新媒体怎么从月薪3000到月入五万

2018-10-16  本文已影响0人  一三五编辑器

相信每一位新媒体写作者都有这样的经历——

好容易费尽心力写了一篇大作,我们满怀期待地把它发送到编辑的邮箱,

然后三四个月过去却已然没有回音,如同石沉大海。

你有没有想过:

其实给传统杂志投稿,会更容易?

而且文章一旦在纸媒发表,意味着你同时获得了文学界的认可,从此就不一样了。

今天,小编特别邀请到了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家石一枫,就由他来告诉大家,

在中国,其实有一套成熟的自下而上的发表体制,所以一个作家想投稿发表其实还挺容易。

文 / 石一枫

1979年生于北京

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硕士

现任《当代》杂志编辑

其作品《世间已无陈金芳》于8月11日

获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小说奖

1

杂志是严肃文学发表的主流渠道

其实,我国的严肃文学作品的发表至今还处于一个相对传统的渠道和体制内。我们可以把它理解为计划经济时代的遗产,或者是一套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体系。

对于严肃文学而言,无非两条发表渠道——一是文学杂志,你的作品刊登到杂志上面;二是图书出版,你的作品被印成书、单行本、小说集出版。

这两种渠道至今还是主流——比如说很多网络文学的大神,到最后还是落地在图书上。

陈忠实《白鹿原》原发于《当代》杂志1992/06、1993/01

与图书相比,杂志就会更严肃一些,纯文学的气息会更强一些。图书毕竟还是相对更商品化市场化的商品,出版社也希望它们能大卖。而杂志的经济利益就没有那么大,但往往个个都有着光荣的历史,发表过重要的作品,有着文学认可的意义和价值。我们今天读的一批批赫赫有名的作品,也基本上是从杂志里发表出来的,比如北京的《当代》杂志就走出了《白鹿原》,上海的《收获》杂志就发表了余华的《活着》,广州的《花城》杂志还发表了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像他们这样的许多纯文学作家,其实都是从杂志起步的。八十年代出生的年轻作家群体是这样的,王安忆、刘震云、苏童这些老师一辈的作家当然也是从文学杂志里出来的。现在的网上总会有一些“文学杂志不行了、文学杂志落伍了”之类的言论,其实文学杂志仍然在持续不断地为文学界输送新人、培养作家。

所以说,如果你进行严肃文学的写作,又希望能有一个平台展示你的作品,获得文学界的认可,那么杂志就是一个最主流的渠道。

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原发于《花城》杂志1986年第6期

2

投稿不存在“好不好”,只存在“合适不合适”

如何在杂志上发表作品呢?有人说写得好就能发表作品,但什么叫“写得好”就是一个很相对的概念;有人说投其所好就能发表,我觉得说得也对,但客观地说也是比较片面的。

其实我觉得与其去研究如何发表,不如多去研究一些杂志的风格和定位。

我国的文学杂志在创办的过程中,经历了相互竞争、影响和学习,会逐渐形成各自不同的风格。一个经常看杂志的读者自然会明白这个问题,但往往有很多新的写作者不太明白这一点。

比如说我所供职的《当代》杂志,1979年创刊的时候就很明确地提出:《当代》是一本现实主义杂志,甚至是一本批判现实主义杂志,我们希望它能够对中国社会的历史和现实有所反思,甚至是尖锐的揭露和批判。所以发表在《当代》杂志上的作品,比如说陈忠实的《白鹿原》、王朔的《空中小姐》,都是很接地气、有很多现实思考。

另外一些杂志可能就会追求别的风格,比如《花城》杂志长年提倡先锋写作,在文体的实验上做了很多的努力。所以在《花城》杂志上发表的作品,往往比较有先锋性,在文体上很考究。

《空中小姐》是王朔的处女作

所以说,如果你希望在杂志上发表作品,就可以先审视一下自己的写作风格和诉求——你究竟是怎样的作者,你自己更擅长写、更乐于写怎样的作品,你所关心的是国计民生、日常生活、社会变迁这些务实的东西,还是文章、小说怎么写这类形式变化和美学上的探索。然后你再去研究这些文学杂志。中国的文学杂志非常之多,你需要找准一本与自己的风格气质更契合的杂志,然后不断地投,而不是满天撒网。这样投中的几率会高很多。

3

在中国,当一个作家还挺容易

客观来说中国体制有一个突出优势就是杂志非常多,而且各类杂志都有——什么风格的杂志都有,什么档次和水平的杂志都有。这就是中国文学体制独特的地方。

《永远的三丁目夕阳》海报

余华就说过,在中国当一个作家特别容易,因为杂志特别的多。

但中国的杂志还有一个特点,因为它们往往是计划经济时期的产物,所以它们的任务就并不光是把杂志卖出去而已——它们需要承担一些文化建设的功能。世界上可能没有一个国家能有中国这样健全的作家培养体系。中国有很多国家级的杂志,在这类杂志上发表作品,就说明你是一位高水平的成熟的作家;其实中国还有很多省级刊物,它们只发表自己省内作家的作品,负担着本省作家培养的任务,比方说山西有《山西文学》,湖南有《湖南文学》,河北有《长城》。在这些省级杂志之下还有市级杂志,比如说杭州有《西湖》杂志,绍兴有《野草》杂志,我印象里深圳某个街道都有专门的杂志。

杭州的《西湖》杂志水平非常高,比很多省级杂志办得好。

我虽然不知道各位都是哪里人,但你一定可以在自己的家乡找到一本文学杂志,而它的功能就是培养和发现作家。你先在自己家乡杂志发表作品,很快就会被省级杂志关注,你很快就会和他们建立联系,然后在省级杂志上投稿,发表之后就会和《当代》《收获》《十月》关注了。这其实是一个很传统也很完善的道路。这是一整套完整的培养体系。文学杂志大都不挣钱,大都靠国家的扶持和补贴,但国家的扶持和补贴恰恰完成了这个选拔培养作家的任务。所以我觉得在中国当作家有时候是挺好的一件事情。

所以说,在杂志上发表作品需要注意两点——第一,找风格和自己相近的杂志进行投稿;第二,如果一时还不能在高级国家级的杂志发表,那么先在省级市级杂志发表。

宁波的《文学港》杂志。我也在上面发表过文章,还得过它的一个小奖。

关注豆瓣时间doubantime,回复【投稿】,可以获取上百家国内外杂志投稿渠道汇总。

4

投稿需要写作能力,

而写作能力都是练出来的

“把文字练好,可能是这个时代完成自我实现的最佳途径了。”

练习写作究竟有多重要?

彭小六,从一名三线城市的程序员,跨界成为知识付费网红,成为2本畅销书的作家,花了3年的时间练习写作;

剽悍一只猫,2016年因为《普通人快速崛起的十大狠招》,短短两年百万粉丝自媒体矩阵变现,爆文的背后是1年的辛苦写作练习。

有个豆瓣粉丝雪舞梅,作为一个零基础的小白,从学习写作到赚够1000元稿费,用了3个月的时间。

如果没有练习写完那100篇,你就没有机会写出爆发吸睛的那一篇。

雪舞梅学习的写作课程,是豆瓣时间的《一个故事的诞生——22堂创意思维写作课》,主讲人是第74届雨果奖得主,前段时间刷屏的《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一名80后。

郝景芳说,练习写作,其实是在练习基本的套路。

一篇文章大概分为选题,逻辑结构,素材,语言风格和开头这五大块。除了素材需要积累外,其余的都可以通过训练得到快速进步。

◀比如作者的洞察力,如果我们写下自己身上的秘密,将把我们推入更容易受伤的那一部分自我,它就会成为洞察力的源泉,甚至是启示。

◀比如任何一个故事都可以浓缩为九句话,将这九句话扩展为更多的句子,每个句子最终描述了故事中的一幕场景,这九句话实际上就是整个故事的大纲。

她的写作课程里,就是在帮我们解决一个共同的问题:

虽然我们生来不是天才,但后天的努力可以让我们成为人才。

现在,豆瓣时间针对这个好评率100%的《一个故事的诞生——22堂创意思维写作课》课程,打造了为期30天的训练营。不仅免费报名,还能获得20,000元奖学金。

报名方式:

回复【写作四】

写作迈不出第一步,是因为缺乏训练;

动笔了,却没有完成最后一步,是因为缺乏集体训练。

在这场训练营的集训中,你所提交的文字作业,将享有豆瓣读书、豆瓣时间乃至整个豆瓣千万量级流量资源,堪称拥有豆瓣优选推送作品的特权。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