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师
喜欢读什么的书是因人而异,各有千秋。对于我,只要我看到几个句子触及到了我的某根神经,或打动了我心底的某根线就回去读,并且看起来很是舒服。
一天,从淘宝上看到一本书,在介绍产品时有几句话,意思是说,当一个人从没参加过教学比赛,没有获得过任何名次,妨碍他成为名师吗?就这一句我就决定买下来看看。因为我知道书的主人公是个在教育界响当当的人物,尤其对教学的深度挖掘和理解有他独特的视角和思考,很多研究成果也已外献。难道他是自学成才?要知道名师们可都是在省、国家级的讲课大赛,获得名次后才出现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
当我翻开这本《低下头找幸福》时,虽是采访题材,但读起来确实如意,已读少半本。果然,老师自说是什么教学比赛也没参加过,教的普通的小学,长的普通,当时的校长也不喜欢他,但是就是不耽误他也成为名师,不耽误他成为特级教师和正高级教师。
我边看书边想自己,从他的经历中找相同,找差距。从书中看来他在教学的前十六年默默无闻,在一个小学认真的教数学,这也许是大多数老师都在做的。也许一开始并不喜欢教师这个职业,但是只要走进去就会认认真真,踏踏实实的教好每一堂课,照顾到每个学生,俞老师也是这样的。
虽默默无闻,但他却不平庸,他和我们不一样的地方是,他喜欢思考,并把所思所想记录下来变成了文章。从教学的第2年开始就开始陆续在他们省的报纸和杂志上连着发表文章几十篇。这不仅对他的写作能力进行了锻炼,还使他的思考更加深入,眼界更加宽广。这些文章也为他今后成为名师奠定了一个基础和平台。
试想我们自己,大家也在默默的耕耘着,但你能静下心来,用细腻的情感观察孩子的一举一动,及时把自己的对教育教学感触的灵光一现记录下来,然后写成文章进行发表的能有多少人呢?我们是否每天都都在忙忙碌碌,十几年过去除了年龄长了,其余的能力都停留在原地呢。
给我感触的另一点是俞老师把教育和中医的对比。他认为学生出错就和中医治病是一样的道理,当一个病人找中医去看病的时候,中医一定会根据每个人的病理不同,想办法给他治疗,而不会像我们老师问出错的学生“为什么出错?你怎么这么不细心!”。我们老师该做的就像中医一样,根据人的不同而对症下药,帮他治疗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