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点晨读第178天:知足,才能幸福。
全文1300字 | 建议阅读时间3分钟
在我看来,知足,就是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哲学。
___著名实业家、哲学家 稻盛和夫
![](https://img.haomeiwen.com/i5731451/66f1f85168c89f0c.jpg)
【引言】
在我看来,知足,就是今后人们最基本的生存哲学。同时还包括伴随知足之心而来的“感谢”、“谦虚”、关爱他人的“利他”的思想和行为。
![](https://img.haomeiwen.com/i5731451/c66cd6b7c9e79208.jpg)
01
知足这种生存模式自然界里就有。
食草动物吃某些植物,食肉动物又吃这食草动物,食肉动物的粪便和尸体返归土壤,变成肥料滋养植物。从广义的角度看,貌似弱肉强食的动植物界,实际上处于协调平衡的生物链之中。
与人类不同,动物自己不会去破坏这种自然的循环。
假如食草动物贪得无厌把植物吃光,生物链断裂,不仅食草动物自己无法生存,生物链中的其他生物也将面临灭绝的危险。因此,它们从本能上懂得节制,没有超越自身需求的贪婪。
![](https://img.haomeiwen.com/i5731451/98162b70dc25bcca.jpg)
02
狮子饱腹以后不再捕捉猎物,这是本能,也是造物主赐予的“知足”的生存方式。正因为它们从本能上懂得知足,才能长期维持自然界的和谐与稳定。
人类也应该从自然界中学习“节制”。
人类原本也是自然界的一员,也曾理解自然的法则,自己也处于生物链之中。后来,人类从食物链的制约中解放出来,单独摆脱了循环的法则,同时也失却了与其他生物共同生存的谦虚。
![](https://img.haomeiwen.com/i5731451/5157c7c9e0a3ae6c.jpg)
03
在自然界,只有人类才具有高度的“知性”,可以大量生产粮食和工业品,还能够不断开发新技术,来促进生产效率的提高。
但是,人类因为具备“知性”而逐渐变得傲慢,企图支配自然的欲望不断膨胀。同时“知足”这道自我节制的防线消失。还想要更多、还想更加富裕,这种贪婪之心赤裸裸地凸显出来,终于威胁到自己赖以生存的环境...
![](https://img.haomeiwen.com/i5731451/bcde6689c0805469.jpg)
『姑苏老三书评』
知足,是获得幸福的源泉。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讲的就是知足的重要性。
客观上讲,人之所以不幸福、不快乐,大多来自于攀比之心、嫉妒之心。其实,不同的人与人比较是不客观的,因为每个人都处于不同的生长、生存环境,不同的先天条件,不同的智商、情商水平,基准都不一样。一比较就会有烦恼。
然而,人又不可能独立于世人之外,生在现代社会中,必须参与竞争的社会体系,所以我们会被动地被比较,不得不比。这时的我们更要调整好心态,如果我们以学习的心态、谦虚的心态、积极进取的心态、包容的心态、欣赏的心态去看待周遭的人和物,去接纳自己,我们将会很快乐、很幸福。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是很简单、纯粹的状态:饿了就哭、困了就睡、烦了就闹、开心了就笑。但就是这样的简单、纯粹的状态,却是成人一生追求的状态。
所以,人最值得比较的就是自己,过去的自己,内在的自己。我与过去相比,是否进步了?我与过去相比,是否成长了?我与过去相比,是否更积极乐观了?我与过去相比,是否更包容了?我与过去相比,专业能力是否更强了?我与过去相比,是否更智慧了?等等等等
古语说,“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就是说,越是平庸的人,越会自寻烦恼。越有本事的人,越会把烦恼、困扰看开。所以,与其烦恼,还不如多读一些书,多行一些路,多向别人学习一些,多专注一些做好当下的事。自然而然,烦恼就少了,快乐就多了,就知足常乐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5731451/355d4a3957f969f5.jpg)
【稻盛和夫 ,世界两大500强企业的创办人,日本四大“经营之圣”之一,《活法》作者。曾经用3个月的时间拯救了破产重建的日航,创造了世界企业经营史上的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