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需要那些知识
偶然看见简书热门板块的这篇文章你不需要那些知识,初读了一遍觉得很有道理可是再仔细想想却实在是感觉有点奇怪,再看看如此多的喜欢,我便隐隐的想到了些什么。
这篇文章的主题正如作者所简述的一样——“学富五车这种品质的获得在现代已经成为成本最大的一项投资”,“我们没有必要去追求百科全书类的知识而是更加需要培养自我认知能力、理解能力以及思维能力等工具类的学习”。这些观点的确是很有道理,实际上对我们有时也很有帮助,那么这篇文章不对劲的地方在哪里?曾经有这样的一个理论,凡是世界上的道理无非是全面的废话和片面的真理,而这篇文章所说的就是一种片面的真理。对于我们现在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由于知识传递成本的降低很多知识变得廉价而低效,我们没有必要去大量追求一些很容易得到的知识,我们更应该学习的是元知识也就是知识的知识。这些道理对于很多深陷信息爆炸时代的噩梦中的“知道分子”是个真理。但是这个道理所片面的地方就是“以大多数人知识储备之低,还远远不够到谈信息过量的时候”。
无论是利用和控制知识的元知识还是能够自我审视的认知能力,这些虽然看起来比知识更重要,但是事实上这些都是来源于知识,这些都是通过大量的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出来的能力,是也只能是吸取大量知识消化之后剩下的东西。也许我们可以通过一些渠道来获取其他的人的对知识进行消化之后的东西,例如一些他人提炼出来的思维方法、思维习惯(正如那篇文章以及这篇文章和所有的文章),可是这种二手的养料最多起到的是感觉上的滋补而不能真正的对消化能力起到实际上的锻炼作用。这样廉价的高级能力又对我们有何用呢?
知识的重要性一方面是我刚刚所说的在获取知识的过程中体现,而另一方面是海量知识所搭建的一个认知体系,如果我们不具有足够的常识根本不配去谈论知识的好坏就更别说去谈所谓的获取信息的能力和一些对知识的批判。而实际上大部分人还依旧是处于这样一个常识极度匮乏的状态,而这种没有足够常识作为支撑的思考更可能陷入的是“思而不学则殆”的境地,从而演变成民科、阴谋论爱好者等。我们在追求一种思维的更高层次时或者是一种学科的更高视角时,大量的知识积淀难道不是必要的吗?我难以想象一个数学家因为有了搜索引擎就不去记公式与常量,一个程序员因为有了自动补全的编辑器就再也不去记代码了,一个地理学家因为有了地图册就不去记住一些难记的地名了。这些都仅仅算是一些最为浅显的知识而完全不涉及到思想,可是如果连这样最基础的知识要求都达不到的时候,我们又谈何“知识学多了呢”。
其实面对这样一个片面的真理我不应如此的苛责,因为对于某些学习者来说对自己和知识的一种更高层次的审视是非常必要的,而在如今这个知识爆炸的时代尤为重要,同时这篇文章也对这样的现象与解决方案进行很好的阐释。如果按一篇文章是否对某些人有帮助来作为一篇好文章的区分条件的话,这篇文章无疑称得上是优秀。那我在攻击着什么呢?其实我的矛头并不是指向这篇文章,而是对这篇文章点下喜欢的某些读者们。在一个浮躁的无以复加的社会里,这篇文章无意中切中了一大批人的痛点,他们想成功却不愿意学习、想获得知识却受不了过程的艰辛,这篇文章对他们来说无疑像是抓住了一根救命稻草一般。“我们没必要学习这些没用的知识”,“知识是会过时的,只有思想才是永恒的”,“瞧那些书呆子,读了那么多书还不如我看看几本工具书有思想”,一种读书中的“成功学”再次被吹捧,“知识无用论”、“思想万能论”一类的可笑的想法被这些一批成功学贩子给引进了读书中。他们看到速效、万能、有用这些关键词就像苍蝇看到了汤一般蜂拥而至,然后挥舞革命的大旗名正言顺的把知识打下神坛。作者的本意是通过知识以媒介来达到高层次的思想,而此时却被另外一群学习投机者谬托知己,误读为知识无用,这才是真正可笑并且可悲的地方。
在这样一个时代我们所最需要担心的并不是知识过量导致的思维僵化,而是更为广泛的“投机学习”以及对知识缺乏足够的敬畏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