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集小岛哲思散文

《楞严经》卷三,佛陀宣示阿难,十八界虚空

2020-12-18  本文已影响0人  简愛的优雅

阿难!识性没有来源,它是因为眼、耳、鼻、舌、身、意等六种根尘的妄起而生成。你现在看法会众人,你的目光所及之处,历历遍照,就像在境中观物,并没有分别。可是,你的识性却从这当中每一个殾能分别解析,这是文殊,那是富楼那,这是目犍连,那是须菩提,那是舍利弗等等,一个个都可以指示出来。这个识性了然知解种种事物,它是从观见这里生出,还是从物相这里生出,或者是生于虚空之中,或是无因而突然而现?

阿难!如果你的识性生于观见之中,那么,如果没有明暗,没有色空,也就没有观见,没有观见,识性从何而发生?如果识性生于物相之中,那么,识性既然不是从观见中生出,就不能观见到明,也不能观见到暗,明暗都不显现,也就没有色相、空相。如果没有这些物相,识性又从哪里发生出来?如果识性生于虚空,那么,没有相就没有观见,没有观见就无从辨别,那就不能了知明、暗、色、空等等。没有物相,也就没有种种可以依缘的,你的见闻觉知也就没有地方安立。在观见和物相都无的情形下,虚空就等于空无,即使虚空是实有,也不同于一般事物,纵然生发起你的识性,又怎样才能将它分别安立起来呢?如果你的识性是无因而起突然而现,那么,你为什么不会将太阳看作是月亮呢?你再详细审视,观见依托于眼睛,物相是从物境中推出,有相即可有物的形状,没有相就只是空无。它们都有依托,而识性却是从哪里生发而来呢?识性是生发启动的,观见则如镜子照影,是澄然静止的,他们既不能相和也不能相合,见闻觉知也是如此。所以说,识性并无其依缘之处,它无从自己生发启动。如果识心本来无从生起,那么了别、见闻、觉知等等原来都是圆满湛静的,都是无从生起的。识心、觉见与虚空,以及地、水、火、风等,合在一起叫做七大,它们都是圆满湛静的,都是如来真性,本来无生无灭。阿难!你的心粗糙浮动,不能悟解到见闻觉知发生出认知了别,这些原来都是如来自性真如的妙用。你应当谛观,涉及到见闻、虚空、地、水、火、风这些方面的识心,它们是相同还是相异?是空还是有?是不相同还是不相异?是非空还是非有?你不知道在如来自性中,识心的真性即是本明真知,觉知妙明即是本于自性的真识,它们妙觉湛然不动,盈满世间一切,蕴涵吐纳十方虚空世界,它们没有固定不动的处所,仅仅是循顺众生的业力而造作发生。世间的人们迷悟无知,以为它是因缘和合而生,是自然性的。这些都是识心分别攀缘的结果,只要有所言说,都无真实的意义。

这时候,阿难与法会中所有大众,承领了如来佛宣示的这些微妙法旨,一时身心坦荡,湛静无所挂碍,他们都觉知到,本真心体原来盈满十方世界,他们观见到十方虚空世界,就像看自己手中拿的树叶那样清晰。他们都觉知到,世间一切事物,都是菩提妙明本心的发生显现,本真心体圆融遍在,涵含十方世界。此时,他们返现自己的父母所生的身体,就像是十方虚空世界之中浮动的一粒尘埃,若存若亡,就像是无涯大海中的一个泡沫,起灭不定。他们合掌顶礼,获得未曾有的欣喜,就在如来的座前,咏诵起礼赞如来的偈语:

妙湛总持不动尊,首楞严王世稀有,销我亿劫颠倒想,不历僧祇获法身。愿今得果成宝王,还度如是恒沙众,将此深心奉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伏请世尊为证明,五浊恶世誓先入,如一众生未成佛,终不于此取泥洹。大雄大力大慈悲,希更审除微细惑,令我早登无上觉,于十方界坐道场,舜若多性可销亡,炼迦罗心无动转。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