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七:基于伦理实体意义上的一年级班级生活育人价值 ——《试析
基于伦理实体意义上的一年级班级生活育人价值
——《试析中国班级生活当代变革的基本主题及其伦理面向》读后感
武义县熟溪小学蓝美琴
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班级生活领域发生了深刻变革,其基本主旨在于以“权力—公平”为价值取向建设民主型的班级生活和基于教育学的立场开发班级生活的独特育人价值。伦理实体是一种精神存在,具有约束力和凝聚力,生存于其中的在伦理实体中生活、交往并被塑造着,持有其所在群体的共同价值态度,也按群体的共同行动方式而行动。
一、对“班级生活”的再认识
第一,“班级”不只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还是开展学校教育活动的基本实践领域。这与我国中小学校班级建制的特殊性有关。我国中小学班级由相对固定的、处于同一年龄段的学生群体构成。这一群体在相对较长的时间四年或五年左右较普遍)内生活在同一群体和相对固定的教室中相处与成长,内含着生长变化的需要与发展空间,内含着变化发展的多种可能。学生们在相处的过程中,他们共同创造着自己的学习、人际、心理和文化环境,并与班级任课教师在日常化直接接触中,逐渐形成了带有本班特征的文化、心理氛围。而这些既是班级生活的结果式表达,也是班级生活延续和发展的特有资源,随着班级群体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相对课堂生活,班级生活是学生的一个独立生活领域,它并不完全依附于课堂生活,而是与课堂生活并列,是以班级发展为直接目标的实践领域。
第三,班级生活建设的主要功能是促进学生个体社会性和个性的健康、主动发展班级的建设过程便是学生的成长过程班级群体个性的形成有助于群体中每个人的发展,而不能倒过来说,个体发展是为了群体发展。从最终目的意义上讲,班级建设和集体形成都只是手段。
二、班级生活中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每天的班级生活有着丰富的内涵,但就学生真实的班级生活质量而言,其内在的自主性、丰富性、创造性、育人性尚未得到尊重和实现。家长资源、社区资源没有被利用与挖掘,班级中存在大量浪费资源的现象。首先,在班级组织、制度建设方面,学生的自主参与性较低,班级建设中学生缺位,过程性的教育教育资源无法生成。以班规制定为例:班主任在参考学校总体要求的基础上,呈现的是班主任个体的意愿为主要方式,学生很难、很少参与到自己生活规则的制定、形成、发展、完善的过程中。
其次,班级日常管理中,大量存在规范、管理,缺乏创生性。学生日常生活的交往关系的丰富性与自主性也很匮乏,学生生活的时空尚未真正拓展开来。最后,班级建设的自我评价与自我完善而言,缺乏有效的反思与重建的机制。但是学生在班级中不断生成的麻烦、问题、试探、纠纷、意外,提升班级日常生活质量的可能性一直存在,期待着我们意识的觉醒与实践的创生。
三、一年级班级生活的育人价值简析(以我的班级建设为例)
(一)“权力--公平”意义上的班级生活
1.班级组织变革:做好岗位建设,使每一位学生平等的参与班级管理
班级组织变革包括学生班干部的选拔、培养与轮换,班级各类岗位的多样化设置以及学生的全员化参与。意在打破传统上班级组织结构的精英化、等级化状态,追求民主化、自治化的价值理念。
小学一年级的小干部,在很多班主任看来,没有必要进行竞选,选来选去,也就是那几个学习好的同学,再说,这样做也太费事了,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然而,从社会系统的宏观视野来看,学校是雏形社会,班级是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学校教育的目标要通过班级来实现,那么,班级建设应从社会宏观背景、系统建构的角度去设计,不能单纯执行学校层面的命令与指示,也不能单纯按照班主任个人意志来进行。也许选出来的结果与班主任制定的结果是一致的,但是,班主任制定与学生自己选意义是不一样的。张春兰博士说,社会系统都具有内部结构,正是合理化的结构促进了社会系统的健康发展。所以,班主任应注重从政治方面确保每一位学生平等参与班级管理的权利,使其既能领导又能服从,避免按个人意志安排班干部、制定班规的倾向。
本次班干部竞选的基础是上个学期的岗位认领,在一个学期的岗位工作中,同学们有了一定的责任感与民主意识,有了一定的工作能力与经验,基于这样的理解,我觉得可以尝试进行一次班干部竞选活动。早在一周之前,我布置了竞选的任务与岗位需求,要求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长以及对这个岗位的理解与家长一起写好稿子,录好视频,在本周班队会上进行展示。这样的活动让孩子们很喜欢,在欢声笑语中看完了视频并选出了自己心目中的理想班干部。
2.班级文化建设:信任学生,把环境建设的权利下放给学生
班级的黑板报和墙报可以成为同学们的成长阵地。根据一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班级的黑板上呈现自己的涂鸦式绘画,让板报成为学生展示自我的树立自信的舞台。
(1)在明确要求中提高板报策划能力
在上个学期持续进行了七期黑板报之后,这个学期也采用了项目组的形式推进。在自愿报名的基础上,确定了组长、副组长,由他们两人协同家长开展板报建设工作。第一期作品是在3月4日那天由家长与孩子一起完成的。第二期,完全是孩子的原创,不管是设计、绘图、构图等等方面能力都有了大大的提升。而且这个学期对板报提出了更明确的要求:一是要有主题;二是要用水粉颜料上色;三是每期要做美篇。第三期的板报是从4月3日开始出的,主题定为:我是小小设计师。他们总是这么能干,能从班级生活中寻找主题,确定主题。
(2)在布置墙报中形成责任意识
这个学期,班级的工作都是以项目组的形式推进的。在图书角项目部、板报项目部、农场项目部都如火如荼开展起来后,教室布置项目迟迟没有启动,原因是组长跟妈妈没有协商好,组员没有很好的协作,大家的心没有在一起。上周放学时,组长小曹同学主动要求留下来,说他们的项目也该启动了。原先我只想到了木板画,可是这个木板画要布置到墙上有难度,可是组长说,假期里做的袋子可以利用起来,一语点醒梦中人,有了假期的现成的资源,就把就把一个板块布置好了,令人刮目相看。
(二)回归教育学立场的班级生活
在美国著名教育学家杜威的学习理论与学生发展理论看来,“教育即生长”〔8〕;而“生活就是发展;不断发展,不断生长,就是生活”。在这一意义上 , 相对于语文、数学等学科教学而言,中国的班级建设可以实现根本性的转换 :从管理学生 、服务教学, 转变到为学生的“生长”发展提供真实、丰富的可能性”。
1.班级生活与学科教学的融通
班级建设关联着各学科,不同的人和事,就班级建设的内容而言,班主任需要自觉地与学科教师合作,促成班级建设与学科教学的融通。语文课上的有“给亲人送新年祝福”的实践作业,这样的作业能跟美术课结合吗?能找到一个体现传统文化的结合点吗?一年级的小朋友还不擅长用文字表达,他们喜欢画画。在跟小朋友讨论的基础上,跟美术老师陈老师进行了协商,确定了做“原创红包袋”的主题。原创红包袋的制作经历了两个阶段:
第一阶段:课堂整合教学,尝试制作
课堂上,美术老师跟语文老师同上一节课,这样的课堂有点好玩。先由美术老师,讲解红包袋制作的大概流程及具体的手工制作,接着语文老师讲解围绕“新年祝福”这个主题,可以在红包袋上写上哪些简练的祝福语、祝福词,最后小朋友们尝试开始制作。一节课下来,多数小朋友能够掌握制作的步骤,能够做出完整的袋子,但是一节课还来不及装饰。同学们做出来的红包袋差别较大,动作麻利、绘画基本功好的同学,做出的效果比较好。
第二阶段:亲子合作,完美呈现
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第二轮的制作要求在家庭里完成,假期作为家庭作业带回家完成。从美篇传递上来的情况看,效果发现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一轮的制作中,差异明显缩小,说明家庭家庭的努力与投入可以给孩子带来改变。在家长晒出的朋友圈动态中,让我们也感受到了亲子合作带给家庭的快乐与幸福。有家长说:“以后红包袋都不要买了,自己做的才是最好的。”
在班级工作中,积极创设多维度、多途径、开放式的班级氛围,使班集体建设与学科教学有机融合。同时创设条件鼓励家长成为班主任的伙伴,同时指导家长积极参与班集体的活动,使班集体活动变得更生动、更具体、更生活化,让家长成为班集体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和监督者。
2.班级生活与家庭生活的融通
在生态视野下,家庭、社区、自然、社会的资源都应是综合融通的,都可以成为学生发展的资源。班级与家庭的融通关系是最为直接的关系。假期里,学生放假了,成了家庭中的一员,学生在家庭中的参与情况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
(1)学做家务,以公民的眼光看成长
寒假了,学生放假了,家长却还忙着上班、做生意,学生回归到家庭,应该以公民的眼光看待他们的成长,可以让孩子多多参与家务劳动。小徐同学在日记本中写道:最近由于妈妈小店刚开业,早出晚归,根本没时间管我,家里自然也是一踏糊涂。年二十九妈妈关了店门,回到家里我帮妈妈一起搞卫生。瞧,真够乱的……把我的玩具归位,不要的垃圾扔掉,再拿拖把来把地拖干净。嗯!这是客厅,整理的差不多了!我会帮妈妈叠衣服,我还会叠被子。看,经过一翻战斗,有点样子了吧!我的小书桌也要收拾收拾。这样可以过个快乐年咯!这样的家务劳动无论对于家庭还是孩子个人,无疑都是意义重大的。
(2)参加生产劳动,以公民的身份体验生活
乡村学校相对于城市学校,具有广阔的天地、丰富的自然资源、纯朴的乡土民情,为乡村学校的教育提供了很多便利与优势。怎样利用好丰富的资源,基于学生终身发展、公民教育的视野,贯通学校与自然、社会不同的活动场域契合时机地开展活动,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假期里,可以让孩子走出房间,离开充溢我们生活的电子产品,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多认识一些蔬菜,了解它们的营养价值,学习种菜的基本技能等等,这些都是可以为日后的公民生活直接做准备的。班级的开心农场蔬菜种植,分组每周进行活动,为发展公民素养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权力--公平”意义上的班级变革意义重大,它不仅仅体现了中国当代建设民主化社会的精神要求,为未来民主型社会培育具有民主意识的公民,也为每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提供良性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