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由关系看见自己
所有关系的存在都提供了认识自我的机会,这是今年在自我成长方面找到的新角度。
正式进入婚姻的第二个月,美好就开始走向幻灭,失望和疲惫在一点点堆积,心灰意冷的次数渐渐多起来。
邓紫棋的《泡沫》里有句歌词这样写道“早该知道泡沫,一触就破。”
不止婚姻,生活中的各种期待和想象都如同泡沫,极易被戳破。
我先是学着冷却期待,然后关照自己的需求,看看能不能由自己去满足。
后来发现,这种方法很好用。我又可以一个人去做许多事情了,比如徒步、逛超市、去图书馆、尝试画画、做手工、参加线上公益活动……
自从身边有了伴侣,前几年一直认为两人必须培养共同的爱好,为此做过一些努力,结果使得两人之间的关系变得更糟糕,相处质量越来越差。
强扭的瓜不甜,要来的东西不香。
一旦觉察到自己对伴侣产生期待,我就练习把注意力放回自己身上,去徒步或者泡图书馆来充实自己。
刻意练习了一段时间之后,我好像开始喜欢这样的自己,常常自娱自乐,独处质量越来越高。
期间,脑海里多次冒出疑惑:“若是自己一个人更开心,为什么要两个人生活?伴侣存在的意义又在哪里?”
有一个答案这么说,除了因为爱情结婚以外,也有一些人是为了婚姻的功能性选择结合在一起。典型例子就是古代的和亲,偶像剧里常演的政治联姻、经济联姻和契约婚姻。
现实中也有很多这样的情况吧,在父母辈应该十分常见。通过相亲介绍认识,结婚初衷基本是为了组建家庭,生儿育女。
所有婚姻都具有功能性,我与江同学当然不会例外。他曾经将30岁前结婚当作一个人生目标,组建家庭对他来说是一个值得骄傲的成就。我不能理解,但后来选择了满足他的期待。
于我而言,和江同学从单纯的初恋关系进阶到复杂的婚姻关系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充满未知与风险。但我因此得到了一个相对稳定的生活环境以及相对固定的人际关系。
大家庭与小家庭延伸出许多新的关系,身上多了一些角色,江太太,别人家的儿媳,还有嫂子、舅妈、表嫂之类的称呼。
我可以名正言顺地被江同学养着,当然得扮演好妻子的角色,包揽大部分家务活,还要保持理财、健康养生、烹调的学习和更新。这些技能在结婚后应用广泛,做起来并不简单。
强大的学习能力是我经营亲密关系的底气。尽我所能做好自己能做的,这也是我现在唯一能用于价值交换的筹码。
这段婚姻的功能性,我是满意的,但不知江同学如何评价。
至于情感方面,我们很早就进入了平淡期,如今步入第五个年头,七年之痒就在跟前,现在已经到了倦怠的初期。
仪式感淡去,日常交流固化,热忱的心逐渐冷却下来,加上没有什么共同的兴趣爱好,我一度慌得很。
不安一旦出现,我就闹腾。闹完一次,自我憎恨就多一分,很难提前意识到并且制止这种行为。
前阵子,我说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我不喜欢这样的自己,向伴侣索取安全感的自己活脱脱一个怨妇模样。
在婚姻里,我最不想被对方看到的模样就是怨妇形象。然而,我已经多次展现了这一面。
那个缺乏安全感的,敏感的小女孩该由我自己来安抚了……
婚姻这个修炼场,需要学习的远不止生活技能,还有太多自我成长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