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想法文学

汪曾祺的《故里三陈》揭示了什么样的人性?

2017-10-06  本文已影响301人  式薇胡不归
图片来源于网络

汪曾祺的作品,说到底,都是在讲人性。


1

人性是复杂的,这个世界上没有绝对的善,也没有绝对的恶。在汪曾祺的作品中,人性是他探讨的永恒主题,不同于一般作品的是,汪曾祺揣摩人性之时,注重双重性,肯定人性原始的欲望追求,描述人普遍存在的特性,不会一昧地拔高人物的思想境界,遁入理想化的俗套模式。

在《故里三陈》这篇作品中,作者表面上极力着墨刻画人情世态、风俗俚习等,但实则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但凡对汪曾祺的作品有所研读后,我们会发现,这是汪曾祺写作的一贯风格,作品常常带有一些似是而非的味道,将丰富、朦胧的意蕴沉淀在作品背后,决不会把话说白了,而是会选择适当地留有“留白点”,点到为止,给读者足够的想象空间和审美余地,让人读完后感觉余味无穷,耐不住地反复寻思回味。

张爱玲在《关于倾城之恋的老实话》一文中说过,她喜欢参差的对照的写法,不喜欢采取善与恶,灵与肉的斩钉截铁的冲突那样古典的手法,因为它不是较近事实的。的确,在张爱玲的笔下,人性的复杂性体现得淋漓尽致。而且,张爱玲和汪曾祺的作品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都不喜欢把话说得透彻,说得太死,我认为,他们对这种写作风格的坚持,或许就像他们笔下表现的人性一样,人性无绝对,所以话也不能说死。


2

例如,在这篇作品《故里三陈》中,汪曾祺通过描写三个小人物的人生,从中挖掘人物身上的美与诗意,呈现出和谐温馨的主调。同时又于和谐中,伴随着悲凉感。《故里三陈》中隐含的悲剧格调,给人感觉看似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实则展现了生活的苦痛,人物在生活中承受着的生活的艰辛和命运的残忍,都透露出作者深藏于心的叹息悲悯之情。

此篇小说中,陈泥鳅一辈子没少挣钱,但是他不置产业,一个积蓄也没有。他花钱很散漫,有钱就喝酒尿了,赌钱输了。“白马陈小手”是男性产科医生,在当地绝无仅有,同时也是被人瞧不起的一个职业。但他不以为然,而且敬业,手艺高超。陈四是瓦匠,冬天卖灯,常常在会中“踩高跷”将向荣大人演得活灵活现。卑贱中活得刚强,清贫中活得自在。这之中浸润着作家对人生和社会的更深刻的认识,是对健康人性的呼唤与追求,又暗合对传统的真善美的直接单纯的肯定。“陈小手”、“陈四”、“陈泥鳅”在各自的位置上平静地生活着,没有过多的奢望,也没有过多的悲伤,热爱生活却不执著于功名利禄,淡泊超脱却又没有对生命短促的感叹,潇洒通达却又谦抑节制。

汪曾祺在构建社会生活的同时,又不会忘记深深地思考着人生的本质——生命自身的存在方式。同样,和谐也是汪曾祺对个体生命意义的深刻理解,并给予成功的艺术揭示。优美和谐成为个体生命最理想的存在状态。他试图用“和谐”化解社会生活中的诸多矛盾和冲突,丑恶和阴暗,进而追求顺乎自然,超脱功利的人生境界。

另一方面,在阅读小说的过程中,我们还能感觉到作者对悲苦、冷酷、凄凉的人生的揭示,悲剧意识始终穿行在他笔下,躁动与抗争一直贯穿在貌似平和的社会中。从人物与环境的关系来看,在作者刻意营造的和谐的外表下,总是潜伏着各种矛盾和冲突,人物总是受着环境的压迫与蹂躏。他们都是些安分守己的小人物,对环境的要求极低,只想平平安安地生存。然而即使如此他们也无法逃脱命运的悲苦。陈小手为团长太太接生,最终难逃一劫;陈四被三垛的会首三太爷抽了一个嘴巴,大病一场,从此不再踩高跷;陈泥鳅穷苦一生,靠以生命为赌注换来救陈五奶奶孙子的十元钱。但他们又不都是对环境逆来顺受,有时就很有抗争的锋芒。如:陈四为了尊严,不再表演“向大人”。


3

汪曾祺在小说中叙述的三个小故事,语言简单,却生动细致地刻画了三个社会中的普通小人物,还原了乡土社会中的多元素人性,即使是对团长淡淡的一句话描写,也表现出人性的自私粗鄙,只是作者并没有明显地挑明自己对这些人物身上彰显出来的人性的评价;与此同时,作者也在字里行间中隐隐展现出小人物命运的悲剧性,似有若无。

仔细观察,我们会发现,张爱玲和汪曾祺两位作家虽然一个注重两性关系的探讨,一个注重乡土人性的追寻,但他们都给人这样的感觉,就是:我把故事说给你听,写给你看,至于你怎么看,你怎么解读,我不多作干涉。我在作品中保留自己的看法,有克制地叙述,重在还原社会现实,而不是解读现实,虽然我在写的时候必定已有自己的一番领悟和见解,但我不会将它直接地表述出来,灌输进读者的脑袋。

虽然这样的写法,常常会使作品显得主题不明确,这一点,张爱玲也在自己的文章中直白地承认过。但是,这也是他们吸引人的独特另类之处。

我们都知道,汪曾祺的老师,沈从文先生在《边城》里创造了一个如同“世外桃源”般的世界,那里的人自然纯朴、温和善良,没有我们现如今社会中常见的人与人之间的勾心斗角,以及人性的狡诈多端。两者相比较之下,我认为汪曾祺笔下刻画的人性的双重性是更加贴近现实的,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就否定沈从文先生所创造的艺术价值。作家各有各的创作方式,有些作家喜欢直面现实挖掘人性,有些作家又喜欢以自身视角创造乌托邦似的人文世界,从而成为读者心目中憧憬的人性圣地,即便我们知道它不可能存在,但即使是雾里观花,遥不可及,有个心理安慰也是好的。


该文参考过相关网络资料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