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识别

2018-01-05  本文已影响0人  LZzzHe

网络垃圾识别的必要性


以前,我们如果想搜索信息,就只能到图书馆去查阅书本或者期刊。你可能会有不同于书本的见解,但你基本能肯定,在书本发行之前,已经有人已经复核过作者的言论,确定一切无误。但是,当你点击搜索引擎所提供的某个链接时,你无法肯定自己看到的信息是否准确,它也可能是胡说八道。
数字化媒体带来了走神和轻信的危险,这点我们无法改变;我们可以改变的是自己,要摒弃那种对注意力放任自流,或者对流言不加甄别的坏习惯。如果说注意力素养的核心是关注你的意图,那么垃圾识别的关键就是时刻保持怀疑。不是说要拒绝相信一切;而是不要一开始就相信一切。如果你不知道怎么鉴别信息的优劣,盲目相信从网上找到的所有信息,你就有可能遭人蒙骗。

记者约翰·麦克曼努斯(JohnMcManus)最近写了一部绝妙的垃圾新闻识别指南《如何在纸媒、广播以及互联网上识别偏见和垃圾新闻》(DetectingBull:HowtoIdentifyBiasandJunkJournalisminPrint,Broadcast,andontheWildWeb)。麦可曼努斯的建议是“像侦探一样思考”

帮助垃圾识别的几种网络服务


垃圾识别所需的几项意识


吉尔默提出的“消费媒体的"五条原则”其实是“将被动消费转化为主动学习的五条原则”

以下几项原则也是垃圾识别所需的意识:

一、“保持怀疑”,网站的设计、搜索引擎所呈现到位置前后不能成为我们辨别网络垃圾到标准。
二、“主动判断”,这让我们在面对不可靠的网络信息时,不至于陷入愤世嫉俗的想法之中:“显然,我们得自问,我们希望自己的后代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社会当中,他们除了自己的朋友之外,谁都不信;而这些朋友也许并不值得信任。”
三、“不断追问”,这跟上文麦可曼努斯所倡导的“侦探式的思维”不谋而合。

(相关文献引用于《网络素养》)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