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读书分享圣贤书友会墨海

读书🥭《诗经·王风·黍离》赏析: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2022-01-23  本文已影响0人  a东篱下

这是我加入十分读书社后的第3次分享,希望能让您喜欢。

十分读书社徽章

一、《诗经》简介

《诗经》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诗歌总集,是一部在思想感情上真正成熟的作品,所以成为了历代文人信奉的文学经典。

《诗经》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现存305篇,分《风》、《雅》、《颂》三部分。古人取其整数,常说“诗三百”。

《风》出自各地的民歌,是《诗经》中的精华部分,有对爱情、劳动等美好事物的吟唱,也有怀故土、思征人及反压迫、反欺凌的怨叹与愤怒。这首诗就是一首来自郑国的民歌。

二、《黍离》赏析

1.【原文】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知我者谓我心优,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 彼稷之穗。行迈靡靡, 中心如醉。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彼黍离离, 彼稷之实。行迈靡靡, 中心如噎。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2.【注释】

黍、稷:均为谷物名

离离:成排成行的样子

行迈:前行

靡靡:步行缓慢的样子

中心:心中

摇摇:心中不安的样子

噎:忧闷已极而气塞,无法喘息

3.【译文】

地里黍禾长成排, 稷苗长得绿如绣。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忧郁神恍惚。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扬花正吐穗。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迷乱如酒醉。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地里黍禾长成排,稷谷已经结了籽。前行步子多迟缓,心中郁闷气哽咽。理解我的说我忧,不理解的说我有所求。苍天高高在头上,是谁造成这景象?

4.【我的赏析】

1 诗的主旨众说纷纭,尤其现代学者分歧较大。比如郭沫若认定这是旧贵族悲伤自己的破产,余冠英则认为是流浪者诉述他的忧思,而蓝菊荪觉得是爱国志士忧国怨战,程俊英则认为是难舍家园。

虽然莫衷一是,但那份因时世变迁所引起的忧思和感慨是无可争辩的,那种震撼心灵的沧桑感也是不可否认的。

我比较认同下面这种说法——西周灭亡以后,平王东迁不久,朝中一位大夫出差路过西周都城镐京。只见昔日气派的城阙宫殿已了无踪迹,取而代之的是茂密的农作物。沧海桑田,物是人非,诗人哀悯西周的覆亡,于是在这废墟附近来回徘徊,痛苦难抑,写下了这首充满了沉重的亡国之思的诗歌。

2. 王,并非诸侯国的名称,而是“王畿”的简称,即东周王朝的直接统治区,大致包括今河南的洛阳、偃师、巩县、温县、沁阳、济源、孟津一带地方。周平王迁都洛邑后,王室衰微,天子位同列国诸侯,其地产生的诗歌便被称为“王风”,“王风”多乱离之作。

3.诗人在写法上采用了一种物象浓缩化而情感递进式发展的方式,因此这首诗具有宽泛和长久的激荡心灵的力量。诗中除了黍和稷是具体物象之外,都是空灵抽象的情境,抒情主体“我”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

基于这一点,读者可根据自己不同的际遇,从中寻找到与心灵相契的情感共鸣点。诸如物是人非之感、知音难觅之憾、世事沧桑之叹,都可以借此宣泄。

4.全诗共三章,每章十句。三章结构相同,只变换了几个字。采取了对同一景物不同生长期的描述,展现了时光的流逝。一咏三叹,表达出了诗人无限悲怆忧郁之情。

黍稷是没有情义的,但因为它们生长在旧时宫殿的废墟上,所以勾起了诗人无限愁思。于是,他缓步行走在荒凉的小路上,不禁满怀怅惘,满心忧思。而这种忧思却没有人能理解,所以诗人只能对着苍天喊出自己的悲怆,所谓情极呼天——“天啊,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啊。”苍天自然也无回应,此时诗人郁懑和忧思便又加深一层。

第二章和第三章,基本场景未变,但“稷苗”已成“稷穗”和“稷实”。稷黍成长的过程颇有象征意味,与此相对的是诗人的心理变化。

一般人的情感都是慢慢走向平淡。再令人感慨万千的景物,一而再再而三地看,人心也会渐渐变得麻木。而这位大夫三次路过这块废墟,却感情始终如一,忧伤不减反增(这从他的心理变化可以看出来,起初只是精神恍惚,第二次比去是像喝醉了酒,最后一次去已经郁闷哽咽了)实在是难能可贵,也可见他对亡周感情之深。

5.这首诗最大的亮点是每章后半部分的感叹和呼号——“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这一句反反复复吟唱,悲怆之情逐渐加深,读来只觉得一往情深,低回无限。

这首诗吟出了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亡国之痛;吟出了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难被世人理解的对人类命运的忧思;吟出了李煜“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的惆怅和追忆。

我觉得这首诗正如方玉润所评:“乃凭吊诗中绝唱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