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书育人

所有的沟通都建立在共识上

2022-05-12  本文已影响0人  刘逸川

甲:我们的世界是虚假的,人类所做的一切都是没有意义的。

乙:我无法否认这种可能性,但是会感到存在矛盾:如果真的是这样,为什么要创造这么复杂的世界呢?直接完全虚无不好吗?

甲:这不是人的思想可以理解的,对于真正的世界而言,逻辑也许并不存在。

乙:如果你连逻辑都不承认,那么已经可以说我们不是同一个世界的了,那你为什么来我的这个世界?

甲:同样的,这不是你可以理解的,也许你认为我的做法是矛盾的,但是我不这么认为。

乙:你的思想很危险啊。

甲:你没有看清这个世界的本质。

不管是甲的观念还是乙的观念都可能是对的或错的,但是沟通不需要关心事实上是怎样,而是双方都认同某个观念。这个观念也许是站不住脚的,甚至漏洞百出的,但是要沟通就要基于这个观念。这个观念就是共识,所有的沟通都是建立在共识的基础上。

举例来说,“铁证”其实是不存在的,当面对“铁证”,嫌疑犯仍然可以说是有人栽赃陷害,也的确仍然有这种可能。但是我们为什么不相信呢?因为我们形成了共识:只要证据足够充分就能够定罪,虽然仍然有可能是栽赃陷害,但是当可能性低于一定值就认为不可能,否则就一个罪也定不了了。虽然这个共识不够严谨,因此会造成冤假错案,但是被普遍认同的,主要原因在于它是目前的最佳方案。

当和一个不同观点的人争论时,总是基于一些共同的基础,例如争论“是否应该坚持动态清零”,双方至少都应该承认“新冠是存在的”,如果这都不承认,那肯定不愿意再争论了,因为已经没有意义了。当然仍然可“强词夺理”:“新冠”其实是假的,我们看到的“新冠”的证据其实都是巧合或者错觉。这种可能性的确存在,只是不会成为这场争论的基础。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