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焦虑孩子学英语的问题嘛?油啊闹特啊龙!
最近的来了一条新闻:教育部组织研制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公布后将推行与之配套的国家英语能力等级考试。
由此,吃瓜群众纷纷表示可以脱离四六级的魔爪,潇洒和英语说拜拜了。
目前家里有学龄前孩子的你,大部分属于80后,英语作为三大主科之一的概念深入人心,无论是否爱它,英语对你的牵挂时不时出来撩拨你一下,美剧、电影、电玩、音乐、娱乐会和英语挂点钩,说得一口流利的英语是个迷人的选项。当我们对付了高考四六级之后,原以为英语会退出舞台,结果……
因吹斯廷,你发现了英语好一点在各方面还是有点好处的,比如旅游、亲子教育、工作需要。但是,事实是也没啥时间再来一遍,所以希望你家的熊孩子能先学点儿英语,不是说孩子越早学习英语越好嘛?
一打听才发现,身边的家长都纠结于这个问题,听说隔壁老王家孩子去的早教机构是英语授课,楼下小李家老大老二都打算去双语幼儿园和学校,遛弯时候同院子的妈妈们讨论着要不要去上英语课。于是……
你也成为其中的一员,上下求索,一笔一笔的刷卡买英语绘本,报名试听一个个英语培训班,当地的几个机构你都听过,似乎还行,又似乎不对胃口,你开始加入妈妈群,不停地下载学英语的APP,听各样专家的微课。
相信我,作为一个英语老师,我也面临了非常类似的情景,甚至更焦虑——
除了一点,可以和外教以及我的老师同事们聊聊英语学习。
对于父母们关心的几个问题,我们一块儿来聊聊吧~~
原则一
听和说是幼儿英语中基础
在《如何听着解决英语单词》里强调了听是语言学习的最基础一步,别担心你的孩子总听不懂英语,连天天接触的母语——中文,不都是听了数不清的次数才让孩子开口喊一句“妈妈”。先保证孩子听得次数足够多了,才能顺利到达下一步“开金口”。先听再说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基本特征,急也急不来。终于在某年某月的某一天,你家熊孩子对你说了一句“mama,古德奶特。”你顿时觉得付出还值得,但要不要纠正他说成标准的“good night”呢?
回答是坚定而笃定的:“要!”
遇过很多爱说话的孩子,滔滔不绝地和你聊天聊地,但口齿不清楚,排除口音方言的影响,多半是家长没有注意纠正孩子的一些错误习惯发音,长期以往造成了发音错误,想再改要多费点功夫了。
原则二
个性化才是父母能给的最好教育方式
有经验的老师会根据孩子的特点教授课程,在老师眼里,孩子的学习模式是可以被分类的,因材施教的道理大家都懂。不过最了解自家熊孩子的人一定是孩子的父母,你知道他喜欢闪电麦昆,到幼儿园她想穿艾莎的裙子,看到猫会笑,看到狗担心被咬,喜欢漂亮的孔老师等等等等。我自己是个特别爱看书的人,碰到好书会忍不住推荐给其他父母,当他们单独询问的时候,我都会问一句你家孩子喜欢什么主题?交通工具、数学、迷宫类、还是温馨小动物、梦幻公主?
找到熊孩子的兴趣点慢慢突破,用英语作为连接兴趣的工具,才是让孩子坚持英语和阅读的长久策略。
原则三
外教、中教、父母是合作共同体
不用过度迷信“外教”的权威。并不是来一个外教就一劳永逸,想想在这中国的学校里,讲中文好不见得学生就会听,小时候不接触外教的孩子长大了英文发音也可以很标准。况且,各种培训机构的外教水平并没有统一标准,真实水平参差不齐,看起来很热闹的课堂里孩子究竟能学到多少语言表达是不好测量的。中教的好处是了解中国孩子的普遍情况,能在合适的时候中英穿插使用,帮助孩子更好的理解,劣势是语音方面确实和老外的标准发音有或大或小的差异。
家长在英语学习里该扮演什么角色呢?
共同学习、相互监督、一起成长。
大部分80后学英语时没接触过外教,学习的句型、对话来自于教材。英语教材和真实生活是有挺大差距的。试想,有谁是靠读好了“李雷韩梅梅”来跟外国人交流的。
当我陪孩子一起听英文歌曲和故事的时候,发现了很多地道而有趣的表达,比如:Pee-ka-boo, I see you. Abracadabra.又一次点燃了我对英语的好奇和兴趣。
学英语是一条长长的路,如果用对方法,走路时会轻松快乐,留下许多难忘的记忆风景。加油,与同为爸妈的你共勉!
【文章均为原创,转载请联系Melody&麦乐迪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