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书电影想法才疏学浅学院

电影《南昌起义》有感

2018-08-04  本文已影响91人  霍一帆

文/霍一帆

我想加入cp

说起南昌起义,脑子里就开始自动说起: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标志着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反帝反封建斗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开始。

而之前呢,因为没有武装,我们经历了“背叛”、“被清党,分共”、历经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对共产党人和革命人士进行大屠杀事件。

而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我们的李大钊同志壮烈牺牲。

我们若有力量,岂能任凭他们如此杀戮?

对方已将刀放在了我们的脖子上,而这时的中共中央却仍然迁就,迁就,不敢坚决斗争。

在看《秋收起义》时,毛泽东领着部队往农村走时,路上士兵说,枪掉了好多了,实在拿不下,毛泽东很着急地说:不行,枪是个好东西,累点也得都拿着。

枪杆子出政权。靠一群知识分子,写写文章?做做演讲?就能领导国家了?别人凭什么听你的,也只能是秀才遇到兵有理说不清了?

看上海电影制片厂1981年出品的《南昌起义》,影片很真实,我发现8几年,9几年的电影,对人物对历史的刻画追求真实感,没现在这么精良,但绝对会让你有种真的在历史中的感觉。

很喜欢贺龙将军,国民党那边一直派人想挖贺龙,毕竟他手底下有部队,而贺龙一直没同意,在跟他们打太极,到了最后,甚至把来相劝的两个国民党抓了起来,跟士兵们开始讲共产党,当时他手底下也有国民党的兵,说愿意留下就留下,不愿意的可以走人,反正我是要加入共产党了。

与周恩来见面,激动得呀~

让陈伯拿着自己写的便条给写字的人看,来往三趟嘱咐陈伯,不能让别人看到呀什么的。纸条上写着:我要加入cp,请cp考验我。

真的是在国民革命中就接受了共产主义思想。

当然电影毕竟不是纪录片,有血有肉,有情有爱有恨,才符合旋律。

双喜与黑姑算是里面的点缀,影片刚开始就讲双喜要回家,不待部队了,具体什么原因,我没看清楚,跑到贺龙那里闹,贺龙把抢给他没收了,黑姑来了,开始骂他没出息,在黑姑痛斥下,后来也因为周恩来的缘故,二人都入了部队,黑姑第一次穿上当兵的正装,两人可能是新婚夫妻,说话间还有点扭扭捏捏,问双喜有没有镜子,双喜说:这是部队,哪能比家里?看着黑姑半夜让双喜吃鸡蛋的场景,我真的是想着,这世间有人如此牵挂你,看着你吃我就很开心。

黑姑也是典型地新时代女性,非要上战场,陈伯说女人上战场不吉利,都以为黑姑回去了,没想到到了开战时,就在旁边站着。

影片里邓颖超也露了一两面,同学们在讲思想解放,先从名字说起,称对方为代号。

种种伏笔都在讲南昌起义的背景,思想文化,政治,经济,阶级,种种因素导致。

当时两党也还有联系,而且有的士兵信念并不坚定,军队里混杂得很,帮派成分,江湖义气,封建思想,享乐主义等等,什么都有。

南昌起义当晚,朱德请南昌国民党那边大大小小的官吃茶打牌全包。

还有中共中央张国焘过来,动摇并企图阻止这场暴动,激烈讨论,看着恽代英脾气真的是耿直,会上一直嚷嚷把张国焘绑起来,张国焘一直说自己是中央代表,一直劝说停止停止,后来周恩来说,你不让我们反抗,暴动,我就向中央辞职。挥代英喊了两个人真的要绑张国焘,周恩来制止了,少数服从多数,起义按照原计划进行。

本来计划凌晨四点,可计划泄露,周恩来毅然决定提前起义,凌晨两点起义抢声打响。

当时贺龙领着人,已经打到了城头,要把红旗插到楼上去,派双喜部队,夫妻二人在战场上一直往前,双喜在最后一程时,中弹身亡,黑姑就在不远处看着,失声一声,喊了声双喜,随即立马紧接着双喜的进程往前前进,看到这里泪目了,革命啊,战争啊,你拆散了多少家庭,让多少女人失去了丈夫,后来红旗插了上去,黑姑才回来找双喜,失声痛哭,在双喜口袋里摸到了一面小镜子。

因为他俩刚进部队时,黑姑要照镜子,双喜训斥她这是部队。摸到镜子时,黑姑喊了声喜子。

在经过一夜浴血奋战后,南昌起义取得胜利,周恩来与贺龙等点燃起义的火炬时,黑姑搂着她之前在路上捡的孩子,双眼里是伤心过后的坚定。

亿万万这样的家庭,这样的夫妻在革命前头,在国家面前,在党面前,一腔热血,因为深知,为了孩子,为了明天。

像毛泽东告诫人们:"你们总要准备打仗,不要以为天下太平,四方无事。""总是要注意军事,只搞文,不搞武,那个危险。"

八一建军节,八一起义。

(因为是电影,所以内容虚实结合)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