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看点旅行·在路上古代文化

地安门区域探访

2017-02-23  本文已影响394人  唯蓝

北京这个城,呆的久了会又爱又恨。恨它的拥挤嘈杂建设搞得不眠不休让人焦虑不堪,又爱它有历史有文化像个雅致有内涵的人。今年打算业余时间多在北京内城走走,写写它的故事。

周末第二次徒步探访地安门区域。

地安门是皇城北门,俗称后门。天安门是皇城南门,南北呼应,寓意天地平安,风调雨顺。地安门在景山以北,鼓楼以南,原是北京中轴线上的标志性建筑,1954年被拆除。

这次走的是地图上景山西门-地安门内大街-地安门东大街-东板桥街和黄化门街围起来这块小区域。

地安门区域探访

从地铁六号线南锣鼓巷A口出来往西一点,拐进路边胡同,一路向南去。

眼前一条河道,一座铁桥。

地安门区域探访

沿河道是大片建筑工地,和北京惯常看熟的工地景象不同,这里盖的都是古式建筑。房子主体全是木制结构,巨大扎实的木头房梁,顶上盖着黄色苫布,不知道为何盖着?亭台楼阁,绵延一片。这是建什么,是古建筑复建吗?问了两个过路的居民都说不知道。后来胡同里一个大妈告诉我:那是私人住宅,建的是一个个四合院,据说某某名人已经买了一套。北京城中轴线上建的私人住宅一定很贵。

地安门区域探访 地安门区域探访 地安门区域探访

过铁桥钻进东板桥街。所谓街,其实就是略宽点的胡同,也就能过一辆车的宽度。两边房子盖的高低不齐,上空扯满电线,街景有点乱,不过处处流动着生活气息。虽近中午街上人并不多,骑三轮车送货的年轻人,正跟路来路过的街坊邻居打着招呼;街边小棚子有人在排队等着买馒头,买熟肉制品。阳光晴好,听着亲切的寒暄,看着路上行人胖胖的身材,敦实的面孔,有一种非常踏实的感觉。

地安门区域探访 地安门区域探访

东板桥这条胡同挺长,不知道能不能穿出去,我问一个路过的大爷。大爷正要拐进四合院大门,见我问路就停住了。他穿着个枣红色毛衣,冬天暖阳,他也不冷,看样子身子骨结实。“你要去哪啊?你得说去哪我才能告诉你。”

我打开高德给他指个位置,他说左拐再右拐再直行,可以穿到大街上去。胡同果然都是弯弯的。

地安门区域探访 地安门区域探访

胡同两边的房子青砖黑瓦,看样子是翻新过的,很新。我问他,他说外墙都修了,四合院里的房子如果是单位公房,单位都给修了,私房就没修。看来这条胡同两边大多是公房。

地安门区域探访

既然修了,那这里还会拆迁吗?大爷说拆啊,就是谈不拢补偿。胡同口贴过两次通知了,早在2010年说要拆,每平米给补六万,没拆;2015年说每平米补十万,没拆。住在这的居民有的想搬走,有的并不想。

我问大爷想搬走吗?他说不想啊,我就是在这长大的,七十多岁了,死也要死在这啊。再说儿子也结婚有房有车了,自己住胡同里,也不求那么大房子,挺好的。楼房多憋闷,邻居都不认识,不像住四合院里,有个什么事邻居都能帮忙。这样的故土情节,我好像不只一次触碰到,真的人之常情啊。

往四合院里瞅瞅,一排排盖满房子,只留下细细过道,完全看不出四合院原来的样子。我以前在四合院里住过,我知道但凡空地都被老百姓盖了房,只不过大爷这院盖的整齐,可能是单位房的缘故。

地安门区域探访 大爷告诉我们附近有毛主席故居可以去看。地图显示是吉安所左巷8号,去了发现什么都没有。红漆木门半掩,门上写着:普通民居谢绝参观。只有门前一只眯着眼晒太阳的大白狗接待了我们。它很温顺,捋捋狗毛也没生气。一个在胡同里玩的孩子告诉我们这狗就是那院里的。这院估计也住了很多户人家,伟人旧居什么的,已经踪迹全无。 胡同里的现代感小店 小店装饰和爱拍照的我们

这时一阵疾风从身旁穿过,吓得我们往边上一跳:原来是胡同游的人力三轮车拉着游客赶超我们,速度飞快。车夫自带导游模式,边走边讲解,嗓门响亮抑扬顿挫,这也是胡同一景。

地安门区域探访

再去找吉安所旧址。吉安所是清代宫眷死后停放灵柩的地方。地图显示在吉安所右巷,只见高墙内露出几重檐角,前后几重楼房,有深宅大院的气息,为私人所有不能参观。顺着吉安所右巷拐出去就到了景山后街。街上车辆来来往往,好像从古代跳回现代,胡同果然是闹中取静之胜地。

地安门区域探访

从黄化门街转进帘子库胡同。这地方原来是给皇宫储存帘子的地方,由此得名。地安门内这片区域清朝时是给皇宫提供服务的太监们居住的地方。胡同口还标着大太监李莲英当年就住于此胡同中段。

地安门区域探访

帘子库胡同往西一直扎进去,胡同很长很曲折,是死胡同。胡同两边房屋乱搭乱建非常严重,很多房子低矮破旧,年久失修。有的显然很久没住了,锁着三十年前那种古老的铁锁头,落满灰尘。和东板桥那边的四合院比起来,这里真是非常破,是那种凑合过吧,眼看着就过不下去了的感觉。我们在一个非常破的房子前拍照,路过一个大哥就说:这么破拍什么,不如到那边拍点好的四合院。我问他为什么这么破,他说要拆了呗。怪不得墙上贴满小广告,都是要收购四合院和代办过户的。怎么这么多收购四合院的,还明里暗里的收购。买了这是要干啥?

各种小广告 地安门区域探访 地安门区域探访 地安门区域探访 地安门区域探访 地安门区域探访 地安门区域探访 地安门区域探访 你在这种理发店理过发吗? 古为今用并且用的乱七八糟 古老的房子生命力在湮灭 老房的现代化设备,一个乱字 找到点老北京逗鸟的闲趣了吧 黄化门街43号是个保存比较好的四合院,进门处的影壁还很完整。院子里能看出当年的样子,正房南房西房一圈都在。穿过第一进院子后面还有一进,比周围的院子都大。还能看到原来的后门,在破败灰土中废弃紧闭,但还有旧时隐约的彩色。东边半个院子被一个单位占了,围成另外一个院子。这估计是李莲英旧居。 黄化门43号院

百度百科上搜到的,人家这段写的比我好,我就负责配图好了:

“43号院位于黄化门街西端北侧,靠近地安门内大街。如今的院门看上去相当“低调”,但颇为精致:门首、门墩、门楣砖雕甚为完整;门洞内梁、栋、雕栏上的漆画犹在,只是颜色暗淡了许多。进得门去,是一通影壁,青砖磨缝,相当考究。因为年代久远,显得有些破败。步入院中,十余间南房、北房和厢房组成了前院。院子挺大,几棵粗粗的大树挺立于房前。北屋中间处是高高的石台阶,上去是过堂屋。依稀可见院中已往的荣华。”

进门处影壁

“走过穿堂屋来到了二院,迎面是一座菊花垂花门,门架倾斜、油漆斑驳、有些损坏,它本应通向第三个院落,但已被砌死。看得出来,当年它一定是雍荣华贵、仪态万方的。住在院内东西厢房的人说,后面院子的门开在南月牙胡同甲6号,原来两个院子是相通的,由于安全的原因才封死的。

门洞内梁、栋、雕栏上的漆画犹在 一进院 一进院 过堂屋 二进院菊花垂花门

从黄化门街43号绕到南月牙胡同甲6号院,走了约有五分钟,可见该院当年进深之大。没想到南月牙6号院比黄化门大街43号的院子还大,三个院落被切割成一个个小院儿,住了几十户人家。菊花门院内两侧是回廊、墙上有花窗,高大的正房及两侧厢房连上回廊围成一个巨大的主院。院中的古树,想必都是当年的遗存,正房已有改造,正中间也被改成穿堂过道,通向后院。尚未走进后院,已有阵阵花香扑面袭来。寻香而至,发现后院东北一隅,种有一小片翠竹,一棵碗口粗的大丁香树花枝茂盛地覆盖了半个院子,树上雪白的丁香花使整个院子浸润在花香之中。

据说从黄化门街43号院正门起,到南月牙胡同甲6号后门止,约有百米,真可谓深宅大院。值得玩味是,它的后门还属于胡同后面的胡同。像一弯弦月的南月牙胡同深藏于慈慧胡同的里面,窄得连小轿车都无法穿入。

毫不起眼的正门,深隐的后门,宽畅的深宅院落,气派的房屋,离紫禁城不到一袋烟工夫的路程,李莲英居于此院,显然有其N个理由。”

黄化门街 地安门内大街,街面比较宽。复建后的雁翅楼分居在地安门十字路口东西两侧,现在是24小时营业的中国书店。书店一层二层都有桌椅,可以看书休息。很安静,人不多。二层卖一些古籍,很多旧书,很有文化气氛。走累了可以在这里随便歇息。

24小时营业当时是西城政府和中国书店谈好的,作为免费的公共阅读空间,让专业企业经营,是政府活化文物的一种尝试,引导城市安静下来。“非常需要有这么一处地方让人心安静下来,需要有这么一处寄托精神的场所。”

中国书店一层,人迹寥寥 两个胡同里溜达的嚣张文艺女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