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书五经(《易经》活学活用案例.厉行改革,匡扶万历)

2022-09-25  本文已影响0人  博学的毛婆婆

面对乱世,有志之士,不可以坐以待毙,而应该有所作为。何况乱世也正是英雄豪杰施展抱负,厉行改革的大好时机呢,但改革必定要触犯一些保守者的利益,因此每一次行动都应该有周密的安排,先计而后行,并做好艰苦奋斗的思想准备。

明朝嘉靖年间,佞臣严嵩祸乱朝纲,致使明王朝政治腐败,内忧外患接踵而来。公元1562年,严嵩的政治倒台,徐阶接任首辅,因为张居正是徐阶的学生,加上张居正的能力,他受到朝廷的重用,他竭尽全力帮助徐阶主持朝政,得到不少的锻炼。

公元1566年,张居正升任宰相,并肩负着教育小皇帝---万历皇帝的任务,张居正励精图治,不仅使朝政有了很大的改观,而且教会了万历皇帝很多治理天下的策略和道理,在太后的帮助下,万历也逐渐变得英明了,因此张居正感到非常高兴,因为没有万历的支持,他就不可能放开手脚的进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

由于张居正亲眼目睹了“庚戌变法”,所以他对军队的素质非常担心,从接任宰相之位时,他已经开始筹划着整顿边防。他大胆地任用了一批智勇双全的将领,奉行“一时才臣,无不乐为之用,用必尽其才”的用人方针。经他亲手提拔并任用的谭纶、戚继光、李成梁、王崇右、方逢时等都是智勇双全,而且又有着超群才华的人。

经过张居正的几年整治,扭转了长期以来边防破败的局面,战守力量不断得到增强,蒙古兵没敢再次来犯,为了加强防御力量,张居正总想着积极改善蒙汉之间的关系,他命令沿边将帅抓住一切有利时机,积极发展与蒙古的友好关系,这些举措,当时在蒙古地区引起强烈的反应,改变了自明朝开国以来一直以蒙古之间的敌对关系与战争状态,促进了两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

张居正任内阁首辅之后,针对朝中一切空谈阔论不务实际的现状进行了吏治的改革与整治,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10月,张居正向万历皇帝上疏了请行考成法,神宗批准了他的要求,张居正的这种改革,从根本上肃清了明朝的吏治。

张居正在当政期间,裁减的不合格官员约占官吏总数的30%,张居正还广泛搜罗人才,把他们放在重要位置,张居正打破了论资排辈的偏见,任人为贤,不拘一格的任用人才,于是明王朝的吏治出现了一种较为清新的气象。

政治亲民,人民安居乐业,但明目繁多的杂税,依然困扰着千千万万的老百姓,针对赋税严重的现象,张居正又提出了“一条鞭”法。

所谓“一条鞭”法,就是把田赋、徭役及其他名目繁多的杂税,统统合为一体,按照各家各户的具体情况重新核实编定,将有丁无田的编为下户,将有丁有田的编为中户,将田多丁少和丁田俱多的编为上户。……

张居正这样一系列的改革,肯定触及了官僚、贵族、豪强的利益。遭到他们的强烈反对,张居正不畏强权,下令对阻挠丈量田地的官员,无论是谁都要严肃查处。清丈田地的工作终于突破种种阻力,取得了实际的效果。

由于张居正循序渐进,宽猛结合,执着持久,他的改革取得了重大的胜利,挽救了明朝日益衰败的国势。张居正也因此成为彪炳千秋的政治家。

这个历史故事,我也是今天在这本书上看到的,是否真实我不知道,如果你认为有误,请指正。

不管故事是真是假,但它让我悟出了:

因循守旧,墨守成规,不犯错误,才是最大的错误。

勿庸讳言,改革的过程必然是个充满问题、充满矛盾、充满曲折与挫折的过程,摸着石头过河,难免会有划破脚的痛苦、打湿衣的烦恼和摔倒河中的惊险,这些都不可怕,如果我们因为改革的过程中有问题、有错误,就放弃改革,否认过河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再过河,那河对岸的风景,就永远只能是隔河相望,可望不可及。

今天的分享就到这儿,明天见!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