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灵感有关的那些事儿
关于灵感这个话题,我在前面一篇日更里面提过寥寥数语,大概是两个多月前的文了。
灵感,按我自己的理解,就是一种灵动,飘忽不定的感觉,非常玄妙,也是一种促使你能够快速成文的思想。
我把它分成两种。
一种是随意的,不定的,在某个不经意的瞬间从你脑中冒出来,例如一些漂亮的句子,一些有意思的想法;另一种是刻意的,经由某种物事触发,所引起的联想。而不管是哪一种,都是创作者可遇不可求的幸事,捕捉到灵感的那一刻,不由生出一种福至心灵,茅塞顿开的淋漓畅快感,顿时才如泉涌,下笔如有神助。
鉴于灵感的出没无常,稍纵即逝,如梦一般,如果当时你没有把它记下来,那么过后再怎么努力去回想也是徒劳的,所以写作者要善于去保留它,利用它。如何去留呢?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自然是麻溜点笔墨侍候着,白纸黑字记下来准没错,回头写文时找起来也方便。我自己的习惯是用手机备忘录记下来,回家再整理选取书写成文。
那些高产高质量的大神,都不是天生的得天独厚者,除了个人的勤奋努力和对文字的敏感度,还有一样,就是比我们菜鸟善于留住灵感。
很多人写不出文就抱怨没有灵感,其实有时候灵感不来寻找你,但你可以去寻找它。还是那句老话,“艺术来源于生活”,多启动人体五觉,去观察,去触摸,去聆听,去品尝,去嗅闻,目之所及,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一饭一食皆有故事,都是素材。由人体五觉在日常生活中所体会到的一切而生出来的感觉,就是一笔不错的写资。
我念的初中校门直冲的大街上有一所小小的退休老人俱乐部,每逢周末下午一众老人相约在一起,二胡古筝箫笛各种古典乐器齐上阵,乐声动听,余韵醉人,是整条街上最独特的风景。我放学从他们门前经过,总忍不住停下来看一会。初三第一学期,我以老人俱乐部为题材写了一篇习作参加了市里的中学生暑假征文比赛,得了二等奖,拿了两百多块奖金。
这是很久以前的事了,成年后日渐慵懒颓废,在写作这块建树不多,没有拿得出手的奖项可供炫耀,只好大言不惭地翻出读书年代的风光史来显摆一下。
好汉不提当年勇,如此吹嘘也不过是想说明一个事情,写作素材,写作灵感随处可见,你走在路上所遇到的每一个陌生人,所看见的每一个场景,所听到的每一个故事,都可以生出一篇文章来。
把这些所见所闻所听所感都收集起来,总会有用到的时候,我的手机备忘录里全部是这种零零散散的灵感片段,晒干的衣服兜里也经常翻出一些字迹潦草的干瘪小纸片。
有时候回忆也会得到一些不错的写作材料,我本人就经常不由自主地想起中学时的一些事情来,也经常吐槽中学的规章制度和应试教育的弊端,吐槽学校使我快乐。
写到这里也来提一提阅读和阅历这两者的关系。不阅读的写作者无进步可言,阅历缺乏的写作者对于书写自己没涉猎过的事情难免会有乏力感,通过阅读多多少少能弥补阅历方面的不足。所以我跟文友们闲聊时经常说起,阅读和阅历缺少其一都不可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写作者,所以我至今仍是一菜鸟。
以上也是个人的一点小体会小心得,谈不上指点人,毕竟自己也是个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混日子的人,当不了老师,这点瞎掰胡扯的能耐只勉强够我装一回逼,如今这逼装得有点过了,先暂停一下,明天再来聊聊与阅读和阅历有关的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