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文明》之记录

2018-11-03  本文已影响0人  马惠良

《数文明》这本书讲述的是数据是未来社会发展的原材料,从而会产生非常多的应用。比如人工智能的改善人们生活,中国公安的摄像头天网系统帮助公安抓获罪犯。通过应用最后改变整个人类的环境,增加人类的财富。

既然数据的作用这么大,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数据来源需要两种材料,一种是行为,一种是记录。只有被记录下来的行为才是数据。

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在3 500多年前的商朝,就出现了刻在龟甲兽骨之上的比较成熟的文字,即甲骨文。后面中国的四大发明又文明世界,中国科技一直领先于世界。。但是到16世纪之后(清朝),被其他国家反超了。作者认为原因就是14世纪欧洲德国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之后建立了科学实验制度。

很多东西的发明其实都是在偶然情况下发现的。16世纪中国制瓷业的领先世界,其重大发明是源于偶然。例如其核心技术“上釉”,是古代的窑工在烧制陶器的过程中偶然发现的,因草木燃烧生成的草木灰,会附在坯体之上形成一种玻璃态物质,这种物质可以改进器具表面的质量,使之不易被污染,而且防水,受这种“自然釉”的启发,中国率先开启了人工釉的尝试和实践。而到18世纪欧洲人才掌握了瓷器的成分和炼制的方法。然而到今天世界上高端陶瓷品90%都不来至于中国,基本出至欧洲和印度之手。

这种转变的来源就是没有详细记录。中国瓷器行业的主要业态是师父带徒弟,师徒之间的经验口耳相传,为了保密,徒弟要做出好的东西,全靠自己的勤奋、悟性和机缘。反观欧洲,他们的早期制作工艺记录现在都还在。

记录的缺失对孔孟之道和儒家经典来说,可能没什么太大的问题,因为传播的人众多。但对细分的专业知识、小众的科学技术、微创新、独门秘技而言,这就是灾难。中国发明了火药,但是火枪是国外引进的。中国三国期间就有解剖,但是现在大部分解剖学的知识也是国外引进的。

吴军博士在他的节目中谈到这样一件事:有人问他,为什么我们要记录失败。吴军回答:失败的记录能帮我们下次实验的时候不走那些坑,假如不记录失败,第1万次实验过程可能和第1百次是一样的,这样就浪费了时间。

在我们小学的时候,语文老师会每天要求我们记日记。那时候的我每天抱怨没东西可以记,进而会说老师干嘛让我们写日记,这么烦人的老师,所以我的语文成绩一直都很差。

现在我经常会说这么一句话,这事怎么做的?我又忘了。我怎么老忘事,因为我记不住。脑子记不住是个非常好的借口,同时也会带去麻烦。在我小的时候我爸妈好多次吵架,吵来吵去永远就那么几件事。

去年12月我开始写作,但是我经常断,写不出来,因为我没有材料。王煜全说科技不能一蹴而就,更不能凭空想象。为了帮助会员们更好的发展,他建立了科技数据库。当需要科技又不知道从哪儿入手的时候,这个数据库就能帮助他们,更不用他们满世界的找。

记录到底是为了什么,在看了这本书之后有了一个深刻的认识。记录就是为了节省未来的时间,提高我们未来的效率。为了提高写作,我要开始建立自己的资料库。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