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舍离》——读书笔记2
一:
“放手一个无用之物,就腾出一点空间。
处理一件多余之物,就减少一份负担。
减少一次浪费,就恢复一分精气神。
然后,
翻开人生新篇章。”
我坚信“等价原则”,我需要付出时间精力去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换取现金的报酬,再把现金花出去,换取我需要的东西。
无论是金钱,还是感情,都是“等价交换”的,不存在无私奉献,不求回报!所谓的不求回报,就是不同层面的回报而已。
钱换取物,物送给喜欢的人换取对方的喜悦后希望对方认可自己,一点点的交换后,达到和对方在一起繁衍生息的目的。
父母对于孩子的付出,希望孩子可以成龙成凤。付出换取的是期待和希望。低层次的父母付出换取的是对于孩子的控制欲。
总之,我信奉“等价交换”原则。
于外:人事物,多想想对方付出的存在,我能用他们想要的等价物交换吗?如果能,关系会更加的融洽,如果不能,我宁愿选择拒绝接受。当然了,方法需要柔和自然一些。
于己:我在付出的时候,尽量减少求等价交换的欲望,无欲无求,方得解脱。
不把自己的欲望强加给别人,尤其是离自己最近的人身上,配偶,孩子,父母……这样家庭关系才能和谐共处。
与自己的内心相处好了,才能学会善待自己;与家人相处好了,才能学会善待别人。
“等价交换”原则是对付出的一种尊重和态度。
二:
推荐序一: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陈数 (演员)
强调立足当下,通过整理、梳理人与物品之间的关系,脱离对物品的执念。
如果只是物质上的“断”和“舍”,而没有在心中确立“离”的精神高度,内心还是会常常纠结。
除了物质,令我纠结的还有我未来要走的路。
很少有人知道,曾经有两年时间,我主动拒绝了很多影视剧拍摄邀约,选择停下来。曾经有朋友替我可惜,觉得我此举无异于演艺生涯的“自杀”。
但不是这样的。
在我看来,演员需要根据导演和剧本的要求,进行表演形式上的再创作,完成好对应的角色。这需要演员把自己的能量、内在修养和积累,甚至是对生活和生命的热情,源源不断地、没有保留地投入进去。所以每完成一个角色,对我来说,都是自身不断地被掏空。
如果一个人感冒、发烧、切菜切到手、骨折等等,都可以看医生,吃多少药、吃多久,如果遵医嘱,便可迅速康复。可在被掏空之后,来自内心的巨大精神困惑,我又需要多长的时间,去把它们填充和治愈呢?
最低谷的时候,我甚至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让内心重新充盈起来。
我就这样选择了停下来。
持续很多年高密度的工作安排后,那一段主动停下来的日子,让我一下子有了大量可以自由、自主安排的时间,瞬间成了“时间暴发户”。我终于可以去看话剧、舞剧、音乐剧,也可以一整天看书、写笔记、和好朋友喝茶、恢复瑜伽练习、远足、回到大自然……或者,什么都不做,只是发发呆不说话,按照心跳的节奏去做事。
是的,这是我停下来的意义。
我需要停下来,去感受生活。
我需要慢下来,去独处,去思考,去阅读,去旅行……
我想做物质的减法,精神的加法。
随着人们消费水平和购买力的提高,很多时候大家买一样东西,并不是真的需要它、会去使用它,而是渴望拥有和获得,这位女生用到“乘法”这个词,并没有夸张。
——是的,渴望拥有和获得,背后的心理动机是什么呢?证明!证明我配拥有!我有能力拥有!想起了奢侈品,我有能力拥有!其实是想通过外物来向别人证明自己的存在价值吧!
反思一下,房子,车子,票子,奢侈品,高档化妆品……其实都是想在社会关系中刷出自己的存在感。现实生活中,这就是生存法则。弱肉强食,丛林法则,城市生存法则就是自我价值的外在体现了。拥有金钱、权利,地位,就有更多的自由选择优势,随心所欲,为所欲为,不受外界的控制和约束影响,就是追求自由的终极目标。
羡慕强者是所有生物的生存本能。可以理解,所有物种都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生存下去而进化的!
谁不想生活得可以更加舒服,更加自在呢!
心态:
看见别人拥有,自己没有的时候,真诚地祝福对方。不必羡慕嫉妒恨,按照“等价交换原则”的底层逻辑去思考,对方一定是付出了足够换取她所拥有的东西的投入,才换来的。
如果我想拥有,我就必须也付出相应的代价去换取。可能换取的途径不同,因为每个人的天赋异禀都不同。道德底线、良知福报、人格尊严、颜值身材……总之要有自己特别擅长的“本事”才能换取自己想要的东西!
那时的我,正在用“断舍离”梳理我的身心。确立了“断舍离”的生活态度,我正在学习卸下负重,轻盈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