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自活下去
我在看松浦弥太郎的《最糟也最棒的书店》,开篇就是写出这样的内容,无论年龄、能力还是家庭,每个人最终都要独自活下去,或者找到一份看起来体面的工作,或者在不工作中寻找生存的办法,每个人都生活在消费循环的圈子里,但是每个人都要拥有独自面对世界的力量。
初中的时候我就问过同班的朋友,如果考不上高中考不上大学会怎样,这对于那时的我确实是一个比较大的问题,如果不是上学,就要去工作,可是我完全没有接触过社会,不知道每个人的工作究竟是怎样开始的,也从不知道我能够做些什么。她给我的答案我一生都会记得,如果考不上大学,就回家在妈妈的美容店工作。那时我才突然发现,原来不是每个人都会无依无靠,这世界大多数人都能找到自己的退路,很多人会依赖着这样的退路。然而并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路可走——父母在企业工作,长期四处漂泊,没有什么可由我依仗的力量,所以我这样走到现在,再也没有回到那个没有依靠的城市里,而是走在更加没有依靠的城市,试图以一己之力停在那里,我的身后没有美容院和小卖店,我的身后是一片深渊。
我的梦想是,能够轻松的生活。初中时就意识到自己除了上学一无出路,所以不用家长来管,我自己会去学习,懵懵懂懂的往前走着,许多好的事情,更多不好的事情,一切纠缠在一起,好像并不是在前进,只是在走着,往自己都不知道的方向,没有多少可以快乐,却也不知怎样安置自己的悲伤和不平。不过在这样的生活中,我至少学会了调节自己,或者其实是伪装自己,假装我也在快乐地生活着。为了表现出这样的生活状态,经常是在逼迫自己,不将胆怯露在脸上,做出一些大胆的选择,因为生活越来越无处发泄,我一日比一日更加不同。人们对陌生人更容易透露自己的秘密,这就是我能够变得外向的原因,因为封闭的内心总是要挣扎出来的,沉默啊沉默,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那时的我没有见过松浦弥太郎这样的人,高中辍学,靠打工生活,突然有一天就想到去美国,然后在迷茫中找到了搜寻二手书的工作,成为了一个媒体从业人的“图书猎手”,开创了工作室,开办了卡车上的流动书店,成为业余编辑,开始写作……似乎能够成为一种传奇式的人生,不用朝九晚五的工作,但是在不工作中找到了生存下去的办法。这也是这本书试图告诉我们的理念,发挥自己的能力,独自的生活下去。
还不知道这些的我,觉得做生意没有本钱,找工作没有学历,似乎人生都昏暗了许多,所以只剩下拼命地读书,像一块海绵一样去吸收我能看懂的书本上不变的知识,将自己置身于周遭的氛围中,似乎依靠学习就可以完成人生的成就。直到现在,我已经有了一个看得过去的学历,独自一人在有些朋友会羡慕的首都,从事着一份普通的工作,我选择了第一种方式独自生活下去。
我以为自己就要远离那种不工作的生活方式很远了,我没有大把的时间可以浪掷,也没有勇气再去重新开始一件全新的事情,只是偶尔想着,啊,这些人的人生好是精彩。但是人生就是花样翻新的考验,工作的不顺,父亲的去世,家庭的搬迁……我还在无聊中烦恼时,命运就告诉我,你太天真了,这算是什么样的烦恼,人生的故事何止这一点点,人生的重担,却远不止这一点点。
一月一日那天,我为了将自己从无尽的悲伤中拔出来,上网选择了一个一日游的旅行团,只是希望自己可以不要一个人跨过新的一年,只希望我可以不要说话,但仍旧能听到许多人的话语。我希望暂时走出自己的世界,既然不能去美国,甚至不能简单的离开这个城市,那么至少要离开我住的地方,换一个表情面对这个世界。
我不明白现在的自己是不是真的可以不要一个人了,我很怕自己会失掉分寸,再次做出错误的选择,人总在恐惧未知,这也是忍耐的根本原因。或者最终我还是要独自生活下去的,我很少谈恋爱,不渴求婚姻,希望没有孩子,简直就是要将自己装进套子里,和这个世界告别,这才是我想要的生活,断舍离,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哈哈开玩笑,一无所有的人也需要一点支撑,我会喜欢上一个人,与我相似又不同的人,他会理解一部分的我,反对另一部分的我,看不到藏起来的我。也许和他在一起我会完成自己的愿望,也许我会完成他的愿望,有一天或者我会过上普普通通的生活,安稳的工作,平静的家庭,或者还会有个普通的孩子,走向人生的终点,为他的愿望画下句点,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两人中至少有一人要得到安慰。也许一生可能也不会做自己想做的事情。
一部分的我一定是生活在自己的脑海中的,我能去不同的地方,接触并学习新鲜的事物,和一个看到就会高兴的人,过着朝九晚五以外的生活,我会学习很多东西以求谋生,我想将自己的价值观带给别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无论是做一件东西,经营一家店,写一篇文章…是倾注了我的心血的,在以我所爱生活。这是我脑海中的人生,每天在跟我的生活一起上演着,随着我的见闻而调整着,像是另外一个人,她沉默的坐在窗边,也许在看书,也许只是倚窗发呆,手边放着不知道是什么工具,空气中悬浮着一点灰尘,阳光里透出一点微笑来。
给自己一条路走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