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学习

先秦文学‖我品《诗经·国风》之《周南·卷耳》

2023-07-03  本文已影响0人  心中的星月
卷耳
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
陟彼崔嵬,我马虺隤。我姑酌彼金罍,维以不永怀。
陟彼高冈,我马玄黄。我姑酌彼兕觥,维以不永伤。
陟彼砠矣,我马瘏矣,我仆痡矣,云何吁矣。

此诗有很多生僻字,读下来都有些难度,何以能够理全文的含义及主旨呢?那我就先将这些生僻字的注音及释意写在最前面,希望可以让大家更清晰也更轻松地欣赏此诗。

崔嵬(cuī wéi):本指有石的土山,后泛指高山。崔、嵬均有高大之意。(《尔雅·释山》石戴土谓之崔嵬。《注》石山上有土者。)

虺隤(huī tuí):有病、生病,多指马而言。虺,形容马疲劳生病的样子。隤的释意有很多,本诗通“頽”取马病之意。

金罍(léi):饰金的大型酒器,后泛指酒盏。

商代罍

玄黄:玄,在颜色上指的是深蓝近于黑的颜色,在意义上来说,指的是高远、高深莫测,叫玄。本诗理解为马因过于劳累而眼睛模糊看不清东西的状态。

兕觥(sì gōng):古代酒器。腹椭圆形或方形,圈足或四足,有流和鋬(pàn器物上便于手提的部分)。盖一般成带角兽头形。盛行于商代和西周前期。后亦泛指酒器。兕,古书上指犀牛(一说指雌犀牛)。

西周兕觥

砠(jū):表层有泥土的石山。

瘏(tú):疲病;困乏。

痡(pū):也指疲倦;劳累。

卷耳:苍耳,石竹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嫩苗可食,子可入药。(其实卷耳还有一种解释也叫苍耳,此苍耳属菊科,就是我们小时候在草丛中玩耍时常常被粘得满身都是的那种小刺球。虽然两种苍耳都有药用价值,但此诗究竟指哪一种苍耳我也找不到确切的说法。)

卷耳图片

釆呀,釆呀,釆卷耳,因为心不在焉,所以一直都没有釆满筐。由于心中正思念着久违的爱人而不能自拔,暂且把背筐放置于路旁吧。

登上那下方有石的土山,我的马已累得不成样子了。我先倒满了一大壶美酒,来慰藉我的离思与愁闷。

在向上登上略高而稍平的山脊,我的马已累得双眼迷茫看不清方向。且先斟满一大杯美酒,来解心中长久不息的忧伤。

再继续向这有石的土山上攀登,我的马已累倒在一旁。跟随的仆人也已精疲力尽,可是我的思念却如乌云密布越来越浓。

不难看出这是一首描写思念的诗,但若不是我查阅资料,是完全想不到此诗竟是第一章写实,二、三、四章均为想象的创作模式。由此便解答了我“为什么诗中人在山上饮酒既有大罍又有兕觥?”的疑问。如此上山的“排场”我想也许只有“想象”才能够实现吧!

如资料所述“这是一篇抒写怀人情感的诗作,一位女子在采集卷耳的劳动中想起了她远行在外的丈夫,想象他在外经历险阻的各种情况。”

本诗最有趣也是最有创意的就是虚实结合。女子思念着远方的丈夫,想象着丈夫登高望远也正思念着自己和家乡。这种现实和想象中的情感合一,不是更加能表现出女子思夫的深厚情意吗?当读懂此诗后,一位女子弯腰釆耳,起身眺望远方,一位男子登山远望,怀人思乡之景立刻跃然于脑海,犹如亲眼所见。

思念乃人之常情,就让我们跨过历史的长流,穿越时空的隧道伴着这首诗歌来感受那份深切而甜美的思念吧。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