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后就要挨打吗?
缘起及目的。
九年级历史课堂。迎考复习,至少有7节课,太多。学下册也没有教材。青黄不接,那就复习中国近代史吧。八年级学了中国近代史,但没有学世界史,不知当时西方近代资本主义的蓬勃与变迁。而九年级学了世界史,却忘了中国当时的沧桑与悲壮。此刻,机缘巧合,我们正好来一次系统复习,让中国回归世界,让各国融为一体,用全球史观看待突出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与碰撞,发现其间的联系,获得一些启发。
进程安排。
1.出示时间尺,如下:
![](https://img.haomeiwen.com/i3250695/71fd5e62719af47c.jpg)
2.提示思考题,如下:
第一、上图中ABCD各发生了什么大事儿?
第二、是谁侵略了中国?为什么是它而不是其他的国家?
(从侵略者角度出发,联系该国当时的情境,如鸦片战争的发动者——英国,当时刚刚完成了工业革命,迫切需要更大的市场……)
第三、其侵略的为什么是中国而不是其他国家?其侵略目的是什么?最终达成目的吗?从哪里可以体现出来?
(从中国的角度考虑问题,冷静认识当时中国的情境,如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就意味着原料丰富市场庞大。这正是英国迫切需要的,其他国家很难有这么大的诱惑。同时,当时中国闭关锁国,且夜郎自大,不愿与各国正常通商。于是,英国用坚船利炮撬开中国国门……)
第四、这些侵略给中国各带来什么影响?说说你的理由。
(开放性题目,但强调史论结合。作为历史史实,例如,分析战后签订条约的具体条款,来推论其影响,最终,水到渠成,论从史出。)
第五、从这60多年的中外碰撞中,你得到哪些启示?你如何看待当下中国与世界的关系?你怎么看待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和习总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
(开放性题目,读史明智,让历史走进今天,理解当下,才能更好地把握未来。欲知详情,明天见)
3.个人攀登:思考~读书~总结~表述。
4.师生对话:表述~聆听~质疑~提升。
5.答疑解难:很多学生不理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这一专业术语。
先说说半殖民地,从政治角度分析。
先采用对比分析,用当时的印度和中国是殖民地和半殖民地的典型代表。突出在政治方面,从国家主权的角度来讲,当时的印度,国家主权全部由英国操纵,则印度为英国殖民地,而当时的中国,丧失了一部分国家主权,而不是全部,故称之为半殖民地。然后,运用史料进行验证。1840年前的中国,虽然是封建专制帝国,虽然闭关锁国,虽然腐朽落后,但领土及国家主权都还完整,是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鸦片战争后,情况就不一样了。何以见得?《南京条约》及其附件就是证据。例如,割香港岛给英国,清朝领土从此不再完整。协定关税,中国关税主权开始遭到破坏。附件中的领事裁判权,也破坏了中国的司法主权。总之,1842年之后的中国,领土及主权不再完整,部分在外国人手中,部分在(清朝统治者为代表的)中国人手中。这就是所谓的半殖民,始于鸦片战争,也因此成为近代史的开端。
再说说半封建,需要从经济角度来看。
鸦片战争之前的中国,封建经济基础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自给自足,即自己生产满足自己需要,例如,传统的男耕女织,解决了穿衣吃饭等问题,基本不需要买卖和市场,商品经济不繁荣。但是,鸦片战争之后,广夏福宁上,五口通商,首先对英国开放,英国人可以在此做生意。此刻,英国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科技水平高,成本低,相中国还是手工作坊,相比之下,英国产品物美价廉,竞争力强。有些中国人开始到市场去买卖,比方,一些人不再自己纺线织布,而是去买英国的“洋布”。从此,中国经济不再自给自足,开始融入到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之中,并成为其中一环。于是,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渐解体。但是,当时商品经济还没完全普及,故此称之为“半封建社会”。
总之,政治上丧失部分主权,就是半殖民地;经济上自然经济中融入了市场经济,就是半封建,合称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这段历史给我们的启发很多,有人说,落后就要挨打,有人反对说,那是丛林法则,有人说挨打都是坏事儿,有人说挨打让中国走向文明……
到底该怎么评判这段历史呢?
预知详情,明天不见不散。
「无戒365极限挑战日更营第1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