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衣暖,菜根香,诗书滋味暖心房

2016-08-22  本文已影响0人  牧之青年说

我一直都喜欢读书,读书是我为数不多的爱好之一。我上学的那个年代,网络资讯不像现在这么发达,智能手机在手,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所以那个时候身边有一本课外书就很有幸福感,只要有字的地方我都会看,包括小广告,连《知音》和《故事会》都不放过。对于囊中羞涩的穷学生来说,除了生活费,真的没有多余的钱去买书,有钱也会先买辅导书。高中时代陪伴我最多的就是《读者》和《青年文摘》,因为它们便宜,三四块钱一本在学校门口的小卖部什么时候都能买得到,这是除了繁重的学习任务之外,唯一能够让我暂时放松的方式,很多“耍嘴皮子”的功夫,不管是真理还是歪理,都是那个时候学会的,同时也发现,除了自己所处的时代和生活之外,还有另外一个美妙的、不一样的世界。上大学后,学校里有图书馆,免费借阅,真的让我如获至宝,除了与专业相关的书,很多著名作家写的厚厚的经典小说也都是在大学时期看完的。

我觉得无论是谁,不管你承不承认,兴趣的来源都是有原因的。我家本非书香门第,世世代代都是农民,爷爷奶奶甚至连字都不会写,老一辈当中学历比较高的就是我中专毕业的二伯,或许是工作太忙的原因,我几乎没有看见过他读书,小时候觉得他特别有学问,因为每年春节,家里的对联都是他帮忙写的,最近几年都没有写过了。

说到我读书的兴趣,来自于我只有高中毕业的的母亲,小时候上学的场景,我仍然记忆犹新,每当开学,最高兴的事就是老师给我们发新书,拿到新书迫不及待得随手一翻,就有一股清香扑鼻而来。新书拿回家,母亲一定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的新书包上书皮,她会把家里往年用过的挂历上的厚厚的油皮纸,一张一张裁下来,像包装一件艺术品一样把我的新书包起来,然后庄重地用正楷字写上书本的名称,再写上我的大名,直到现在我偶尔回家,都可以看到二十多年前母亲为我精心包的书皮,即便泛黄卷边还落了灰尘,这些书也都将永远会是我母亲给我最珍贵的礼物之一。母亲一直教导我,一定要保管好自己的书,她用朴实的家乡话告诉我说:“人从书里怪”,其实我知道她想表达的是:腹有诗书气自华!

大学毕业以后,我就留在武汉工作,因为工作调动的原因,我搬过好几次家,每一次搬家,最痛苦的事情莫过于搬书,厚厚地堆起来,至少有一人多高,也只有搬家的时候我才发现,工作的这几年里,我唯一没有中断的爱好就是读书。

这些书搬来搬去,锻炼了我胳膊上的肌肉,也锻炼了我思想上的肌肉。

知乎上一直流传着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故事:有个年轻人十分崇拜杨绛先生,生活中遇到了很大的困惑,于是他给杨绛先生写了一封信,表达了自己对他的仰慕之情以及自己的一些人生困惑。杨绛先生回信了,淡黄色的竖排红格信纸,毛笔字。除了寒暄和一些鼓励晚辈的句子外,杨绛的信里其实只写了一句话,诚恳而不客气:“你的问题主要在于读书不多而想得太多”。我迄今都觉得这是对包括我在内的大部分人的精神苦恼的最简洁而朴素的概括。

读书真的能让生活变好吗?我真的不知道,我只知道,读书让我变安静了,变成熟了,至少比以前刚参加工作时成熟了,至少在进步。工作的时候,我可以静下心来埋头工作,遇到挑战也不再畏手畏脚,为人处世也渐渐变得大度从容,这些都得益于我读过的书里面确实有一些提升工作能力以及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更重要的是,读书,让我有了另外一个世界,这个世界是宁静的。

我们人生中遇到的问题,前人大都遇到过,我们思考过的问题,前人大都思考过。每个人的智慧是很有限,我们不过是在自己狭隘的精神世界里兜兜转转。只有多读书,才能丰富自己的思想和精神世界,可以站在今天去看几千年,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前进,体验更多的人生,在你身处光明时可能不重要,而当你困惑和黑暗中挣扎摸索时,前人的思想智慧可能就是一盏指路明灯!一本好书,一杯香茗,便可送走一个苍白的早晨或风雪黄昏。朱自清大师说:“缓缓地咀嚼一番,便会有浓密的滋味从口角流出。”这浓浓的滋味就是书味,读书之味。真个是:“博览群书添雅趣,缕缕书香胜饭香。”有书为伴心甘甜,读好书,能知晓人生之难,体味天地之大,寂寞而不孤,受苦而不悲,受创而不馁,受宠而不惊,如闲云野鹤,保持着一种雍容雅怡,潇洒达观的境界。读书就是一种享受,每一本书都是作者思想的精华,有的甚至是穷尽作者一生心血,而这些书一定是经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作品,捧读着他们的作品,就像是加他们为微信好友,刷着朋友圈,而这个朋友圈里的人物都是历史上的杰出人物,一点也不比现实中的朋友圈无趣,甚至更加引人入胜。

公司有一句话非常流行:“一个人五年的时间是否发生变化,以及发生怎样的变化,取决于你与哪些人在一起,听了哪些不一样的课,看了哪些不一样的书”,我觉得还应该加上一句——那就是“以及紧随其后的思考”,一个渴望进步的人,若不是从这三方面入手,又怎么能有进步呢?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