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屋子(485)杂记
网络日记(散记随笔)
一、落魄的时候,最喜欢看高天上流云。低头时,发现M条上弹出一条信息让人不禁莞尔。
一作家发声:“文学养不活我,但我可以养活文学!”
果然是高人,一语惊人 、一针见血。
某人条件反射的开始搬相关情景代入:“简书养不起它的用户们,但用户们可以养活简书?”
如果没有简书,就不好玩了,再也找不到这么由着我天马行空鬼划弧的树洞了。
想想自己人生最艰难的这几年,几乎陷入绝境的这几年,可是简书一直陪着走过来的,它就像一路扶着我,渡我于水火。
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是否在我喘过气来了的时候,为了预防简书翻跟斗,我是否也应该尽绵薄之力?
如此看来,等体质调养好些了,还得去找份事做赚点米,否则,就没有米来追贝了。
追贝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简书不能没了。简书不能没了,那么贝就得有人托起来。如果都做甩手掌柜,还指望在这里文字变现,就只是一个梦。梦醒时分,散场的时候,也就到了。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一息尚存,不言离殇。
生生世世S磕,这才符合某人的调调。flag。
二、在一个App里面看到:在其平台上创作的一位作者,每天日更三章,仔细翻阅了一下,发现日更最少也有4000字左右。
这么一对比,立马就知道差距了。
在我们还在纠结日更800字,成了过不去的槛的时候,人家已经是我们这个纠结数据的五倍。
至此,也终于明白:“不要拿你的三脚猫功夫,去挑战人家吃饭的本领”这句话代表的真正内涵。
三、传统文化现象
数月前,网购工艺品的时候,卖家附赠了一把缎面扇子,材质非常不错,扇面上还有墨宝。
当时,拿在手里把玩了一会,估计这就是传统文化中的功夫扇了。无论是扇面、还是扇子的骨架,其选材都属于上乘,作工精堪。
抖开扇子的时候,随着阔大的扇面左右摇动,凉风习习,铺面而来。它的散热效果,居然远远胜于那两把棕叶做的大蒲扇。
那两把大蒲扇,我可是用了多年,因为它们的手工散热效果,曾经习扫世面上所有别的手工散热产品。可眼前这把功夫扇,其手工散热效果,却把那两把大蒲扇拼下去了。
同时,把这把扇子跟在t宝花了100元购买的功夫扇相比,发现眼前这把缎面扇,才是真正的功夫扇。
之前在t宝买的扇子,虽然花掉了一张老人头,但无论是扇子的材质、尺寸、作工、还是散热效果,都远远不及眼前这把由优质木料组成扇骨架、扇面上题有墨宝的缎面扇子来得实在。
仔细想想也是,人家这是非遗传承出来的工艺,自是有其过人之处。
把扇子的一端握在手心里,扇面打开,左右摇动扇柄时,手掌的触觉告诉我,扇柄在手心的旋转,以小编有限的中医知识,得知它刺激到了人体一个重要的穴位:劳宫穴。
而昨天从一篇宣导中医知识的文章中得知:关于劳宫穴,是老祖宗留下来的、在关键时刻可以保命的养生技巧之一:刺激劳宫穴,可以预防或者急jiu心梗。
上下五千年,传统文化果然博大精深、浑然一体。
如果把知识体系融会贯通,一把功夫扇,居然链接到医道里面去了。看来,中华医道和武道,果然是源远流长,医武相通?
只可惜,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现代人的生活模式和劳作模式的彻底变迁,已经快把老祖宗传下来的这些助力生存的珍宝,拆散得四叶八块,如果不是有心仔细追溯其源头的人,已经很难再把它们必然的联系在一起。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对于一个农耕古国,被现代人整改得这种天翻地覆的新的生活模式,果真是最好的吗?它具有稳定性和可持续性吗?
凡事有利必有弊。这里,只敢提问,不敢断言。还是那句老话:时间会见证一切。
具体到个人,托老祖宗的福,既然有幸流转到了自己门下的某些传统技艺,那就学以致用吧。如果有条件,也可以弘扬一下优良传统文化。
图文简书首发,尊重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