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是如你所是,而非如我所愿
“我想要爱你,而不抓住你;
欣赏你,而不评断你;
陪伴你,而不侵犯你;
邀请你,而不要求你;
离开你,而不歉疚;
批评你,而不责备你;
并且,帮助你,而不看低你。
那么,我俩的相处就是真诚的,
并且能彼此滋养。”
——萨提亚
如果,我们养一株花枯萎了,会认为是花故意跟我们作对吗?不会的。
我们会检讨自己哪里做的不够,如花的光照不足,水浇少了?
同样的,当我们面对孩子时,为什么孩子一有不符合我们预期的表现,就去批评他们呢?
而不去关注孩子内在的感受、需求和行为背后的动机和原因?
在批评这件事上,为什么会有人总是认为——批评孩子什么做得不对,孩子才会改进?
像是——
训斥孩子说谎,他就会变得诚实;
训斥孩子胆小,他会变得勇敢;
训斥孩子懒惰,他会变得勤快。
可现实呢?结果却往往适得其反。
如果不经过思考,我们常常会认为只有盯着孩子不足,批评孩子错误,孩子才会进步,但结果却并非如此。
这是因为我们给了孩子消极负面的心理暗示,同时也在告诉孩子:想要引起父母的关注,最好的办法就是重复犯错,反而固化和强化了问题。
那么我只去鼓励、表扬孩子呢?
鼓励是不以结果为导向的,只是对孩子做事的过程和态度加以肯定,是一种赋能的结果。
而表扬是以结果为导向的,你做的结果好,我就夸奖你,结果不好,我就批评,这其实也是一种评价。
孩子需要我们的教育和指导,没有完美的孩子,也没有完美的父母,当你要去批评孩子时,请记得几下几点:
「批评孩子的原则」
1、避免情绪化。不在情绪失控时批评;
2、关注孩子的感受和真实需求。
先通情,再达理;
3、注意时间和场合。
人前、清晨、吃饭时不批评孩子;
4、对事不对人。
谈事情,给出建议,
不评价人,维护孩子尊严;
5、不借助他人权威。如老师、警察等;
6、增加身体接触;
7、给孩子解释的机会。
如果目前还没有能力去洞察孩子内在的真实需求,并给予积极及时的回应。
那么,至少我们要以最大的善意,而不是负面的去揣度孩子行为背后的动机。
我们如何看待孩子本身就是一种心理暗示,会投射到孩子身上,成为预言,最终实现。
请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善”的力量。
愿我们——
给彼此的爱都能“如他所是,而非我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