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门喜剧TOP1,昆汀致敬模仿,看大师如何玩转战争?
春季谷雨最是慵懒惬意,却也是最适合看黑白片和爱情片的时节。一方面复苏的征兆悄然醒觉,一方面人们内心深处的自然性和原始性也在涌动而上。
比如黑白片,承载着旧世界的文化产物遗留至今,电影的原始性再次被召唤,就连漫威也知道用黑白底色来炮制《旺达幻视》。
△《旺达幻视》因为某种情结在人们心中挥之不去,尽管它是没有颜色渲染的,却能将情绪数以十倍的放大,好似历史从未演变过,现在看黑白片,仍有一番滋味。
△ 好莱坞米高梅经典LOGO我常会每隔一段时间想起一部黑白片,并且是上个世纪的黑白片,从形式到内容再到表演,也都是属于经典黑白片的风格。
你会发现过去的电影在故事和人物刻画上都如此惟妙惟肖,甚至在技法上,也都早已被欧洲和好莱坞诸位大神级别的导演玩烂了,我们常说推陈出新,任何艺术都是如此,你不知旧的存在,如何奠定新的基础?
△ 经典歌舞片《一个美国人在巴黎》经典永远都是经典,这是一代又一代电影人所创造出来的伟大梦境,我们醒着做梦,梦中泛泪,常觉得电影的神奇之处在于无论什么时候看,它都是新颖的。
我在《费城故事》中体验过神经喜剧的喧闹,在《君子好逑》中感受过时代冲突,在《女友礼拜五》中惊叹于语速之快,更在希区柯克的《爱德华大夫》中沉溺于梦境突变。
纵观我写过的这些黑白电影,都来自于好莱坞黄金时代,且流传度并不广,有些甚至太冷门,但这只是黑白片的冰山一角,包括我也还有太多经典黑白片未看,所以我希望所有喜好黑白片的朋友们能够在我的推荐中去直接感受老电影的魅力。
△《郎心似铁》乍一看,《你逃我也逃》实属陌生,以至于CC典藏特意将它作为冷门佳片收藏,更甚的是,在豆瓣上它的评分高达9.2分,排在了冷门喜剧电影榜单中的TOP1,但观影人数也只有3万人左右。
的确,它不如比利·怀德的片子受欢迎,更不是圣经般的《罗马假日》和《卡萨布兰卡》,甚至不如它的导演恩斯特·刘别谦那部圣诞经典《街角的商店》。
不过话又说回来,刘别谦的存在也是个BUG级别,作为一代喜剧大师,比利·怀德的电影老师,很多中国观众对他并不陌生。
△《街角的商店》然而他并没有真正意义上像比利·怀德那般在艺术和商业上做到相互成就,人们提及刘别谦,莫不过一位喜剧大师,但提及代表作时,总会说不上口。
不过这和时代下的电影制度有关,因他是德国人的身份,属于外来宾客,所以在很多资源分配和执行决策上并没有那么丰富和自由。
恩斯特·刘别谦但他同样打破了地域的壁垒,他早期在德国拍摄的历史片和喜剧片获得成功,后来闯入好莱坞,也并未有过低潮,相反非常顺利,延续了自己的黑色喜剧风格,也拍摄过有声歌舞片,更是三度获得奥斯卡最佳导演提名,可以说他的好莱坞电影之旅是极度成功而随性的。
而《你逃我也逃》绝对是刘别谦最应该被提及的代表作,它的精妙程度不亚于《街角的商店》,其风格上的突出也正式奠定了刘别谦的喜剧大师名号。
就算放在现今来看,你也会惊讶于剧本上的流畅衔接和主题上的极尽讽刺。难怪有人说:喜剧电影只分两种,一种是刘别谦玩过的,一种是刘别谦玩剩下的。(这其中就包括昆汀在《无耻混蛋》中模仿过该片)
简洁有力不啰嗦,优雅风趣显高级———这是我对《你逃我也逃》的概括。真正好的喜剧电影并不在于你笑了多少,而是它并没有逗你笑,你却笑了,并且是意味深长地笑了。
△《你逃我也逃》CC典藏海报《你逃我也逃》便是这般富有灵魂性的喜剧色彩,它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用一种平缓的口吻带领我们走进剧院,那是在波兰华沙,彼时战争还未爆发,剧团里的人争先通过模仿和表演来嘲讽希特勒和纳粹分子,也有人希望用自己深刻的表演来复制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看戏的人很多,但真正的好戏,全然发生于战争爆发之后,一群演员用啼笑皆非的表演解救这座城市于危难时刻。
故事设定在世界大战前后,主要人物为约瑟夫·图拉先生和他的妻子玛丽亚以及一群舞台剧演员,图拉先生一直渴望饰演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也希望别人声称他是一个伟大的演员,但事与愿违,他的妻子玛丽亚总是比他更受人青睐,在哈姆雷特公映的一天,当他说出那句经典台词“To be or not to be”时,一名空军离开了座椅,这使他备受打击,以为观众不喜欢他的表演。
可其实那名年轻的空军是妻子玛丽亚的仰慕者,两人偷偷在化妆间见面,这也是他们之间的暗语,当图拉先生说出那句台词时,他就来后台化妆间见玛丽亚,虽然两人并未发生什么,可这一误会也间接性影响了其后面故事脉络的发展。
刘别谦惯用的环中环,戏中戏在本片体现得淋漓尽致,一个人物,一场误会,一次意外便会导致故事的混乱性。
所以我们也跟随其中,乐在其中,期望在连环扣中解开谜底,还原事情的真相。
战争爆发后,空军赛宾斯基在前线意外发现一名德国间谍的身份,于是组织命令他从英国返回波兰,利用机会杀掉间谍,并且夺回他所获悉的地下组织秘密名单。
这是故事的第一个转折,看似严肃认真,其实刘别谦已经布置好了重重陷阱,只为后面的转折进行爆炸式的反转。
第二个转折,彼时华沙地下组织正秘密抗敌,但和上述的主角均无交集,那么空军代表的是正义,间谍代表的是反派,正义要消灭罪恶,必然引起了剧团上下人物的波动,赛宾斯基找寻玛丽亚帮忙,玛丽亚毫不犹豫的伸出了援手,但这也引起了丈夫的嫉妒之心,可战争垂危,如让间谍找到地下组织,国家兴亡危在旦夕。
所以国家命脉把握在了一群演员身上,更维系在图拉先生身上,他要做出的选择是,生存还是毁灭?直接点题电影名,图拉先生扮演起了人生最重要的角色,假扮当地的盖世太保。
而另一边,玛丽亚用美色勾引了间谍,其余演员把间谍引入了剧院,两人面对面交谈以获取全部信息名单。
转折点在此时进入高潮,盖世太保原本和间谍有秘密会谈,却被演员们以假乱真,拿到了间谍手中秘密名单,可他仍留有副本,且他已经识破演员们的诡计,只是寡不敌众,间谍死于剧院,而此时真正的盖世太保邀请间谍会谈,图拉先生再次转换角色,扮演起了间谍的身份,前去与盖世太保交接。
转折再转折,反转再反转,刘别谦的趣味性皆在于此,但它呈现的只是一种故事中的混乱,一群演员为了拯救国家,多人出动,扮演起了多个角色。
可实际上它表现出来的却是一种克制的优雅和幽默,人物动机明显,人物塑造立体,故事发展线一目了然,所有的转折都在意料之外,情理之中。
电影到了第三处转折时,观众的心理已随着图拉先生的人物扮演变得紧张而警惕,大家都想看他们如何收拾混乱的场面,好在盖世太保是一个时常被愚弄的人物,毫无头脑,听风是雨,他全力相信了图拉先生所扮演的间谍,但就在此时,巡逻队发现了真正的间谍死于剧院,他再次产生怀疑,还制造了一出当众辨别真假的场景,岂料图拉先生临危不乱,机智的化险为夷,再次骗过了盖世太保。
反转再次发生,所有演员都以为图拉先生陷入了困境,假扮成将军及随从把图拉先生带走,一时之间,场面难以控制,盖世太保虚实难辨,而此时,真正的希特勒即将抵达剧院,众人再次上演一出大戏,为的就是将自己解救于水深火热之中。
一段简单的故事,刘别谦在电影中起码设置了五次反转,每次反转都和上一个情节环环相扣,除了编剧上的行云流水,更得益于刘别谦对于台词把控,场景变化的高级处理,以一种非常优雅的姿态来面对矛盾,看完后只觉波澜不惊,去留无意。不仅仅把纳粹们搞得团团转,也把观众看得乐呵呵。
并且有可能,这是一种极度“反智主义”的表现,你觉得他们够聪明,其实他们也只是见招拆招,任何错乱都有可能发生,任何矛盾也都有多种形式化解。
刘别谦的高级之处就在于此,只有你想不到的转折,没有他无法制造的反转。
在这数次反转中,也无数次感受到老电影的独有魅力,不靠科技,不靠效应,更不靠所谓的炫技,只需要一群演员,和一句“生存还是毁灭”,就能让一部电影惊喜交集,高潮迭起,现在的电影,哪还能如此游刃皆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