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闲笔记 1
恋物
当代人时常把玩自己的手机,也有刻薄者故意反过来说,是手机把玩着当代人。但应该明白,手机并非所谓原罪。手机不是不可替代,如果出现了更高级的娱乐产品,为了腾出手,手机也会被人随手丢掉。对于手机的恋,看起来那么依赖,而实际上那么单薄。
人总对理想的生活产生向往,以此解释对手机的依恋也逻辑通畅。网路上的社交比现实中的理想得多。首先,点到为止,一般不会造成多大的干扰。其次,其实就上面这一点已经足够说明问题。
广告里常有的一幕,家人团聚的时候年轻人各看各的手机,老人感觉非常孤独,镜头追过来特写,出字幕,升华主题。从亲情角度来说,电视更容易联络家人之间的感情,因为可以一起看。手机的特性强调了个人空间,可这正是手机吸引人的地方。
但这也并不是手机的错,以我之见,老人看不惯年轻人是亘古亘今的,手机就是一个借口,虎门销烟那样的借口*。老人说年轻人是低头族,基本说明这个老人不会用手机,看电视又不用低头。没用过不代表以后用也不会上瘾,这是“你剁你也麻”式的朴素真理。要是做乐于做的事情,时间不该算是虚度,不管这事情是存在于现实,或是受拘于屏幕。
你可曾注意过,用手机的人常常会冒出一些奇特的反应。比如,在地铁上会有人突然笑一声,还有人脸上会浮现出微笑,然后抬起头来看看有没有别人在看他,接着笑容收敛,再一次把头埋下去。(若是长的丑陋,就猥琐备至,人皆鄙夷,可见手机的苦痛与过人之处。)面部表情在面对面交流中是重要的表达手段,但在网络聊天(除了视频聊天)中就失去了原本的含义,就像“一个字空有宋体的姿态,却被放逐了意义本身。 ”(微博@一条帅瓜)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很久之前的谷歌眼镜,这段时间倒没再听说什么消息了。要说这个物件,在我看来是最接近《黑镜》风格的黑科技了。总也流行不起来,答案或许就写在谜面上。
*反过来讲,年轻人想远离长辈也是亘古亘今的,手机是一种新兴的途径。(也不算新了。)只是手机成了人们话语体系中的“平行宇宙”,就像他们如果没有手机就能拥有一切。说是自欺欺人都觉得不落忍。
一九八四
此刻,突然想到一个魔幻的开头,请容忍我这样写:
长安,一座古老的城市,历史上第一座真正意义上的城市。“长安”二字灌注了统治者的期望,期望与历史一共悠长。
城墙,磨损的地砖,行人的足迹,我走过,像是沿着时间的周长,独自流浪。
我静静端详,地砖上写着一个年份“一九八四。”*
笔者亲手拍摄 笔者亲手拍摄“从温斯顿站着的地方,正好可以看到党的三句口号,这是用很漂亮的字体写在白色的墙面上的:战争即和平,自由即奴役,无知即力量。”
圣海乾坤老师曾推荐这本书给我(我没记错的话),我得空才看。读完以后,对其中描写的思想控制感到恐惧(只是些许的,没有吓哭或吓尿等过激行为。),或许,通过“洗脑”的方式可以让一个人相信很多反常识的东西,比如书中提到的“2+2=5”。**
既然能看到这本书,我们就应当感谢自己的国家。时间的脚步挪到现在,人的见识增长了太多,当然也仍需努力。
其实,应该意识到的是,或许像是《百年酒馆》里面说的,
“对,这就是历史告诉我们的,看看法国,看看克伦威尔,他们知道每当你把控制权交给人们,全部的控制权,他们都不想要,他们把它还回来。”
人们所谈的洗脑,至少要让民众没有被洗脑的感觉,由此看来,书中所写的“电幕”、“新话”等手段好像成本稍稍高了些。
*文革结束后西安市政府于1984年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组织了城墙的修复;其实,这个开头还是牵强的,一九八四年也可以使人联想到八四消毒液的成功研制时间。
**名不正则言不顺。用定义模糊混乱的词儿,是谈不清问题的。“洗脑”、“脑洞”、“走心”……外行才用这种词儿。跟“上火”、“气虚”差不多。——东东枪老师如是说,可我连外行都算不上,用起来也就心安理得。
答案是略
我突然想到一个反例,关于上次《答案是生存》的。
近日,从朋友圈里看到一位同学发的动态,“过山车一日四杀”。感觉自己回忆起了一个之前想到但不太明白的问题,“为什么失重会让人感觉爽?”至少从直观上想,这答案绝不是生存,就我而言,想想就觉得挺危险。后来,给了自己一个牵强自恰的解释,“失重但是最终没有带来危险,所以感觉爽。”
感觉不太对劲儿,是不是。或许,应该把答案改成“自然”,这样一来生与死都是自然,失重或是窒息带给人的快感就可以解释得通。但感受感受就更觉得不对。
哲学(大众眼中的)的智力含量明显不如科学多,于是人人都可以讨论一下,人人也都愿意讨论一下。而且由于讨论的问题模糊不清,犹如透过水汽的翠微,你喊去任何灵性十足的答案,也只是在一片回声中,不知去向。
举个例子,你可以通过质疑它或是理解它来接触科学,但对于哲学中的一种观点,一味的质疑反不如尝试理解来的管用。
哲学就像辩论赛,只是用一个题目来测试辩手的能力,根本不可能指望他们讨论出什么标准的答案来,要是能讨论出来,就是主办方出题出得不好。哲学命题不会有确切的答案,就像是行星在孤独的黄道面运行时,上帝掷出一粒骰子,行星上的寄生生物饶有兴趣地讨论骰子点数的意义,可上帝就是投着玩,您讨论出答案,却发现问题已经不存在了。
更奇特的人类行为,恐怕就是把上帝掷出来,然后指着他说:得了,从今往后,你就当答案吧!*
*但不得不说,上帝(或者说是基督教徒)是胜利者,你想一想现在的年份,那么为什么会凭空出现这么一个年份呢?而且,上帝出生前的年份竟然直接命名为公元前。(转述路易CK的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