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一、经典中的心理遇见
醒来·第一部《我从抑郁中走来》
青山紫萝
![](https://img.haomeiwen.com/i19926837/bb91a285cb9deae0.jpg)
二十一、经典中的心理遇见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儿子收拾自己的屋子,拿出了一套南怀瑾的《庄子諵譁》甩在我面前,闲来之时,我翻阅起来,读着读着,猛然感觉自己仿佛在青山绿水间的徜徉了起来。
之后不久,我又开始沉浸在了喜马拉雅的《蒋勋说红楼梦》里,对于其中铿锵而智慧的道儒思想有很大的触动,直到买来七集厚厚的打印本,才解了这个馋。从此,我开始对国学经典以及相关的研究文章有了浓厚兴趣。
作为一个高中语文老师,阅读、接触、教学古代文学是常事,但是常常浮于教材和教参文字文学表面的理解。读到南怀瑾对《庄子》妙趣横生的解读,听到蒋勋对《红楼梦》别开生面的解读,自己常常会有清风明月共舞的感觉。
正如南怀瑾所说:“儒家像粮食店,绝不能打倒,否则打倒了儒家,我们就没饭吃,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一生也可以不必理会它,要是一生病,就非自动找上门去不可。因为道家给我们的是头顶上一片心灵的天空。”
人在天地间,头顶苍天,有思想的翅膀可以飞扬做个神仙。那么,这个思想无疑可以来自于我们的圣贤智慧。我终于相信了咱们中国的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加相信了知识的力量。
也许正如《庄子諵譁》中所说:一个人要有见地、见解、眼光和思想。否则,不可能成就完美人生。见道方能修道,懂得幸福,才会学会幸福。我常常对我的学生说:智慧才是可以伴随你一生,让你真正得到幸福的不二法门。
作家鲍鹏山写了一本书:《庄子:在我们无路可走的时候》,我觉得我的人生成长引用这句话很准确:当我无路可走的时候,幸亏还有庄子。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人生观蕴涵着许多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因素,比如“对立统一”的思想,,就是让我们放下执着心,放下分别心,放下评判。这是自救的一条有效之路,因为痛苦来自于执着。
《庄子》让我们明白:最平常的道理,最平常的东西,就是最高的真理,真理就在最平凡的地方。
庄子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其人生观蕴涵着许多积极心理学的思想因素,比如“对立统一”的思想,,就是让我们放下执着心。
认识自我时的"超脱",回归自然的"真人"人格等。如果一个人做到真,自然不违心,就不压抑。
庄子说:得者,时也,失者,顺也;安时处顺,哀乐不能入也。这种"至乐"的幸福观,力在让人随时以关照自己内心为主要方向,寻求自在舒适的内心。并且告诉我们:活着要把握现在,现在就是价值。
读《庄子》让我明白什么是人生最好的状态,那就是“登高不栗,入水不濡,入火不热”“昼夜长明,夜睡无梦,身轻如叶”;
读《庄子》让我明白:嗜欲深者天机浅;明白贪执是让你愚钝的根本原因。
明白“生寄也,死归也”,死生不过如此。还明白“善吾生者,乃所以善吾以死”。其实一个人真认清了生命的价值,认清了生命的意义,生命活着的方式,才知道应该怎样活着。善于生活的,才善于死亡,才知道如何面对死亡。突然让人有一种:当时若著蓑衣去,烟水茫茫何处寻的遗憾。
《逍遥游》中告诉我们:一个人自在逍遥,心无所累的最佳生命状态是:无名,无功,无己。庄子给世人“逍遥解脱顺其自然”之道;还有“逆行修道主宰生命之道”。这就与现代心理学解压降低期望,以求达到心理平衡的方法一致。
读《庄子》,读着读着,你就将,滚滚红尘的无奈转化为“身入世而心解脱”的期待;明白了:化掉是非善恶,太分明,自找麻烦;天地载我以形,劳我以生,佚我以老,息我以死。人生太痛苦,不如两忘而化其道。
蒋勋说《红楼梦》的七辑书,给我许多空性的启示,富贵之后的“千红一哭,万艳同悲”给我再次的心灵敲击与震撼。《西厢记》中“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娶娇娥,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这些对人生富贵名利,生命无常的振聋发聩的声音,是在教会世间人:堪破,放下!
其实,在第二阶段心理课堂中,我一直信奉“经典可以恢复人性”的观点。我的心理导师会在课堂中注入许多的儒释道经典,时时让我们醍醐灌顶,这又激发了我阅读经典的兴趣。特别是佛学佛理的渗透,带我走向了一条全新的自我拯救之路。随后的近两年内,我读了一部分佛书,包括佛学佛理和经书。
如果说:前期心理学知识的学习思考和践行是我疗治心理疾病的西药,那么,后期经典阅读和佛学佛理的参悟,是我彻底走上解脱之路的中药,是治本的良方。
我身边也有不少依赖精神医院和心理咨询治疗的抑郁病患者,但是最终病情反复发作,身体出现倦怠麻木的现象屡见不鲜。当然,疗治疾病很重要,其实要治病根才能达到究竟,经典文化能够恢复人性,使你找到自己的本心,明白我们人人原本具足,人人随时都可以成佛成道,人人可以强大地战胜外界和自己,何惧什么抑郁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