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让你的公开发言更有趣
你身边一定有这样的同事或朋友,明明学富五车,才高八斗,在私底下谈事儿也是滔滔不绝,条条是道。但一到公开场合演讲,就立马就变得不会说话了,条理不清,枯燥无味,底下听的人,不是在玩手机,就是在交头接耳,感觉无聊透了。那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吴晓波频道有篇文章说,其实还是他的表达方式有问题,在公众场合发表个演讲,依然还是自说自话,那根本就没办法满足跟别人沟通的需要啊,大家当然就不感兴趣了。所以,要想改变这种情况,就得从自说自话的魔咒里逃出来。
我们都知道,现场发言呢,跟阅读书面语言不一样,听众没办法倒带回去听你之前是怎么说的,所以想要听众能在短时间内听得明白,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采取一个扁平结构的表达方法,也就是说,用简单直白的逻辑说明你的问题。你想啊,听众本来就对你的发言稿不熟悉,如果你还跟写推理小说似的层层推进,那不被你闹糊涂才怪呢。
具体来说,首先,准备演讲的时候,你得问自己几个问题:听众是谁?他们为何而来?我能提供些什么?根据这几个问题,确定好发言的内容导向,这很重要,因为你的发言是给这些听众听的,你不考虑这些人的话,发言的内容很容易就跑偏了。
把这个搞清楚了之后,你再通过三个问题,把发言的主体内容部分列出来:这三个问题分别是:是什么,也就是发现问题;为什么,也就是对现象的分析;怎么办,也就是解决方案。
举个例子。假如你是一家互联网公司的产品经理,要在一次会议上介绍你负责的一款社交App,那你首先就得问自己,听众是谁?于是你得出了答案,听众全是公司里的领导和同事,他们的目的除了考核这款新产品,也要评价我作为产品经理的能力。
接下来,就可以有针对性地,把你发言的主体内容列出来:我要讲的是,如何开发出能为用户创造价值的App。但问题是,很多企业把用户的伪需求当成了真需求,导致产品没有人买,不接地气。那怎么办呢?就得解决用户的痛点、满足用户的刚需,而且使用场景要在用户生活中经常发生。
你看,这样,你就用扁平化的结构,把你讲话稿的框架搭好了。但只有框架也不行啊,你还需要把具体内容给添上,怎么添?你可以用列关键词的办法,来梳理你刚刚提出的问题。比如,还是刚才的这个讲话,你就可以提取用户买单、伪需求、刚需、痛点、高频等关键词。
这里需要提醒您一句,关键词不要太多,最多五组,太多反而会扰乱你的思路。
你看,当你有了框架和关键词之后,事情是不是就变得更加清晰了呢?接下来,你面临的就是如何才能把故事讲得津津有味。在这个过程中,你要做的就是给关键词一个联想空间,这样大家才能听得更明白。
比如说,你应邀在一场创业座谈会上发言,你为本次发言提取出的关键词是资本意识初期问题经验与教训这三点,听上去很枯燥,那怎么才能讲得有趣呢?你可以这样做,用一个小故事将关键词变成大家都熟悉的场景。
比如说,围绕资本意识这个关键词,你就可以讲个小故事:说有两个人都很穷,慈善机构给他们每人100块钱的救济。其中一个人,就用这100元,以每双两元的价格,买了50双拖鞋,拿到地摊上每双卖3元,最后剩下150元。另一个人呢,把这100元全部用来买大米和油盐了。同样是100元,前一个100元通过经营增值了,成了资本。后一个100元不过是一笔生活费用。你看,这就是资本意识不同造成的。
这样一来,大家不就一目了然了嘛?
说到这儿,你就已经用扁平式的表达方法,给大家奉献了一场精彩演讲。其实啊,想找到公开发言最得人心的方式,无非是换个角度思考:如果我是听众,我最想看到一场什么样的发言?想必一定是既能给你带来干货,又能在发言过程中让你获得视听享受的那种。下次你试试今天我说的这种办法,说不定就能克服当众表达难的问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