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笔简文每天写1000字

高考对你来说有用吗

2017-06-08  本文已影响17人  木槿舜华

引子
*同一楼层的邻居过来坐了一会,闲聊了几句天。
邻居问:“你们户口落下来了吗?”
我答:“落好了。”
“你先生呢?”
“也落好了。办了随迁。”
我反问:“你们呢?”
回答:“我还有两门考试没过,过了拿到本科学历就开始办。”停顿一会,邻居又说:“有学历真好。落户好容易。”
又问:“区里招聘公务员,你报考了吗?”
我答曰:“报了。好险,那个岗位要求全国排名前100名高校毕业的。”
回复:“真好。我也去报名了,但是被卡下来了。”

是啊,真的容易。本地落户政策里,通过人才引进通道落户是最容易的一种方式,只要你有本科学历。*

读书有用吗?

年前,亲戚家的小妹问我:“姐,你说高考有用吗?大学有用吗?我觉得书已经读够了,再也不想读了。”
我说:“我很后悔上了大学后没有多用心学习,不然我现在可能会更好。”
小妹说:“隔壁琳琳初中没毕业就不念了,但你看人家现在多好,一个月赚不少钱,过年能给她妈妈好几万。你念了好大学都不见得如人家会赚钱。”
我说:“是啊。身边可多小姑娘都这样,一起工作了三四年,遇到人家说'明天是我22岁生日'时我特别诧异。我在那个年纪还在学校上学,但人家已经出来工作了不止一两年了。”
小妹说:“那你不觉得自己的时间都浪费在学校了吗?”
我说:“起先我也这么认为,但现在不这么想了。”
小妹追问:“为啥?”
我说:“因为同在一家企业里,我的岗位可能只有我能胜任,而他们的岗位,则更大众化一些。同样工作三到四年,我会因为学识素养的关系,个人能力积累和发展会更快,比他们更容易得到涨薪和提拔的机会。就算不这样,我跳槽的筹码会更大。”
“但还是有学历低的人,做到很高的职位,比如创业当老板等等。”
“我也见过。但毕竟是少数。而且你不知道这些人在离开学校和书本后是怎么努力的,你也不知道这些人的个人素质是怎么样的。”
最后,我和小妹说:“姐以过来人的身份和你说,年轻时候还是要多读书多学习。知识真的是力量。”
小妹表示不置可否。

读书无用论与金钱至上观

有一年的冬天参加同学聚会,班主任亲切的关怀了一下我们的收入状况。当听到我年收入才六、七万的时候,发出感概:“大学上的好,不见得毕业后有出息啊!”

邻居大叔问:“你一个月挣多少?”我说:“也就五六千。”大叔说:“念书有什么用,才挣这么点!还不如我家某某卖房子挣得多。我家某某在北京买房了。你买了吗?”“我买不起。”“念书没用!早和你爸说过。”

浮躁的年代,衍生浮夸的价值观。人们不再以学历和学识为荣,而是以赚钱多少来衡量一个人成功与否。所以,很多人就此认为,念书确实没用。大学毕业后又能怎么样,还不是照样找工作去打工,还不如学汽修学厨师来钱快。

在这样的理念引导下,我大学一毕业就从别人家的孩子”变成了“不要学她那样”的负面榜样。我也一度认为,读书真是件耗时耗费又没用的事业。

因此,高考和大学,真的值得批判

虽然我没敢把高考说成是古代的科考,但内心里很鄙夷的认为,二者相差不远:都是人山人海的参与模式,都是被形容为“过独木桥”的录取率,都是十年的寒窗苦读。甚至,还有复读了一年又一年的不甘心不放弃的考场老将。所以高考这种录取方式肯定是不合理的,亟待改革;而大学毕业后的我们,竟然不如“农民工”赚的多,我们的投出产出比实在太糟心——有的农村家庭,为了供一个大学生,可能会濒临破产,但大学毕业后的佼佼者们,却只能是都市人眼中的“凤凰男”、“孔雀女”——你再怎么优秀,也很难弥补那个因你上学而挖下的缺口。

所以,每到高考时节,我总是站在舆论的浪潮里,信口开河,批评这个万众瞩目的考试,批判目下这种模式单一的教育体制,却忘了我也是通过高考,才得以走出农村来到大都市的。

所以,高考还是相对公平的选拔机制

坐在办公室里,写着手头上的文案。老板说:“这个项目比较重要。小K你出个差,到某某小镇呆几天,好好体验下,回来我们开个会,借鉴一下人家的规划理念。”我答应一声好,就开始组团队,申请备用金,第二天就踏上了去往目的地的飞机。心里想,老板真是在重用我啊,这么大的项目让我来负责。再转念一想:如果我没有参加过高考,我能有机会到重点大学接受教育吗?如果没有这样的相对优质的教育,我会形成现在的系统思维和较好的办事能力吗?如果没有这些,我会被公司聘用,被老板赏识吗?

我想大概不会。依照家乡比我大一点的、或者和我同龄的女孩们的经历来看,我很可能辍学后就在媒人的一次次踏访中,不出意料之外的嫁给邻近村庄里的某位后生,过上等着老公赚钱给我花的逍遥日子——哈,日子不可能逍遥,作为称职的家庭主妇,我必须会干家务,会养猪养鸡,会针线手工,会地里的活计,可能还需要会和婆婆理论。

好的话,大概会像发小小伟一样,做一个幼儿园里的带班老师。但前提是我必须有个像小伟叔叔那样的有点关系、有点能力的亲戚……

在幻想出来的乡村田间生活场景里,我打了一个激灵——幸亏学习好,上天也给了我这个出头的机会。不然我真的就一辈子都交代在祖祖辈辈生活的小山村里了。那样的日子可能不会差,但却肯定不会让我有机会接触到广阔天地,天南海北的见识祖国的大好山河。

所以,我应该是高考的获益者。虽然我不至于对它歌功颂德,但我必须心存感激,因为我是通过这条道路,才得以踏足都市,让小时候的理想得以步步实现。

但是,对大学,还是劝你不要抱全部希望

不是大学无用,是你对它的理解产生了偏差。

大学,是教书育人的地方,而不是培养赚钱机器的机构。因此,如果你想通过大学的学习,就能获得成为有钱人的方法和途径,那么,你肯定是错了。

前些天看一则公众号推文,说一位清华博士生的理想,也只不过是在北京买套房。我思维比较局限,认为清华博士也不过和我一样,只在乎一套房子,可见我的理想也是正确和够远大的。但当看完作者的分析后,自己就汗颜了——怪不得人们不再把上大学当回事,都是我们这些已经毕业了的人带歪了路。如果我们理想再高远一点,可能也能成就几个《白鹿原》朱先生那样的贤士,来领导一种榜样和力量,证明大学的价值和知识的可贵。但是没有,我们所有人的信念都被经济层面的东西裹挟了。

因此,我们不妨反过来看——大学,是培育人才的地方,它的初衷,肯定不是让它的毕业生们困顿于一所房子之间,它有更高的宗旨和理念,这个宗旨和理念,可能是振兴什么、也可能是弘扬什么。因此,还没步入大学的学子们,不如树立理念,争取做一个目标与理想更为远大的青年,这样一来,或许大学的价值会更加显现。

大学就像洋葱,是分层次的

大学扩招后,上学就容易多了。因此人人都说,在这个繁华的大都市里,一块砖头砸下来,十个人里九个本科生。

工作后,有很多人,其中不乏领导层,都会对大学生嗤之以鼻:“现在大学生多的是,多了不值钱!”我的一位老三届的老师,曾对此言论进行了严厉的回击:“多了多了,多了么你去考个大学试试!”。老师分析说,泱泱中国一十三亿人口,每年的本科毕业生才多少?这些毕业生一撒进这十三亿茫茫人海,还是少数。能够从人海中脱颖而出的,必定是佼佼者。

在学校时,有一次看到了另一所学校、同专业的、同一门课程的课本,我惊异的拿出我的课本问那位同学:“为啥你的课本这么薄?”同学答:“我们只有两个月的课时,而你们大概整整一学期吧?”我说是的。那问同学说:“所以大学和大学也是有区别的。重点和非重点有区别,本科专科也有区别。”她说:“给我们讲课的老师,都是不出名的老师。而给你们授课的,都是教授。”我理解了她为什么要来我们学校蹭课,也体会到了进入一所好大学的幸运。

高中同学小徐曾问过我一个问题:“你们学校的气质是什么样的?”我说不知道怎么回答。他提示说:“每个学校,就像每个人,都有一种不同的气质。所以你应该能感受得到。比如我们学校,我觉得就是开放和接纳。”我说大概我们学校就是好学和踏实吧。每到晚上,去上自习的人蔚为壮观,排队等候在教学楼和图书馆门口。走进校园,会有种文化气韵扑面而来的踏实感。这就是我们学校的气质。小徐说:“你看对吧,你去别的学校转一转,就不会有这样的感觉。所以大学也不是千校一面,而向洋葱,是有层次的。”

所以,高考的和正在通往高考的孩子们,不要认为上大学容易,也不要认为大学没用。好好读书,上个好大学,是你现在的决战目标。而你今后的人生走向,可能就在大学的课堂和氛围当中。我希望在你大学毕业若干年后,回忆起当初,不要因为没有多读几本书而后悔,不要因为没见过头发斑白的知名老教授而后悔,更不要因为自己的学历,在落户、考村官、考公务员、考事业编制等等实际事项中被卡而后悔。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