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风依旧历史有意思想法

诛九族

2023-12-08  本文已影响0人  裳湑安然

诛九族最早源于秦朝变法后的夷三族,当时涉及面不大,仅包括父、子、孙。后来逐渐演变为诛九族甚至诛十族。秦末时期,丞相李斯和宦官赵高因被处以诛三族而成为实例。

九族包括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父族四指姑姑的子女、外甥、外孙、父母、兄弟、姐妹、儿女;母族三指外祖父、外祖母、娘舅;妻族二指岳父、岳母。古代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之法,一人犯法常被株连九族。假设古代家里人有一妻二妾五个孩子,就会杀掉四百四十一人,相当于古代一个村庄无人。

图片来自网络

根据史料记载,诛九族最早发生在隋唐,杨素之子杨玄感因谋反罪被判诛九族。历史上甚至出现过一次诛十族,这就是著名的方孝孺事件。方孝孺是明初浙江海宁人,博学强记,通晓史经,文章盖世。洪武25年,被蜀献王特聘为世子之师,并为其读书处提额“正学”,时人尊称其为方正学。明朝建文帝即位后,将方孝孺招至南京,委以翰林侍讲学士之职。建文帝年纪尚轻,缺乏治国治军的本领,因方孝孺是他的老师,更受到百般信赖和倚重。自此,方孝孺成为建文帝最亲近的大臣,他视建文帝为知遇之君,对建文帝忠心耿耿,全力扶持建文帝继位。建文帝担心他的叔叔们王权过大,拥兵为患,就采取了削藩建议,但遭到以燕王朱棣为首的诸王反对。于是方孝孺替建文帝起草了一系列征讨燕王的诏书和檄文。

图片来自网络

朱棣攻下南京后,篡得大明皇位,强迫方孝孺为他起草继位诏书。方孝孺反对朱棣篡权,宁死不从。朱棣呵斥“诏不草,灭汝九族”。方孝孺反问,“莫说九族,十族何妨?”朱棣反复劝说方孝孺不要自找苦吃,“我欲效法周公辅佐成王”。方孝孺反问,“成王安在?”朱朱棣宣称:“这是我朱家的家事。”他让人将笔递给方孝孺,说道:“此事非先生不可。”方孝孺仍不屈服。朱棣大怒,将方孝孺的朋友门生也列为一族,连同宗族合为十族,共计873人全部处凌迟处死。

图片来自网络

朱九族这一说法的出现,与古代社会的刑罚制度密切相关。古代社会实行残酷的株连法。随着时代的变迁,现今九族的含义已发生很大变化,原本的亲属之意逐渐淡化,转而泛指与之相关的一切人。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