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闲话各不相关的互联网、电影和小城
那年高三有次语文考试,作文给出的是关于快、慢的一段话,让根据要求拟题作文。那大概是我第一次开始思考“快节奏”和“慢生活”,老俗老俗的话,每个人都会扯上几句“快餐文化”,夸上几句“慢生活”。
当然也有人的观点恰好相反,那无非就是转移下视角,眼光放在互联网时代,从不断大放异彩的“双十一”到举世瞩目的“世界互联网大会”,再到“互联网+”又开始侵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你没有理由不震惊互联网发展如此迅速。然而,让人吃惊的更是“世界互联网大会”永久选址在一座古镇,一座有几千年中国传统文化的小地方。乌镇,典型的“江南水乡”,典型的“慢式摇篮”。看来,“唯快不破”的互联网还需慢慢的乌镇来调和下,用古老绵长的时间酿出一壶迷醉人间的乌镇好酒,有着独特的古镇味道的互联网文化。
九十年代的经典动画《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有一集的开头是这样展开的,大头儿子、小头爸爸厌烦了千篇一律、日复一日的“胡同式”生活:被闹钟催醒,匆忙的早饭,赶着地铁,又奔向电梯……为什么这样犹如机械钟表般飞速运转的生活令人无趣?因为它根本不给你喘息透气的机会!如果说人生是一场奔跑,倒不如说人生是一场旅行。你无需,也不应该给自己装上发条,拒绝没有感情的可怕循环世界。你不是《大头儿子和小头爸爸》里面对忙碌重复生活失望的小头爸爸,你也不是《小王子》里面所谓的“大人”,噢,不对,或许该叫那些大人“机械僵尸”。我憧憬你们会和小女孩一样向往老飞行员的故事,那座遍布绿植、被藤蔓围绕的老房子在慢慢切换的镜头下层层呈现,彩虹降落伞悄悄落下的那几秒,美得更是无可救药。我独爱那样的慢慢的生活,就像老飞行员那般。每一个懂得生活情调的人,必定会和老飞行员的故事一样缤纷,暖黄的慢镜头下那座老房子尤为温馨。
凭借《刺客聂隐娘》获得第68届戛纳国际电影节最佳导演奖的侯孝贤,从早期的电影开始就逐步形成自己特立独行的长镜头拍摄风格。这部电影全胶片拍摄,并应用1:1.33的特殊画幅,在候导看来1:1.33拍摄人和背景的关系特别好,很集中。观影前,本想看看这个牛X得不行的大导演能讲出来怎样的武侠故事,没料到导演压根没想讲故事,功力完全没有用在人物关系,剧情转折等传统叙事上,美到令人窒息的画面,大量运用长镜头展现出炊烟农家,青山绿水,以及唐朝古风,以一派水墨画的形式再现了大唐的恢宏气韵,打造了一部从未有过的意境武侠创新影片。就如摄影师李屏宾所言:“天地苍茫,人物很小,天地人混融一体的感觉”,又如作家朱天文所言,“侯孝贤基本是个抒情诗人而不是说故事的人,他的电影的特质也在于此,是抒情的,而非叙事和戏剧。吸引侯孝贤走进内容的东西,与其说是事件,不如说是书面的魅力,他倾向于气氛和个性,对说故事没有兴趣”。正因为这样,候导才成就了这部用多个长达好几分钟的长镜头呈现美学盛宴的作品。
对逃离都市的人而言,这里是田园;对迷恋夜生活的人而言,这里也是都市;丽江,与工作无关,与心情有关。前段时间有个《中国最懒城市排行榜》,出现在无数民谣歌手心中的那座古城,毫无疑问地荣登榜首。在丽江,闲步的人们用走字都夸张了,那叫溜达,溜达在天高云淡的小城,畅享慢节奏生活。踏着清晨的露水,品着午后的暖阳,踩着余晖的霞光,还有沁着怡情小酒味儿的民谣抚着你说,晚安。
如果可以,我希望坐趟慢慢的绿皮火车。
如果可以,我希望可以见见水墨画中的大唐古风古韵。
如果可以,我希望那趟车的终点站是一座慢慢的城,比如说,丽江。
潇湘夜雨T.Z.H.
火车上
2016.0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