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爱写日记散文美食

一种仪式,两样人生!

2018-01-25  本文已影响632人  好风似水

2018年1月24日  星期三

昨天写东西过了夜里12点,突然看到手机屏幕上赫然写着“腊八”,今天竟然已经“腊八”,我早已经忙碌到忘了。

每一个节日,我都希望有一个仪式,给孩子们的成长过程留下记忆,于是我驱赶走睡意,到厨房找出今年夏天到山西右玉买的八宝杂粮,又加了一些红枣、百合之类的,一股脑倒在电压锅里,预约好时间便沉沉睡去。

今天早晨起来时屋子里飘着的粥香味已经快散尽了。我都有些恍惚:昨天是不是熬了粥?打开电压锅看到了昨天的成果——一锅红中带着灰色的汤懒洋洋地躺在锅底,用勺子搅了几下,泛起一点活气,有几样豆子甚至随着勺子矜持地跳跃了几下,很快就又沉下去了。

高压锅煮饭可以速成,但总是少了一些什么。我第一节有课,盛了半碗粥像猪八戒吃人参果一样囫囵咽下,根本来不及细品味道。一边吞着粥一边催孩子们起床,边提着最后一只鞋子边嘱咐着姑娘今天好好跳芭蕾,安顿儿子和同学好好讨论题,然后便匆匆上班走了。

中午回家,先生说小姑娘不爱喝我熬的八宝粥,尤其是不爱吃粥里的百合,悄悄把百合挑出来塞到餐桌底下。儿子则一早就来了同学讨论问题,根本没来得及喝。这一顿粥得多惨呀,没有知音。


我不仅想起我们小时候吃腊八粥的情形,那真是一种仪式了。我母亲做得腊八粥是我吃过的最特别的粥。

母亲总是一过腊月就开始准备过年了。腊八的前几天就算上日子开始准备了,红豆是要提前泡的,泡好的红豆头一天晚上就要和其他杂粮煮在一口大锅里,一夜慢火一直熬着,直到凌晨火炕烫得快躺不住了,我们掀开被窝就闻到满屋子的粥香味,这一天窗户上冰花格外漂亮,仿佛受了粥的香气滋润,绘出各种美丽的图案。

母亲此刻多半已经站在灶前一边忙碌着,一边催促我们快快洗漱,说吃腊八粥要不见太阳,好像那样就不会得红眼病。她边说话边把粥盛在碗里,那粥不是我现在买的或者自己熬的稀饭的样子,而是有点像现在的豆沙馅,红红地散落了碗里。

最后一道工序是母亲娴熟地晃动着碗,身子跟着微微摆动,碗里的粥随着她的摆动一点点聚拢,再聚拢,最后就滚成了一个圆球,像一颗长了斑点的大玛瑙,红红的惹人喜爱。母亲此时往往像获了奖一样兴奋,因为那样的八宝粥是最理想的样子。

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开始吃粥了,我的胃一直不太能接受豆子,经常吃一点就饱了,可是硬撑着也要把剩余的吃光了,然后腆着肚子在家里转圈。

或者等到天亮了,被母亲指派着给房后的卜叔叔送一碗粥,老卜瘸腿单身,每到过节我家的饭就分他一份。那时候邻居之间常常互通有无,谁家做了好饭经常端一碗给有小孩和老人的人家,而像吃杀猪菜这样的大餐则是好几家聚在一起了。

因着这些回忆,腊八这个节日一直是记忆中一个很重要的日子。

后来在沈从文的《腊八粥》中读到:

把小米,饭豆,枣,栗,白糖,花生仁儿合并拢,来糊糊涂涂煮成一锅,让它在锅中叹气似的沸腾着,单看它那叹气样儿,闻闻那种香味,就够咽三口以上的唾沫了,何况是大碗大碗地装着,大匙大匙朝口里塞灌呢!

读着这样的文字,我总是会引起共鸣,我想在那个没有电压锅的时代里,粥里的八宝是慢慢适应,熟悉,最后融为一体,那粥也就妥妥的,让人隔着很多年的时空依然思念。

现在这个什么都速成的年代,很多东西唾手可得,可能就没有原来那么珍贵了吧;忙碌的生活,一些仪式感被省略了,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早饭简直是奢望,所以节日的印象也不深刻了;物质极大丰富,吃饺子,喝八宝粥早已经成为日常的一部分,不在等待节日时,所以总觉得节日的味道越来越淡了。

突然就想起了那首现代诗:“从前的日子很慢、很暖,裹在淡淡的烟火里,日日年年!”“现在快,快到我们总是回忆起以前的美。”

可是无论从前有多慢,无论现在有多快,能和家人在一起就好,哪怕这个节日只有一碗电压锅熬出来的速成粥。好多年之后这碗粥也可能留在孩子们的记忆中。

那个把百合偷偷藏起来的小姑娘,那个因为和同学讨论问题忘记吃早饭的小伙子终将长大,希望他们的记忆中存留着每个节日我无论多忙都为他们准备的仪式。

一碗腊八粥,两样人生。母亲的腊八粥里是从前的旧光阴,慢慢的,让人回味无穷;我的腊八粥见证着这个不大的城市却忙碌的生活,匆匆的,却给人以无限希望。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