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关键词——表达

2019-11-28  本文已影响0人  大叔吴宗锡

2019.11.25
是不是会看到一篇好文章然后立马分享给好友,希望得到对方的认可和共鸣,但是往往在很多时候,得不到想要的反馈?

如果尝试用自己的理解去告诉对方,是不是好像有表达不出作者带给自己触动的点?

因为这个所谓的“好”,是我们理解的“好”,而不是好友理解的“好”。

我们常常会用“为了你好”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感受,却很少用对方“想要的好”去表达。

从小到大,父母、老师、领导都会用“为了你好”来灌输和传递他们的价值观,至于我们的思考和感受是可以被忽略不计的。

以至于现在想表达的时候真的很难表达出来,那种感觉就像“茶壶装饺子,有嘴倒不出”。

在一次的课程里听到二个词“内话”和“外话”

我们在日常中说的最多的往往是“外话”,需要有人来理解其中的“内话”,例如你的伴侣给你发信息“你在干嘛?”这是外话,内话可能是“我很想你”或者“我有事找你”,但是很多时候往往不会直接表达出最需要说的话,而是要拐个弯来表达。

这是我们在以往的沟通交流中所习得的行为方式,也是中国人的集体潜意识,话不能说的太明。说的太明,太直白失去了语言的艺术,要去品,细品,说话说一半,才显得有内涵,有深度。

最近有个朋友和我倾述,和父母的沟通、和亲密关系的沟通、和朋友的沟通,看到别人很多固话的思维,导致的结果就是鸡同鸭讲,特别的苦恼。会发现当我们在沟通中,期待别人的反馈和自己能达成一致是很困难的,我引导着把动力从他人的反馈转移到自己的感受时,情绪会缓和很多。但是有一股巨大的情绪是自己难以控制和接受的,所以指责别人是容易的,反观自己是困难的,把自己此时此刻的感受表达出来就更困难。

在日常交往中,遇到让自己感觉不舒服的事。不说自己心里不舒服,说了对方心里不舒服,怎么样真实表达自己的感受而不让对方能接受,这是一个特别考验人的操作。

在一段时间里,只有和学过心理学的人沟通会特别容易,和其他人聊天完全不同频,简直是鸡同鸭讲。那种想说又说不好,说不明白的感觉实在太难受了。

好像现在又被堵在什么地方了,想表达的东西很难表达出来,算了,表达不出来就表达不出来吧,带着觉察慢慢成长,总是会表达出来的。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