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之《时间的朋友》

2020-04-25  本文已影响0人  冷眼看潮

0.所有人的困境

时间恐慌症----既勤奋又懒惰:巨大的压力,极度的恐惧,使患者身上集结并综合了一切矛盾:他们既勤奋又懒惰,既聪明又愚蠢,既勇敢又懦弱,既满怀希望又时刻面临绝望,既充满自信又随时随地体会卑微。。。

1.心智的力量

这个方法真的有用吗?(学这个究竟有什么用?)

如果没用,我就不投入时间和精力甚至金钱了。如果答案是不确定的,我才不会采取行动呢!

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拒绝学习、虚度光阴,

不知道学习有什么用——努力学习、充满收获。 

心智力量的差异

那些报怨上司愚蠢的人的共同特征:他们只不过是把“上司很愚蠢”当做自己偷懒的借口而已。

猎头只锁定二流人才:一流被承认、待遇较高,流动意愿不大(即使流动也是出去单干),而三流的能力不足,不被猎头看好,而二流人才往往有未被承认的情绪、待遇也不够高、满足感也不强。

很多人在觉得自己正在做自己不喜欢做的事,真是如此吗?99%的情况下并非如此。他们并不是对正在做的事情没兴趣,而是没有能力把目前正在做的事情做好,最终没有 人喜欢自己做不好的事情。每个人都会不自觉地回避自己的短处。

一个问题: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是不是因为这件事我没有做好?如果是,分两种情况:

1、这件事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么就努力做,直至做好为止。

2、自己能做好,但就是不喜欢(这种情况非常少),那么换一件好了。

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才能继续做下去,做得更加好,良性循环。

所以,方法并不是最重要的。比起“用功”,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其不停地寻找“更好”的方法,不如马上开始行动,省得虚度更多时间。

所有学习上的成功,只靠两件事:策略与坚持,面坚持本身就是最重要性的策略。坚持就是重复,是大量的时间投入。

2.开启自己的心智

心智包含三方面能力:获得知识、应用知识、抽象推理

心智绝大部分是后天积累的,孩子聪明并非出生时就比别的聪明,而是他们在聪明的父母亲的影响下逐渐变得聪明。

成年人的心智是可培养、可发展、可重建的。

起点

聪明并不等于智慧,小聪明--大智慧

世界上有些事情或道理,大抵可分为4种情况

1、实际上是正确的,我们也以为是正确的;

2、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却以为是正确的;

3、实际上是正确性的,我们却以为是错误的;

4、实际上是错误的,我们也以为是错误的。

在第1、4两种情况下,我们是安全的,但在2、3情况下,我们必然面临错误并付出代价。认识这个 事实、不断自省、保持进步。

控制自己的大脑

大脑太活跃,注意力不集中,在大脑的无意识的指挥下经常跑题。

无意识地受大脑控制器与有意识地控制大脑的区别:

无意识的大脑遇到刺激,立即做出本能反应;

有意识的大脑遇到刺激会进行分析,然后再做出反应。

心理学学家维克多弗兰克----“即使在极端恶劣的环境里,人们也会拥有一种最后的自由,那就是选择自己态度的自由”,他运用心智获得解放。

不做大脑的奴隶,翻身做主人。

控制自己的情绪

我们的大脑需要遗忘痛苦,这对人类生存繁衍意义重大。老年人的怀旧往往是回忆美好的事情,截肢的商人随着时间推移会将轻生的念头抛在脑后,生过孩子的妇女会遗忘掉初次的剧烈的疼痛。

人为什么重复犯错?不长记性?因为在你遇到 挫折或者面对那些你曾经错误的决定带来的惩罚的时候,你会觉得痛苦,而这样的痛苦会被大脑自动列入遗忘的序列,并在你大脑里彻底消失。这是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

一个人遗忘痛苦的能力特别强的表现就是,会很轻易地原谅自己。

遗忘痛苦机制的副作用:比如背单词,大脑感觉很痛苦,正因为如此,大脑会启动自我保护机制,把背单词当做痛苦的经历来处理——忘掉它!

所以,要把大量需记忆的信息当作快乐的事儿来做。

坚持不懈即策略加重复。策略就是把痛苦的事儿变得轻松愉快。

推迟满足感

延迟满足实验的启示:延迟满足更容易取得成功。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两件事:

1、希望自己的欲望马上得到满足,这是大多数人的天性。

2、野心永远是少数人的天性。

要练神功,必先自宫,---------就算自宫,也未必成功!

对凡人而言,不劳而获可能是最大的梦想,至少是少劳多获。并且都认为:如果有收获的话,最好要马上就有,如果没有收获,那最好马上要有个结果。赌鬼玩老虎机、酗酒、嫖娼、吸毒、玩电游,都是这种“希望欲望马上满足”的表现。减肥药广告、培训班广告、速成班广告都是这个套路。房贷、车贷、信用卡也是在利用人的这种天性来牟利。

承认天性、接受天性从而改变天性,最起码要加以控制。

推迟满足感最终表现为“耐心”,甚至是惊人的耐心。”这些耐心被迫用来不动声色地承受更多的打击和挫折,轻松坦然地面对更多的威逼和利诱“,最终生活会因为拥有惊人的耐心而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耐心有着神奇的力量。

3.提高心智、和时间做朋友

精确感知时间

逃避责任就会带来轻松,可那恰恰就是“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啊!

《奇特的一生》:柳比歇夫的时间统计法:事件-时间日志(时间账本)

养成自己的时间感,培育自己身上的内在时钟,与时间做朋友,感受时间的一切行动-向前流逝。

最好的工具:纸笔

我们只有一个习惯是天生的——懒惰

七宗罪:饕餮、贪婪、懒惰、淫欲、傲慢、嫉妒与暴怒

心智发展的过程就是克服懒惰的过程。

与懒惰抗争、停止遗忘、坚持改变的工具,就是纸笔。

把每天的时间开销都记下来,可以培养自己的成就感,也可以避免轻易原谅自己。

开始记录时间开销

第一组练习:

1、回忆昨天,记录做了什么,逐条写下来,前写编号,后写花费的时间。

2、回忆前天做了什么,同样写下来。

3、大前天

第二组练习:

1、回忆记录上周你做了什么

2、回忆记录上月

3、回忆记录上个季度

第三组练习:

1、用一周时间,每晚回忆当天所做 

2、用一周时间,每天随时记录刚刚做完的事情花费的时间

怎么样?有没有感觉筋疲力尽、有没有觉得心惊肉跳?“相信我,你并不孤独”

制作时间预算

每天制作时间预算-----任务列表

分为重要、一般、不重要,或重要、不重要两种。

判断是否重要的标准:这项任务的完成是否对你的目标达成确实有益。

使用列表减少失误

例子,去超市购物,如制作了列表,可一一对应采购,不会遗漏; 若无列表,可能会遗漏,一种情况是超市里有你忘记买了,另一种情况是超市里根本就没有,你若重新再去超市发现也没有时,更加无奈,时间也被 浪费掉了。

大多数情况下没必要制作列表

列表也没必要工整

列表一定要随手可及

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制作专门的下一阶段任务列表(在执行现有列表时有新主意、灵感时,记入下一阶段列表)

列表一旦执行就一定要执行到底。“只有一种失败,那就是半途而废”

计划、还是不计划,是个问题

我们不是计划着去失败,而是失败地计划。

计划成功的前提:目标现实可行

怎样证明自己的目标是现实可行的呢?

两个参考标准:1、已经有人做到了; 2、我与那个人没有太大的差距。

但在某些情况下,我们不行动就无法判断目标是否可行,如果在行动过程中发现目标是不现实不可行的而马上停止,反而是一种理智而非失败。

长期计划是需要通过实践才能习得的能力,先从短期计划开始。

有一些时候计划是没有必要的,比如锻炼、背单词等,能坚持多久就坚持多久

4.开拓我们的心智

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

最基础的手段是“体验”,再高级一点儿就是“试错”(Trail and Error),比试错聪明点儿---观察,但这几种手段都有局限性。

阅读 是获取知识的更加重要的手段。互联网更是让人们通过阅读共享信息和经验。有了文字之后,一代之间就可能积累并获得千百年来的积累的知识。现代人只需要通过大概15年的学生时间,就有机会在学校里把哥白尼伽利略牛顿或达尔文门捷列夫甚至爱因斯坦等历史上的巨人们所拥有的全部知识囊括在自己的脑中。

人类拥有文字之后,拥有了最佳的知识积累经验共享手段,及至于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物种,而人类之外的物种只能依赖最落后但神奇的方式积累经验:基因遗传。

摆脱经验的局限

求知的过程,某种意义上就是探求因果关系的过程。

达尔文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几乎是我们所能知道的第一个有完善的能力,可以用跨越长达几百万年的时间跨度,并彻底摆脱“个体感知”的局限去“正确地思考”问题的人; 也因此使得后来无数的人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建立并完善一种突破人类个体局限的系统的思考方法——“科学方法”(Scientific Methods)

宗教与科学并不一定对立:在解释物理世界方面,现代科学已经逐步替代了宗教; 宗教的重心已经转移支另一个更需要它的方面了——人文领域

一群猴子吃香蕉的试验说明,经验主义的荒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有重要价值。但必须认清经验主义的根本局限。一是个体的经验有限,二是群体的经验有限。三是不仅存在无法通过个体或群体经验获得的知识,还存在与现有经验相悖的知识。

“很多时候,人们的善良出自于软弱,而他们的残暴只不过来自于恐惧”

提高自学能力

1、自学能力的基础技能是阅读理解能力

2、检索能力是建立在相当熟练的阅读能力之上的能力

3、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据重要的地位(特指写出简捷、有效、朴素、准确、具体的说明性说理性文章的能力)

从人类整体发展情况来看,除了“文学”之外,文字还有更多其他的责任——传递信息、积累经验、共享知识; 对大多数人来说,后者可能更重要一些。

4、实践能力是自学能力最终能够转化为真正价值的根本

使用、实践才能更好的学

5、永远保持开放的心态

对抗“选择性输入”,兼容并包,适时记录支持的、反对的、理解的不理解的,“反刍”能力

6、了解学习的进程

学习进展和时间关系是非线性的,可能 是阶梯状、螺旋状,先慢后快、突飞猛进,上升中的下降等都是常态

7、正确对待老师

需要注意的是,不能因为讨厌老师而拒绝学习,讨厌某科老师就失去学习哪一科的兴趣。“无论如何,都不要也不应该用别人的错误处罚自己,那么做不仅不对、并且愚蠢”

首先,不应该过分依赖老师(想从老师那里得到灵丹妙药)

其次,要明白“做得最好”和“教得最好”往往不是一回事儿(对老师要求不能过高,教出高考状元的不一定当过高考状元、拳王的教练不一定当过拳王,他们只是在“教”,并不表明他们自身能做得最好)

最后,不可用自身的学习结果来衡量老师的教学水平。就像不能要求病人以自己的康复情况来评价医生的医术一样,因个体差异。

此外,无论哪一位老师都有出错的时候。对待老师的心态也影响了吸收知识的效果

通过改变态度改变自己的世界

After changing the manner to the world,you can change the world of your own.

考试有两个化身:是通行证,也是拦路虎。都喜欢通行证,惧怕拦路虎,可是人生每条路上都需要通行证,。你必须以通过考试的方式获得通行证。从今天开始热爱考试,有时候你觉得某个考试很愚蠢,但你连这样一个愚蠢的考试都没办法通过的话,那愚蠢是就不是考试本身了。

不要抱怨,抱怨没用、浪费时间,还能引发负面情绪让人丧失斗志。

准备考试最好的方法就是做题,做错的分析原因,通过做题了解考试重点难点,反复次数越多,错误就越少。

终极技巧:把你学会的东西教给别人。通过教给别人会发现自己的理解并不那么透彻,回答别人的提问会让你反思受益。

耐心培养记忆力

1、不要相信自己的记忆力,遗忘是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记笔记可以整理已经输入大脑的信息,尽量让它们有序排列,以便可以在日后随时调用。如同一个杂货店,商品归类整理,随时可取,比散乱地堆在地上好的多。记忆力超群的人一定是用了什么方法的。

2、学习过程与反刍过程类似, 一下子理解不了的、感觉已经理解的,会在以后发现理解得不对,记笔记可以适时反刍,加深理解,而不是仅仅为了把听不懂的进行消化。

无论是听课、参加会议或是研讨,记记笔记的好处是:

一、保持参与感

二、提供完整的捕捉灵感、疑惑的机制

三、与其他参与者沟通讨论正确的信息

笔记区域划分:左竖小区域提示栏,右竖大区域内容栏,右下小区域概要栏。

【】要做的事 ()指派他人的事 *重要的事 ?下一步研究或询问的事。etc。

5、小心所谓成功学

你是否相信人人都能成功

资源并非均匀分布,比较接近的是数学曲线----正态分布。不均匀并非意味着“不公平”

资源稀缺是客观现实,在什么时候都存在。经济学的根本目的在于研究“如何运用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效用”

所谓人人都能成功的说法是荒谬的。因每个人拥有的资源不仅有限,并且各不相同,甚至大大不同。

成功的定义——“成功学”的核心缺陷

很多人所定义的成功就是四个字——高人一等,就是活出优越感。

问题在于,比较是相对的,相对是永远没有尽头的。

把自己要做的事全部罗列出来后,要仔细分辨:

做完这件事后获得的欢乐和幸福是不是一定要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才可以获得?

标记出并优先实施那些无需比较就可以获得欢乐和幸福的行动方案,

随着时间流逝,你会惊讶于你生活的变化,时间的质量由于对幸福的追求和感知的差异竟然会如此不同。

个案分析——“成功学”的方法缺陷

成功学充满着逻辑谬误,比如以偏概全。

“努力行动”并不是唯一能够成功的原因。有时,不努力 、不行动、不抵抗、不合作也是成功的策略

比如单向成立:很多多学生听不懂语速正常、发音纯正的英语,反过来,学生听不懂的英语肯定就是语速正常、发音纯正的吗?

某某能够成功是因为他坚持不懈,所以,你坚持不懈,也一定能成功。

拼地图的故事,只能说明“换个角度,也许能找到解决复杂问题的简单办法”,而不能说明“如果一个人是正确的,他的世界就是正确的"

那些成功学大师就是利用我们想成功的心理来赚钱,达到他个人的成功。

努力 是应当的,无须强调

决定一个人富有的三个条件:出身、运气和努力 ,三者这中,努力最为微不足道。——经济学家富兰克 奈特

每个人天生所拥有的是与努力相悖的一个习惯——懒惰

如果以学习时间精力为X轴,学习进步程度为Y 轴,所形成的曲线与对数曲线类似:开始阶段,稍加努力可获得很大进步,随着时间推移,进步程度增加一点点都要投入极大的时间和精力。所以冠军和亚军的差距是如此的小,但在精力和时间投入上是差距明显的。

在任何努力之前应该先确定目标是否现实。

“我是独一无二的”——最浪费时间的错觉

你是独一无二的,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那你和他们又有什么不同呢?

接受自己与别人没有什么不同,是心智正常成长的重要前提之一。

留心成功者说的话

怎样听成功者说的话:先不要持防备和质疑的心态,会影响对信息的吸收,但也不应不加分析全盘接受。

首先,成功者往往没有必要、没有义务、也没有时间去讲述所有的细节。

其次,成功者的讲述经历时,往往会有意无意夸大困难,夸大成功的代价,这也是人的虚荣心

,另一方面也是为了保护自己的既得利益,吓退一些潜在的竞争者。

另一方面,听众爱听成功者的故事,越刺激越好,也为自己平平淡淡 的一生找此些安慰——“看看,成功多艰难啊,我没付出那么多代价,没有成功不是很正常吗?”

成功者在讲述时往往还会有意无意地掩盖他们曾经犯下的错误,这是大脑“遗忘痛苦”的自我保护机制起作用了。Cognitive Biases :认知偏差

有些时候,成功者所讲述的成功经验根本就是错的,可是他们们由于认知偏差没有意识到。错误归因:把成功归结于自己,把失败归结于别人或外在环境。

最后,有些宝贵经验就算正确,放到自己身上就不是那么灵验了,不到某个层次就无法体会那个层次的感悟。

建议反其道而行之: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不要相信运气,也不要相信 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相信运气是缺乏自制力的表现,一个人如果不愿意对现状承担责任,最方便的的借口就是去抱怨坏运气

运气是确实存在的

运气有好坏之分,我们体会到的运气,只不过是因小概率事件发生而产生的感受而已。概率可以计算但不可以控制,而人的欲望是可以控制的

人们不喜欢 或者害怕自己控制不了的事情,真正的赌王只计算概率,不相信运气,而那些相信运气的最终不得善终。

相信运气不会让你的生活更好或更差,但如果 觉得自己是个倒霉蛋,那生活一定会更糟。

所谓的幸运就是当你准备好了的时候机会来了。

打造人脉不如打造自己

人脉就是关系资源,人脉其实就是资源交换,其本质 是公平交易。凡是单向索取的都走不远。

其实人不是因为有人脉才变得优秀,而是因为优秀才有了人脉,因其优秀才能吸引更多的人,获取更多的信息知识,而变得更优秀。

承认自己能力有限,是心理健康的前提,往往只有优秀的人才拥有有效的人脉。如果你是一个优秀的、有价值的人,那么就会有很多另外优秀有价值的人为你提供帮助,而且是无私的。而你也会以优秀报之。效果良性循环。

打造自己,就等于打造人脉。那些人脉导致成功的故事往往忽视了其他重要的方面。

对他人真正的关心最终只有一个表现:为之心甘情愿地花费时间,哪怕“浪费”时间。

几个建议:1、专心提升自己,拥有更多技能、成为值得交往的人

2、独善其身,不给别人制造麻烦,用独立赢得尊重

3、尽量回避在物质生活上不能独善其身的人,精神生活上的更应回避

4、一个人的幸福程度,往往取决于他多大程度上可以脱离对外部世界的依赖。

6、更多思考

最节省时间的方法:学习

为什么许多人把学习视做一种负担,视学习为受罪,在学校读了好多书后发誓再也不学习了?

学习不是为了考试,而是让人们扩展自己的能力,从而让自己和这个 世界变得更美好

学习对人类来说是一种天然的能力。只有人类才有能力有机会“终生学习”

为什么有些人拒绝学习?

一,他们拒绝学习就不可能有机会知道学习之后的收获

二、不知道学习后会有何种收获,收获有多大、多好

三、不知道学习的好处,也就没有学习的动力

习得某种技能,世界会为你而改变,你就比普通人多了一种通向世界的门,比如学会一门外语、学会编程、学会演讲、乐器、写作等等

学习会改变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外在气质。

如果你不知道干什么,就学点什么,有益而无害

被误解了的效率

人不可能有100%的效率,每个人的效率是有上限的

在做时间预算时,一定要留 有空间,因为意外情况随时可能发生,你也需要有时间去放松、休息,以恢复状态。还要有社交和休闲娱乐

那些通过吸毒、玩游戏、打麻将等满足于简单的感官刺激的人是无法感知那些需要通过复杂的劳动都得获得的那种心灵上的愉悦的。

通过练习来控制大脑,而不是被 它所控制,

不能把目标定得太高,要定得可实现,并不断突破它(《微习惯》一书)

挑出自己人为最重要的事,在未来一周内每天至少专注于它2小时,可以使用时间分割法,分成六个20分钟。

效率低下的根源:回避困难

事情有易有难,应先快速把简单的都不好,把大量时间投入在难事上,

而很多人投入了几乎所有时间在简单事情上,而对于困难的部分掩耳盗铃般地视而不见,仿佛它会奇迹般地消失

还给自己找到恰当 的借口:太枯燥、没兴趣等等

提高效率最有效的方法:克服拖拉

人们的事动机往往出于两个方向:奖励或惩罚

奖励之后的两个选择:再来一次   or  见好就收

惩罚之后的两个选择:再也不碰  or 再找机会

不管是奖励还是惩罚,绝大多数人会自动忽略第二个选择

很多人所谓“喜欢做某事”可能中偿一定要那件事相对简单、容易获得奖励而已

拖拉的是那些事情中较难的部分,拖拉是他们学习能力欠佳的表现

1、做事之前,分析其所需技能

2、正视自己,了解技能水平熟练程度

3、如有弱项,短期求人、长期求己——学习

4、测算时间,最擅长的部分放后面是优势策略

5、养成记录习惯,随时监督自己

6、按部就班完成计划

把生活节奏调得慢一点

凡是值得做的的事情,都值得慢慢做——做很久很久。

对“速成”的迷信造就了无数商业机会,并且一波接一波

正确的策略:

确定一个自己可以通过练习真正熟练掌握的技能,制定长期计划,一点点地去执行

坚持 的力量

做个不迟到的人

养成规律生活的习惯

每天检查自己的工作表至少三次

假定自己做的每件事情需要的时间都比想象中更多一点

假定你永远都会遇到交通堵塞

尽量不要因为别人迟到而责怪他们

关于开源节流的几点建议

学会统筹安排时间,同时做两件事情

1、不要盲目试图减少睡眠时间,因人而异

2、不要减少与家庭成员和亲属交流的时间

3、不要放弃你的社交时间,学会不停帮助身边人,慎用金钱来帮助

考虑一下别人是否值得帮助

不要浪费时间去证明自己

平庸的人来证明自己出色,会导致嘲笑

出色 的人来刻意证明自己出色,会导致嫉妒或麻烦

为什么你比别人优秀,他们却不认可你?

1、人有自利性偏差,只是自己觉得比身边人优秀而已

2、人们普遍不自知,别人并没有意识到

所以自己的烦恼无意义

花时间心思精力去让别人承认比自己强是不明智的,

除非你比他们强出一大截,那也不用刻意去证明了。

自卑---自信----自负

最浪费时间的句型:要是。。。。就好了

限制思维、影响行为的不良句型

表达的是后悔的情绪或是对自身的某种局限性的不接受

现在的状况取决于过去,未来则取决于现在。所谓前世因,今日果,今日因,来世果

自卑是浪费时间的罪魁祸首之一

停止嘲弄他人,否则自己也会遭受嘲弄

忘记自己的优点。    以“特点”代之优点、缺点、弱点

适当地放纵一下自己

时间不一定就是金钱

被低估了的今天

大脑倾向于低估未来的回报的价值,倾向于高估当前回报的价值

急功近利是人的本性,但往往是一个风险高于回报的行为模式

人不但相信明天自己会拥有更多的金钱,而且相信明天拥有更多的时间,尽管都是24小时

7、从此时此刻开始改变

万事皆可提前准备

提前准备、心理演练

提前准备的好处

灵感:来源于平时积累(有意或无意的),对特定信息的注意力会让我们在各种“噪音杂音”中一下子挑出我们所关注的信息(鸡尾酒会效应)

融会贯通、博闻强记,李敖的读书法(拆书、归类)

能力:有些人可以制定长达几十年或一生、甚至跨越几代人的计划而后一丝不苟地执行下去,基督山伯爵、肖申克的救赎等,美剧《越狱》

更早一点、再早一点做准备。与投入的时间相比,聪明之灯的因素实在是微不足道。

成功的核心素质:耐心

所谓耐心,就是甘于把时间投入到简单、枯燥但是最终会意义非凡的重复当中去。

没有耐心的人将一事无成

懒惰,是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做任何事情

短视,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展望未来

草率,是缺乏耐心不愿投入时间精力去认真调查研究

肤浅,是缺乏耐心而不能运用心智去深入思考

夜郎自大,是因为缺乏耐心而拒绝观察外面的世界

所有的成见与偏见,都是因为缺乏耐心而不愿投入时间精力无能为力认真分辨每个个体特征,而宁愿用粗暴简单的分类方法替代思考。

越早醒悟越好

人对时间的长度的感知是相对的,中年人往往能感觉到时光流逝得快,但已经没有挽回的余地了,感到懊恼,想这种感受和经验想传授给子女,但往往也是失败的,于是更加增添烦恼和怨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感叹在现实中并不能起多大作用,为什么呢?因为有些经验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获得,但是缺乏现有的的经验做为支撑因而很难被有效传递。

教育孩子的方法:做一件印象深刻的事,----详细记录下来------两三年后,当他抱怨时间太慢的时候给他看。过几年再回顾一次,会增加他对时间流逝的认识。

蝴蝶效应:对初始条件的敏感性依赖。初始条件的些微差异,造成最终天壤之别的差异。人们常把遗憾事归结为“谋事在人、成事在天”或“命里无”,但并未意识到他们曾经有改变结局的机会,只不过时光无法倒流,既定事实无法更改。

用当年我们制造它们的思路,我们根本无法解决任何麻烦。————爱因斯坦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