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奇帆谈脱稿演讲和高效读书背后的方法|3000字原汁原味整理
一直以来原重庆市市长、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他的长时间脱稿演讲能力都让人印象深刻,究竟这样的一种能力是怎么习得的?刚好,老麦今天学习了混沌大学研习社《黄奇帆:疫情下中国发展改革开放和创新的重点》课程,在最后一部分黄老师回应了学友们,关于他脱稿演讲和高效读书背后的方法,现将黄老师的语音回应整理如下,分享给你!
以下是黄老师的分享(仅属个人学习记录,以其本人讲话为准):
“这个呢,世人各人有各人的生活经历和特点。
第一个呢,你们会觉得我可能讲两小时三小时,也不看稿子也不打草稿,好像多有很多很多的积累,想着我记性可能很好,这个记性怎么来的?我的确记性比较好,其实从三十几岁开始,本人是不怎么记笔记的,大家有事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烂笔头写点东西都比好记性记得多,但是拼命的记,听同志的讲话,拼命的记,我们这些人的工作,一个星期可以记一个工作手册的,一个月4本,一年可以40本,真的是这么记好了,繁忙的工作中怎么可能经常去把5年前的40本拿出来翻一遍?你到哪儿也不可能背着几百本笔记本搬来搬去,所以记下来的东西最后一合上书页,每天又在记,新的东西全部忘记。
第二,在记东西的时候其实不怎么认真听,也不会去思考,一边听一边思考,任何人记得住的东西是——听了人家一遍东西、看了一本书,你要把它思考,翻来覆去回味一下,他讲的什么意思归纳一下,有这么几次归纳你就会记得住了。所以本人呢,经常拿着纸画来画去的,也就是说我开会的时候,我听了人家觉得有意思的事,我可能三个关键词就把这个事画了一个图记住了,那每天乱七八糟可能画了十几张20张,秘书也看不懂我画的什么我自己看得懂。然后呢,我画了以后呢,也不是这么就扔掉,可能过了一星期,开会的时候有时候也有陪会的时候,那么你可以想想这个星期,最重要的一些讨论,一些书本,一些文件中,讲了些什么要点,或者哪个区县汇报了什么?或者我做一个什么报告应该讲点什么,那你可能要把这个要点做个归纳,画个框架图画一棵树,这样一来呢,你如果一件事被你在一个月里边或者10天里边画过了三五次,重新拆开了,又合起来,最终,你可能过了三年5年也还记得住。
而且你养成了习惯,认真听别人讲话,不管开会听汇报还是吃饭聊天,人家在讲的时候你不是整天在本子上记,人家在讲,你那是在认真的听,讲话的人都能看到你关注着他看着他,他会讲的更认真。你看着人家听人家讲话肯定比你不断的用手在记,你记得很清楚,因为你看都不看人家,忙着记这个词那个字,注意力都在手上,最后合上了笔记本,谁知道人家讲了什么?都会有忘记的。所以第一,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对于做笔记写东西的人来可能是这样,但是做事的人来说,是好记性比好笔头重要100倍,认真听,尊重会议的过程,记住各种场景,而且记住场景中的要点,关键点,1万字里面你可能只要记住200个字,200个字不是200个字,而是可能是50个关键词,一个词四五个字,你可以根据这些关键词把这1万字的内涵、大意讲的清清楚楚。这不是一个人的记性好,也不是去把文章背下来,我从来不背讲话稿,只是理解这个要讲话的结构,记住了要讲话的关键词,理解了内涵意义,而后跟着关键词表达,这样就形成了出口做报告的习惯。
总之作报告不念稿,脱口讲的问题,不是靠记性好,不是靠背功,而是一种讲话习惯和技巧,说白了,如果我想做半小时报告,我一般进会场脑子里想好今天这个会议主题、这些对象,大概就讲5个关键词,那么不是讲半小时吗?那么一个关键词,大体上讲5分钟,加上开场白和收尾的话。那么一个人如果没有手表没有时间概念,在讲话的时候,要你把一件事糊里糊涂的控制三小时,你不知道三小时的时间在哪,但是一个关键词大概讲5分钟,这段话大概5分钟,人的这种模糊感觉是有的,所以你只要想好了5个关键词,一个关键词5分钟,基本上半个小时,到了就结束,人家看你时间掌握的很好。
在会场里边遵守会议次序,不要无轨电车,不要给你半小时去扯掉了,一个小时把别人的时间占了,所以这个很重要,你讲课如果讲三小时,因为讲课,一堂课45分钟两堂课一个半小时,一个老师讲课4堂课就是一个三个小时。要准备三小时,你可能4个方面,每个方面讲5个要点一个就是20个要点,20个要点,你除以三个小时,那不就180分钟吗?那么每个要点,大体上,就是9分钟左右,那么你自己心里有个数,每个要点准备的案例啊,材料啊,观点啊,所谓的故事啊,情节啊,大概就是7、8分钟,8、9分钟,然后有的时候跟听众互动了高兴了,这个地方讲长一点,什么地方收一点,其实就是掌握关键词。
你准备讲大报告,那可能今天这个报告可能就是20个关键词,每个关键词讲多少,也就是时间控制的大概是这么个概念,没有这东西是做不好报告,也消化不了知识的。讲话的时候是几十个关键词,组合来组合去,这么组合就形成这个逻辑,那么组合那个逻辑。那些关键词讲话完了,录音整理了,就会变成一篇稿子,一篇文章。
推荐书籍,你们要我推荐书籍,因为书太多了,我就讲三个读书方法。
不管是看科学原理的书,看科技发明的书还是看经济原理的书,重要的书一定要看原著,也就是最经典的最关键的原则。如果要看科普的书,那也要看科普大师第一手的书,科普大师把原作原观点解释出来的那个本子,等到三年5年以后往往有很多专家,都在把这个事情进行科普宣传,这些书你可以不看的,这是第一点。
第二是生活工作当中凡是重要的原创的书籍,拿来看了以后,不仅要把它看懂了,还要把这本书结构化的形成简单的框架,要记这本书,只要记住这四梁八柱,因为你理解了这些框架的意思,知道了每个关键词的故事内涵,你就可以把这本书,就像背下来一样的可以去跟人家上课,可以跟人家去讲这本书的答疑。
第三,除了通过反复看反复思考,弄懂这本书的内涵之外,还可以邀请有根有底的朋友,聊这本书,或者某个思考的主题。清茶一杯,散步,走路,一两个小时,每个人都会贡献一堆你所没想到的思考要点,对你真正消化书本知识十分重要。所以讲这个意思呢,读书读原著。科普的书要读,科普大家的书,比如,凡是好的科普的事,很重要的事,那么一般来说呢,你一定把它看懂。
你说那个王东升京东方的董事长,他喜欢送书的,他自己一堆书里面看的有好的,他就会送给朋友,那么,他送给我好多次了,比如他在2014年送了我一本《奇点临近》的书,这是专门讲人工智能,讲人工智能的数据结构和怎么实现算法的一本书,讲人工智能应用的书,讲再过20年人工智能会超过人类。这本书是2011年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作者是雷·库兹韦尔,这样的书你应该怎么看呢?我大体是花了一个多星期,把它看了一遍,然后就放着床边,一个星期里边,每天回家只要有点时间,就可以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的看一会,根据时间限制,有时候一次两三页三五页,有时候看个二三十页,那么实际上呢,是翻来覆去,这本书颠来倒去,翻来覆去,今天看这一段明天看那一点,看得多了就等于看了十几遍,那么这么一个过程呢,就把这个书基本上弄懂了。在数字化经济领域的科普常识,包括我今天讲的很多知识都跟这本书有关的,然后后边很多人写的书,其实都是这个过程中翻来覆去翻出来的,书已拿到,要翻来覆去把它拆开来,缝起来,又嚼碎了,再把它捏合,把它弄懂,我就讲这些。”
-------------------------------------------
老麦的混沌大学学习旅程传送门:
请扫码图片1右下方二维码 请扫码图片2右下方二维码强烈推荐扫码下方图片1加入混沌大学研习社(适合案例式学习)或图片2加入创新学院(适合系统性学习)。混沌承诺:一个月内不满意全额退款。同时,老麦赠送《每天读点书》星球门票一张并邀请进入学习群相互陪伴、督促学习(最长情的陪伴无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