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学生是否生长了?
这天,听了刘老师的一堂习作单元的例文一一《金色的草地》。
这是为参赛准备的一节课,为了这一堂课,之前已经进行了磨课。第一次练课后,语文组进行了激烈的讨论。
刘老师原来的教学思路,几乎全部推翻。
讨论后,语文组老师们给了刘老师一些新的策略。
由于这一课,是写作单元的例文,也就是教学目标在于学生,指导学生学完之后,懂得学习其中的写作方法,进行单元习作。最后重新确立和定位了这节课教学目标,并修改教学流程。
刘老师上课内容是三年级第二单元《金色的草地》。
第一个板块,谈话激趣,蜻蜓点水引入。
就开始正式进入教学重点一一第二个板块。
活动(1)品读,感悟:
主要是围绕以下三个问题进行引导点拨,循序渐进,深入层层。
1,草地有什么变化?
2,草地变化的原因?
3,作者为什么能发现草地的变化?(善于观察)
小结:作者怎样把草地的变化写下来?
(点评:
1.在这个过程,学生的发言不够积极,配合默契不够,没有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2.老师的讲解过于详细,学生非常被动。)
活动(2)课堂小练笔,作品点评
(点评:1.缺少素材积累,情景创设。总结写法之后,在学生练笔的前,先看个小视频或素材图片,打开思路,再提出明确小练笔的要求。)
2.提出写作评价标准,围绕评价要求来写,才会写得更到位。
3.作品点评的时候,仅仅只是去讲解它的修辞手法,没有达到教一学一评。要强调好不好,评价的标准是一一是否写清楚观察的变化。
第三板块
活动(1)学习第四自然段。学习怎么样表达喜爱之情。
引导学生,学习用“多么……多么……”句式表达喜爱的方式。
活动(2)小练笔,作品点评
这节课,亮点:
1.教学板块清晰,引导学生逐步的学会从文中去找到的要的信息,
2.紧扣课后题,围绕要变化二字,用三个问题串联展开教学三个环节。总结出去写一种植物的方法,本单元的习作打好基础铺垫。
教学建议:
1.学生方面,应积极地去调动学生的参与活动,多一些激励措施,如“比一比”“加一加”,多表扬,肯定。
2.老师在这一节课里面讲太多,老师一定要精讲,多总结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写起习作来才能逻辑清晰。能落地实操
如多设疑:为什么写得好?有什么方法值得你学习的呢?
总结:
写一辈子好教案的老师,不一定是优秀的老师;会进行教学反思的老师,一定会成长为一位好老师。
一位特级教师曾经这样说过:一节好课的标准就是,这节课学生是否生长了?
所以,作为师者,必须时刻多问自己,
这节课,我助力学生是否生长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