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文化群》“今日谈”专栏集(一)
经彭宪先生提议,群里从1月21日起将开辟“今日谈”专栏,由各位朋友轮流每日一谈,这不仅可以调动各位朋友思考发言的积极性,也可以从中借鉴各位朋友教育子女的方法和体会教育的智慧。本专栏集将持续跟踪,将毎日的发言收入汇集,谢谢各位!
彭宪先生提议: “家庭教育群”第二届【迎新年茶话会】圆满地拉下帷幕,16位群友的精彩的演讲留下了纷呈的故事,也给了我思考……。我突发奇想,“家庭教育群”就是群英会,就是群英荟萃,就是八仙过海;各位都是资源,都有感受,还真有故事,如果都能袒露心扉的话,一定受益匪浅。我当场向裘群主、齐群主提议,建立“今日谈”专栏,让各位群友都能成为专栏作者,谈自己的故事,谈自己的感受,谈自己的进步;每天一篇,一年365天,也就是一本大书,即是微信集,也是教科书,有乐有趣而又有益,也许是众多微信群的首创,欢迎大家踊跃报名!
《家庭教育文化群》“今日谈”专栏集(二)
【 今日谈】(6)
1月26日
网瘾少年的世界 (作者:沁蕴)
一、一叶搁浅的小船
那天傍晚,正是放学时间,因朋友、某中学德育教导王老师的邀请,我去参加他们学校的班主任会议。校门外,一个头发凌乱的男生推着自行车,一脸厌恶的对边上的中年女性说:“不用你来监督我,你滚吧。”。 “好孩子,跟妈妈回家吧!”那妇女几乎哀求了。
“你烦不烦啊,我还要去网吧呢!”男孩推起车子要走。那妇女抓住车子龙头说“你今天不跟妈妈回家妈妈会一直在这里等到明天天亮。”“你去等死吧”
男孩猛一用力推车,妇女摔倒在地,他却骑上车子头也不回的仿佛瞬间不见踪影……妇女撕心裂肺地喊着儿子的名字:“小强——”
以上这一幕并不是电视或电影中的情景。而是某中学放学时发生在校门口名叫小强的男生和他妈妈之间的真实一慕……事后。小强妈妈回忆说:那天她是怎么摸回家的事一点都记不清了,只记得自己的泪水都快流干了。
小强第二天第三天都没有去上学,小强的班主任联系我,和我谈起了小强的问题,希望我能够协助他的工作、一起关心小强。于是,我和班主任在学校附近的电脑房找到了小强,这个瘦瘦高高的男孩,目光呆滞,活象一根电线杆。小强对班主任不反感;关掉电脑游戏,顺从的随我们到了楼下茶室。
我们面对面沉默良久,我开口与他讲话。这个15岁的大男孩竟不敢与我目光对视,答话也只是“对”或“不”这么简短。小强给我的第一印象挺内向、羞涩,难以想象他怎么会对自己的母亲这么冷酷。我带着疑问,班主任告诉我,小强平时很少和人讲话,上课也总低着头,生怕老师会提问他似的,下课总是躲得无影无踪,或在厕所里打上课铃才出来,怪怪的、让人琢磨不透。放学就去网吧。
这小伙子怎么了?是什么原因?这使我产生了兴趣。
经了解,小强的父母都是医生,在他一岁时父亲便出国去了,他再次看到父亲的时候,已经是十五岁了。那次,父亲是回来办离婚手续的。望着小强一脸冷漠的表情,父亲说:你怎么一点都不象我想象中的那样。从此,小强再不肯见父亲的面。
小强从出生起,由爷爷、奶奶带到乡下的老家抚养。到了上学的年龄,小强回到妈妈身边。妈妈对他的学习抓得很紧,每天除了完成学校的作业外,还规定做各种同步课外练习。小强从上小学起,即使在假期,也没有玩的时间。初接触他的人,都会觉得这孩子听话,懂事,小强起初对妈妈的打骂只是求饶或干脆不吭气,随着长大,他和妈妈越来越对立。上初中后,开始公然对抗妈妈的打骂,每当妈妈打他骂他的时候,他就对打对骂。后来发展到在家里通宵看电视、玩电脑,早上起不来就不去上学,你不讲他还好,一讲他,显得异常烦躁,要么朝妈妈乱吼,要么见东西就摔。一年前,每当放学后或双休日,他便找个借口或干脆啥也不说就去网吧。他妈妈提心吊胆、四处找寻,已经显得完全无奈,每天只祈祷小强不要吸毒、不要犯法,太太平平不要闯祸,至于他的学习好坏,根本不去考虑了。
小强的种种表现,倒使我非常担心,由于在家里不能和妈妈好好沟通,又没有好朋友,小强心理倍感压抑,精神宣泄的渠道长期被堵塞,容易造成性格孤僻,陷入虚拟的网络游戏中不能自拔,小强有如一叶搁浅的小舟,无法顺利向前------
那么,怎么协助小强的学校老师帮助小强回到现实世界、并有被爱的体验和爱的能力呢?
像小强这样内向、孤独的孩子,阴翳长期笼罩着心灵世界,看似紧紧闭锁着,似乎在极力拒绝、躲避他人的靠近,其实他最缺的是充满人文关怀的尊重和理解,最渴望心灵有个安全停靠的港湾。最需要有人倾听他诉说心中的烦闷、忧悒、委屈,充分让其释放情感,使精神压抑从根本上得以解脱。因此,走进他的心灵世界,进行心与心的沟通,是最有效的帮助。
遗憾的是,小强并没有得到这种最有效的帮助。他在最亲近的人面前,仍然得不到理解和尊重,依然感受不到温情与呵护。得到的只是简单、粗暴的指令,令人生畏的怪罪。于是,他的心灵大门便紧紧关闭了。重新打开,就需要化极大的精力,要有丰富情感的注入和足够耐心的陪伴,才能帮助他找回失去的信心和勇气。
二、小强的心灵独白
为了打开小强的心结,我开始接近他、关心他,终于有一天,小强向我倾吐了他的苦闷、徘徊、怨恨------。我觉得小强的倾诉,虽带点偏激,但可以给我们做家长的以及教育工作者一些反思和探究,于是,实录一、二:
“妈妈动不动就说:若不是她管我,我早成了马路上的瘪三。可我倒希望自己是没有父母管的孩子,这样我有自由了。”
“妈妈几乎天天唠叨她一个人带着我如何如何辛苦,好像应该把气撒在我身上,天天没完没了的发火。人家说妇女50岁才是更年期,可是她今年才45岁。爸爸遗弃她不是我的责任,凭什么我要做她的出气筒。”
“我妈妈只知道要我学习、学习,她管我越紧,我就越讨厌学习,可有时又不得不应付她。”
“妈妈总是抱怨我:你怎么不象别人家的孩子。你怎么这么不懂事。这么差的成绩你还有脸见人吗?成绩不好我自己心里也很难过。我在心里拼命地求她别说了!可是她还是说个不休。我感到只有离开妈妈的眼皮底下,才感到松口气。”
“从小到大,妈妈总是对我说:你一定要、必须要、不准之类的话语,像梦魇般的驱赶不掉。我郁闷得要窒息了。只有当妈妈不在的时候,我才像逃出茏中的小鸟。”
“有时候我想跟妈妈说心里话,刚鼓起勇气,却被妈妈阴沉沉的脸、不经意的蛮横打消了。”
小强的母亲错过了和孩子沟通的大好时机,使孩子想敞开的心扉一次次闭锁了。这个一直处于紧张、焦虑中的孩子,心里是一片空虚和寂寞的阴影,再遇到家里令人窒息的空气,学习上的屡次失败,于是他的性格越变越内向,精神压抑越来越大。幸亏,小强只是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寻找寄托,还没有交上坏朋友,否则很容易走上歧途。
经过多次交往,我终于取得小强的信任,当我发现小强很喜欢打篮球,我赠送了一个篮球给他。小强高兴地笑了。在球场上我看到了小强被压抑得太深、太久的的天性现出了青春期的朝气和活力,我的眼眶不由湿润了。
帮助小强,让小强在现实世界找到自信、冰释小强和妈妈的关系也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包括小强的妈妈需要学会反省,并扩大心灵疆域,有能力营造出亲情浓浓的家庭氛围……
小强的故事是有一定典型意义的,长期生活在孤独中的小强妈妈严重缺乏安全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处在青春期的孩子处在长期缺乏生机的环境,情感近乎窒息,一旦爆发也控制不了自己的情绪,而情绪失控,正是情感智力存在问题的表现,也是许多家庭悲剧产生的原因。
来自单亲家庭的小强,幼年时候,缺乏父母亲情的滋养以及科学的早期教育。而他面对的却是生活环境的封闭,其结果便使小强与同龄孩子相比,情感、个性、智力方面已有缺损。和妈妈共处后,由于母亲在遭遇生活变故之后,性格扭曲,不能以乐观、积极的处世态度和生活方式来面对人生,把自己心里的阴影带给孩子,一味按自己的期望去塑造孩子,不了解孩子的心理需求。她虽关注孩子的成绩,却不懂得更要去关注伴随孩子成长中的心理动态,使孩子的天性渐渐泯灭,于是出现心理上逆反、行为与大人的期望相悖。当小强妈妈一旦发现小强厌倦学习、性格乖戾、不服管教时,又心急如焚,痛苦万分,束手无策。由此可见,要改变这种现象,决非靠一朝一夕之功,而首先必须为小强营造一个温馨、宽松的家庭环境,才有希望使小强扭曲的心灵慢慢地回到正常发展的状态。
三、阳光家庭才能成长阳光孩子
我和班主任抽空去了趟小强家,看望小强妈妈,小强妈妈拉着我的手不放“老师你帮我分析分析孩子为什么会这么狠心,他小时侯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打他骂他从来不敢吭气的”。妈妈急于想知道孩子发展到今天这一步的原因,于是我便留下来和小强妈妈谈谈。我问小强妈妈:以前孩子没有变坏的时候碰到孩子考试成绩不理想时,你通常会对孩子说些什么。
“你怎么这么笨?”“你看看你的同学,哪个不比你成绩好?还有脸玩?” 说这些话的时候,小强妈妈不以为然的说“哪个做家长的不都是这样管孩子的吗?”我对小强妈妈说,是的,许多家长是会把这些话作为教育孩子的口头禅。既然孩子现在出现了问题,我们应该先来反思反思自己的教育方法,
当我把小强向我倾吐的内容告诉他妈妈时,她震撼了。“我没日没夜地为他操心,为了他,我什么苦没吃过?反倒成了罪魁。” 小强妈妈在我面前泪雨滂沱。我理解她的苦衷,这个不幸的女人起先全力支持丈夫,独自承担起抚养孩子的责任,被丈夫抛弃后,又把全部希望放在孩子身上。当心理烦闷的时候,特别是当孩子让他失望时,她只能把气撒孩子身上。可是惟独没有想到,无休止的抱怨,会形成恶性循环,事情只会越来越糟。我郑重地对小强的妈妈说,你面前有两条路:一条是继续生活在阴云笼罩中;另一条路是和昨天告别,走出阴霾世界,让心理充满阳光。选择前者,势必会完全毁掉这个家,毁了自己,更毁了小强;当然,选择后者,意味着要要咬紧牙关,走出心灵的沼泽地,塑造自己具有坚强、开朗的个性。如果你是一个具有坚强心灵的人,你就会把失去看作一种拥有,不管遇到什么样的打击或坎坷,都会平静地理性地去面对,那就没有什么不可驱散的阴影。
在引导小强妈妈倾吐内心苦闷之后,我用认知治疗,使她接受积极的人生态度。小强不可能短时期心理健康起来,作为母亲,一定要知道:家长是孩子的榜样,大人选择了抱怨,儿子就感染了抑郁,自暴自弃。明白了这一点,我相信小强的妈妈不会拒绝阳光,家里也会射进阳光。小强最终会成为一个阳光男孩。
四、孩子的成长需要赞美鼓励的雨露
其实,小强和其他同年龄孩子一样,他们的心像一个外形完整的蛋壳,表面看起来个性极强,但内心十分脆弱,不经意地一碰,就会碎裂。以前小强妈妈对儿子要求太多、太高了,超出了小强的智力和能力水平,长期下来把小强压得喘不过气来。我问小强妈妈小强有什么特点,“他喜欢听好话”。看来是小强妈妈没有唤醒小强心中的好孩子。具体怎么做呢?凡是说话之前必用“太好了”开头。举个例子,如果小强回家了,对他说:“太好了,终于知道回家了”,说这话时要认真看着小强面带微笑,发自内心,如果小强能够按时回家,更应该肯定孩子。因为和以前孩子经常夜不归宿,从来也不在意家长对他的挂念。现在能够按时回来,不正说明他开始在意家长的感受了吗?这难道不也是一种进步吗?如果能这样想,家长心情好了,对教育孩子当然更有利。家长的鼓励和赞赏是让孩子走出虚拟网络世界,迈出坚定一步的助推器。
再次拜访小强家,看到小强妈妈,她的气色好些了。她高兴地告诉我:现在,当我开始注重儿子心情的好坏时,儿子果然把心灵之门敞开了。我明白了:要改变孩子,首先要改变我自己。我对儿子走出虚拟,回归现实有点信心了。
儿子好象和我不那么对立了,上周六小强回家后我对他说:“儿子啊,你最近的进步太大了!” “首先,去网吧少了,原来天天去,有时还夜不回家,让妈妈整夜担心,现在一周只去两次。并且回家都没有超过十点。太了不起了。你知道妈妈多么高兴啊?”当时我看到了儿子的眼睛闪闪发亮,眼神和小时侯受到表扬时的表情几乎没什么两样。
“第二,老师两个星期没打电话找妈妈了。你偶尔贪睡,老师都没有向我告状,说明老师不再把你当作眼中钉、肉中刺了。”小强的脸上露出了久违笑容。
“第三,你的自控力增强了。以前情绪不好,就会和我吵架、说狠话。现在学会了调整情绪,心情再不好,也不出口伤人了。”小强点点头。
“第四,你在学习上也是大有起色啊。过去一个单词都不背,现在每天都能背十几个单词了。难道不是一种飞跃吗?!”
听妈妈这样说,小强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我从小强和妈妈和谐、亲切的言谈中,找到了一家亲的感觉。
建立了亲子之间的诚挚关系,就具备了教育孩子的条件。家庭成员的互相亲近,是家庭教育的重要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强的妈妈开始走进了孩子的心灵世界。她发现,孩子上网只是一种“果”,真正的“因”,在于亲子沟通出了问题。
任何时候,我们的家庭教育要想取得效果,都必须建立起和谐的家庭氛围与亲子关系,无条件的爱孩子、尊重孩子。否则,纵然我们用心良苦,依然难以实现教育期望,不能对孩子的成长构成真正的意义和产生影响。
就在不久前,小强妈妈四十九岁生日之际,头一次收到了小强快递送来的鲜花,一束鲜花让妈妈哭了,对儿子的理解和鼓励终于让小强妈妈收获了儿子对她的爱。
寂寞小强肯向妈妈敞开心扉。在这里我提醒那些依然处于迷茫中的家长:“骨肉之爱,不可以简。简则慈孝不接”这是中国古代颜氏家训中的名言,家长应该学会与子女沟通的艺术。做家长不要把对孩子的期望值盲目地拔高,让一个脆弱的心灵去背负成人的精神重担,家长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和生活,学会和孩子沟通,鼓励孩子,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耐心和理解才是最有效的家教途径之一。孩子感到温暖,自然会敞开心扉。
【你说我说大家说】
你说我说大家说,海阔天高任驰骋,中华博大西洋精深共融合。
彭宪先生:@沁蕴 自然的行板,自然地流露、自然的景观、自然而然的“今日谈”!
搁浅、独白、阳光、滋润…,让我们看到了一位单亲少年的心灵成长,看到了沁馨老师的雨露滋润,看到了我们这个社会还有像沁馨般默默无闻的许多朋友以自己的爱汇成了一股浓浓的暖流……。孩子是无辜的,孩子也并非天生罪恶,孩子更是可以雕塑的,沁馨老师交出了一份满意的成绩单,也为我们展示了她的美丽:首先得蹲下身,去倾听孩子的心灵独白……!
朱建芳女士:,@沁蕴 看了您的文章,美美美,就像看见您就在面前娓娓道来。我的感想1,曾经的我跟这位妈妈有的一拼,阅读中好相似的感觉从心里跳了出来,还好我没有她那么执着,醒悟的比较早,认知到了自己肯定错了。2,我也有过这样的学生,当时是隔壁班级的年轻班主任求救,我去增援。孩子几乎天天不上学,睡在床上,晚上打游戏。这是一个母亲缺失的家庭,奶奶替代了母亲,父亲到初中才接手,大家庭里兄弟之间关系也不好,曾经发生打斗。家访3次,孩子都在床上躺着,我去了,孩子才慢慢的起床,跟我聊天。谈他感兴趣的话题。与孩子的沟通话题是打开了,但是50多的父亲不能放下自己的执念,每一次见面他总在自己的故事里不停的讲,年轻的班主任都看着他怕了(没时间听他发泄啊,何况他又不醒悟),让他体会他的言语的力量和导向,他能感觉到,但刹不了车。整个状况比小强差,建议他心理咨询,他也拒绝,不相信。后来,因为按学籍管理规定,各方的压力都来了,我感觉自己的力量也抵不住他,就放弃了,不再主动跟他谈谈话题。孩子在我的朋友圈,一天他居然给我点赞,赶紧跟他聊几句,感觉他一切还好,就心安了很多。退学在家,跟着父亲做点小事。3.那天家访,孩子有点发烧,我顺手摸摸他额头,那一刹那时,我感觉他的变化。后来又发现他居然是鸡胸,我的同情心又泛滥了(@老李)。我发现,母亲缺失父亲又特别专制的孩子,更可怜。祝福这位孩子。
子云空亭先生:@沁蕴 迷失的孩子经常生活在迷失的家庭中。时间不再是一条河,而且一个漩涡,甚至可怕的深渊。单亲家庭也许更需要亲情,需要孩子理解家长的无私付出,也要将一味望子成龙格局变成两条心心相印的彩虹。孩子成材的路漫长,但每段成长的烦恼肯定没有收获多,学习兴趣的火种也许在某一门课,某一个老师,某一个同学身上……仔细觉察每一个美好的方向,去倾听去帮助,更重在理解(共同的体验),有时记得先把学习放一会。等待,可以让信息更对称。等美好的未来更澄清气爽,让学业与生活共同走出迷茫。
生活不是场赌博,更不是全压上的showhand,而是耐心交心知心有爱心的showtime.
敏敏女士:@沁蕴 寒冬中的暖意。由此想到,我们的家长不要输在陪伴孩子上,孩子的生长环境由不得自己,但家长、老师可以给到孩子更多的关爱 ----生理、心理的。在幼儿园小社会中,其实老师面对的不仅仅是一个孩子,而是一对父母、一个家庭、一个社会,0至6岁的有效陪伴将为孩子奠定良好人格基础,不至于因失爱而心理偏差。老师也需要更有效的关注孩子家庭结构、有效的引导我们的独生子女父母,让我们的教育少走弯路,让孩子获得更多满满的爱。
姚忠先生:@沁蕴 美丽的人,美丽的心,美丽的行!在经历小强及其母亲的过程中,我们看见一个心灵的天使,在用爱心和智慧帮助着他们,究其具体情况,理解并尊重,温情照亮着小强的心房,还送篮球给他,让彼此的心贴近,人同此心人通真心,还有什么不能实现呢,有您的相遇,小强是幸运的,会让更多的美好展现,憧憬着他的明天,祝福他,加油!
老李:今天(1月26日)的“今日谈”的沁蕴女士的精彩文章《网瘾少年的世界》,除了给沁蕴女士的“爱心”(“爱与同情心”)和专业技巧ᅳ个大大的赞外,我个人认为文章牵涉到ᅳ个家庭教育的重大问题:作为父母,如何尊重儿女的自尊心?
由于我对心理学了解不多,就此问题仅就我的直观感受和间接经验说ᅳ些我的想法,深层次的理论阐释和实践经验总结,还得由群里的专业工作者进行指导。
我个人认为,父母对儿女的最主要职能,既不是教导儿女知识,这项职能由学校的各专业课老师来负责;也不是对儿女进行价值观的灌输,价值观的形成随着孩子自主意识的成长,特别是上初中后,主要受孩子自己的内心反省、老师、同学、朋友以及社会思潮的影响,父母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弱,出现孩子烦父母唠叨、说教的概率相当大。父母对儿女的最主要职能是,自始至终保持与儿女的情感沟通!
保持与儿女的情感沟通的方式有许多,这其中父母尊重儿女的自尊心是必要的而且是必须的。
现实生活中,由于各种原因,父母要清醒地做到完全尊重儿女的自尊心非常困难,有时候许多人会有意无意地说出ᅳ些话或做出ᅳ些行为,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
自尊心是人类情感中非常深刻而脆弱的,我们不知道孩子会在什么时候、什么事情上因受到伤害的自尊心的唤醒,而爆发出激烈的情绪,做出极端的行为。
我们常说“可怜天下父母心”,其实我们同样地要“可怜孩子自尊心”!
陈女士:今天看了《网瘾少年的世界》很有感触,实例学习收获颇多。家长无需在教育孩子身上计较得失,很多家长包括我自己也常常犯这样的错误,“我为你付出这么多,你怎么这么不懂事不争气”,这样的心理认知极大地伤害了孩子,也伤害了亲子关系。我进群快两年了,我也从无助无奈的状态走了过来,放下恩怨放下世俗,真正关心孩子,才会赢得孩子的信任,才会帮助到我们的孩子,同时也帮助到我们自己。感谢各位老师的辛勤付出!
子云空亭先生:谈音乐谈自尊命题
感谢上交,感谢钢琴家左章充满激情的演绎启发
现场在听柴可夫斯基的降b小调第一钢琴协奏曲。
热情细腻高潮迭起钢琴与乐队相辅相成。
如果钢琴就是孩子思想的话,家长们就是庞大充盈的理念想法。
钢琴从开始不断模仿乐队的旋律,得到爱抚与响应,渐渐带领乐队回旋上升,最终在火热的快板中一一鼓作气整个乐曲直冲云霄
自尊
青春在张扬启航
皱纹笑守在一旁
幼嫩爱温暖滋润
似曾相识焕新装
文字在波莱罗的小军鼓极简洗练的节奏中完成非常畅快,心在舞诗里陶醉。
《家庭教育文化群》“今日谈”专栏集(一)【 今日谈】(5)
1月25日
陪伴母亲(作者:姚忠)
老梁家秋收过后,爸妈一直就住在他家,前些日子他打电话告诉我,这段时间,妈妈的病情又犯了,和以往不同的是,是她的精神世界出现了偏移,比如,她会不记得刚才或昨天的事情,却重复多年前家中的往事,她以前一直是个节俭的人,现在却会拿几百元钱给陌生人,或买整条的香烟给陌生人,她以前是在任何场合都是整洁有序的,现在却一连三四天不想洗澡…
得知这些情况,我第一时间把她接回家,去看了焦医生,他是我敬重的兄长,是爸妈生病后认识的,多年来一直关心治疗着他们。作了检查,其他情况还好,就是出现了老年痴呆的一些症状,精神亢奋容易激动,重三颠四有时自言自语,给她配了药,带妈妈回了家。
前几日恰逢假期,我和妹妹轮流照顾,陪伴她。昨天下午堂兄堂姐来看她,妈妈又非常高兴,话语不免多起来,吃过晚饭又吃了药,好不容易让她才平静下来,服侍她上床睡觉盖好被子,我也静静地躺在她身旁,睡着了。
替妈妈剪指甲,她很快乐的哼起她的小曲,手舞起来,我一边要她别动,也一边哄她剪指甲,看着妈妈花白的头发,心中不免引起一阵酸楚,我们又有多少时光,能陪伴爸妈?突然,我惊心的看见,妈妈的中指甲早已掀开了,粘盖在肉上,不禁心疼妈妈说,以后我都帮您剪指甲,紧紧的抱着她,泪水从眼眶激涌而出……,怎么回事?枕巾湿了,原来是我睡着了,作的梦。
醒来后坐起来,看着一旁熟睡的妈妈,心中不禁感到无限爱意,充满无限温暖。感恩上天,让我陪伴母亲。
【你说我说大家说】
你说我说大家说,海阔天高任驰骋,中华博大西洋精深共融合。
朱建芳女士:@美好飞翔 姚忠 你的文字让我饱含泪水。
子云空亭先生:@美好飞翔 姚忠 红尘如梦,我觉得家庭是最美好的圆梦之地。爱有缺失的家庭再富有都是不幸的。老人活成了孩子,孩子越来越大离开我们,我们更要用心维系好爱在家庭内外在的平恒。难度越来越大,但爱是生命里的终极挑战值得苦试一生,掘不竭之源活出甜来。
姚忠先生:@朱建芳 @子云空亭 是啊,生命是一条曲线,都是因缘际会,勤耕不辍,耐性磨练,由小微而壮大,这其间走过一段辛苦的过程,最后会收获快乐,我们都是奔跑在路上的人。
彭宪先生:@美好飞翔 姚忠 “陪伴母亲”赞。字里行间洋溢着浓浓的亲情和孝心。母亲是我的枕头,是我的港湾,母亲一生呵护着我成长,但是我总不能陪伴母亲,这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但回忆与母亲在一起的时候,点点滴滴,也是一种享受,一种甜蜜!
裘俭女士:@美好飞翔 姚忠 你养我长大,我陪你到老,能够陪伴家人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
雅典娜女士:“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这句话对长辈一样有意义。往前冲的成年人,极少回头张望父母;但凡如姚老师一样感触,父母都已经老了,感慨
那蓝女士:@美好飞翔 姚忠 感恩分享!不觉泪目。我母亲痴呆两年多,去年八月份接来服侍。我做饭带她老人家出去,她问我是谁?她不认识我了,可我认识她。我们小时候,爸妈是我们的家;爸妈老了,我们是爸妈的家。我们也是孩子们的家。
姚忠先生:@那蓝 是啊,我们搀着妈妈的手,虽觉粗糙些,但心里有满满的踏实与温暖,这便是岁月给我们最好的馈赠,相伴父母亲,淡淡老去而没有遗憾,随着时光流转,人之美好在心里,足矣。
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
常乐女士:我的母亲享年89岁,回想那时给她洗脚剪指甲的场景,心里依然暖暖的。
沁蕴女士:。@美好飞翔 姚忠 你这么细心的照顾妈妈真心让人感动。 读了你的文章,我的内心也涌起无限爱意、无限温暖。感谢你,让我学习了有行善尽孝的机会是件幸福的事情
老李:我们终会老去,我们可能也会有记忆严重减退的那ㅡ天,有不能走动的那些日子。今天看了姚忠先生写的《陪伴母亲》,姚先生在文中质朴而又感人地讲述了陪伴有老年痴呆的一些症状的母亲的ᅳ件小事,让人泪目泪飞。
那蓝女士:@姚忠 感恩分享!不觉泪目。我母亲痴呆两年多,去年八月份接来服侍。我做饭带她老人家出去,她问我是谁?她不认识我了,可我认识她。我们小时候,爸妈是我们的家;爸妈老了,我们是爸妈的家。我们也是孩子们的家。
姚忠先生:@那蓝 是啊,我们搀着妈妈的手,虽觉粗糙些,但心里有满满的踏实与温暖,这便是岁月给我们最好的馈赠,相伴父母亲,淡淡老去而没有遗憾,随着时光流转,人之美好在心里,足矣。
老李:“母仪垂则辉彤管,婺宿沉芒寂夜台”,韩愈这两句诗从时、空两个纬度赞颂母亲的伟大,母亲的形象千秋万代,母爱的光辉亮过一切星宿。
“母爱是离我们最近的奇迹”,这是儿子读小学时在《思品》课上当老师提问“母爱是什么?”时的回答。儿子说的许多话已不记得了,但是这句话我们印象深刻。
这句话本没有什么科学的根据,也没有什么事实的验证。平时我们不会去想到它,可我们每个人若是在浮躁的现实中能稍为静下来,用你的心去体会一下,而不是用你的脑去“过滤”一遍,相信大部份人都会心悦诚服,为之感动!
我们常以成年人自居而自傲,其实我们还不如孩童的心灵与智慧!因为他们以孩童的心首先体会到“母爱是离我们最近的奇迹!”
推而广之反思ー下,我们往往就是这样:离我们最近的奇迹,我们却不觉,而去期盼幻像的出现;离我们最近的精采,我们却漠视着,而去追逐遥远的梦。正象一个身在宝山却不知、或知之而不去挖掘,而偏要跋山涉水、远赴它乡、耗尽青春岁月寻找宝藏的人一样,唏嘘!
姚忠先生:@老李 @彭宪 二位先生好!从故乡到异乡,从幼年到少壮,从前的我们都往外寻找,其实身边的人和事就是宝藏,耳闻目染却不知,古人说扫一屋就等同于扫天下的道理,用己心度人心,用真性与真行,从身边的事做起,能把身边的人都照顾好,这就是最好的修持,愚尤感可贵的是,二位先生的创意和点评,让我们的师友,在群中感受更多更好的共鸣,向着真,善,美,百花齐放,这里是一个美好与温馨的世界。
《家庭教育文化群》“今日谈”专栏集(一)【今日谈】(4)
1月24日
被我宠坏了的学生成长记(作者:朱建芳)
“磊,待我搬掉你上面的那一块石头,你会爱我一辈子。”随着与磊的相处,我的信念默默地在心中生成。
我在一所中职校工作,多年前从学校绝无仅有的音乐教师转岗为学校继续独一无二的岗位——专职班主任。我喜欢心与心的交流,这工作更有挑战意味,更适合我。
磊,是我班上的一个学生,现在相当高二阶段。第一次新生见面的时候,凭经验,我观察每一个学生的行为举止,他们与我目光交流时的刹那,那天,我就确认了几位,并在心里分了关注度级别。磊,就是我每天必须关注的对象之一。那天第一次班会,我抓紧表明我的教育理念和管理方式等,并给每一个学生发了小粉纸条,署上了“爱你的朱建芳”,并申明欢迎学生可以拿着纸条跟我辩论:在与他们的相处过程中我给到他们的感觉是爱还是控制。
1、在QQ群里,粗话连篇,没有几句不带生殖系统泌尿系统和排泄物的。独创了YEs(吔屎),全班一度搞笑搞怪。
2、一次,他的老同学一个女生,因为外地户口上海考学不便,回到了老家。与妈妈之间发生故事。他也来寻求我的支持,给他出主意,如何劝解那女生。女孩的行为也很极端,与做老师的妈妈当场在学校不愉快。
3、一天,听他说跟父亲很不愉快,于是给他父亲打个电话问问情况。过程中,听到妈妈与他人聊天的嗓门和言谈都可以盖过爸爸的声音,我明白了他的环境。
4、最近把一个黄黄的面具带到了学校,在班上课间带上面具玩玩,很喜欢很享受戴上面具的样子。
5、那天放学后,与我聊着话,就是想告诉我他有女朋友了,其实同学们都知道了,就怕我不知道,旁边同学起哄,我一听就懂了。人倒是很爽直,不会在我面前隐瞒什么。最近似乎安静点了。有女朋友了,成熟了?
6、前几天,在QQ群,贴了张她喜欢的同学的COSplay的扮相,有同学表示了异议,他不开心了各种话语过去了。同学删了他好友,各种通讯途径都联系不上同学,他很不爽。一心一意要搞个明白同学为何那么干。
7、考试了,他总没有信心。情绪非常不稳定。比如这次期末考试了,他开始担心自己数理方面的课程不及格,结果真的不及格,补考了。他开始横向比较,看到同学小聪明,平时可不听,也能考个及格,自己却还要参加补考,又是一堆牢骚,他继续抓狂他认为的非常的不公平。英语是他的骄傲。一天他说,“我要是数学能像他们那么好,我就是个三好学生了。我立即反击,“他们也会说,要是我们的英语能像磊一样好,我们就是三好学生了。”
8、那天,与班上同学扭起来,因为绰号的事情。他可以允许几个人但不是所有人,用那个绰号叫他。那同学没有把握好分寸,惹毛了他。
9、那天,午饭后等我到教室时,看到他安坐在位置上却是满脸怒火。一问,原来是吃中饭的时候,偶发事件,遇上一个小女生不留神,放盆子时汤水捡到了他的裤腿,他火大的很,克制了没有揍她,但是还是非常不爽。他一定要找到那女生,要她道歉,要找她的班主任教育她。
10、班上,他最有胆量,未经我同意会替我宣布放学,未经我同意会安排一些事,同学们会配合他,但他会留着最后见到我。他喜欢我找他,同时又想做同学中的英雄。当我外出学习的时候,真的煞有介事地在班级群里要求他管好班级,他也会像模像样地要求大家安静有序。
一个很有特征的孩子,压抑了多少,怒气也就有多少。我相信冰山下的部分需要减少。作为他的班主任,很有挑战,有责任。进入二年级,我便在班级谈谈当下我认为的每一个学生需要修正的重要点时,明确他这一年的任务也是一生的重要课程,(如果能学好,这一辈子将改变,率直善良积极执着等都会得到好的运用):接纳自己的情绪,学习尊重事实,跳出自己的思维极限,断掉让自己更不舒适各种猜想判断。
以前我我跟他聊天,随他自由游走,听得出他也会自我教育,憋住自己的情绪,忍。他时常又扯回到他的情绪中,自己在那里纠结。现在,我要他学会听,学会跟上我的思路思考问题,比较哪种思维方式和思维方向更经济有能快速解决问题。我也试图用拥抱等方式软化他表达情绪的方式,他拒绝拥抱,接受了我们握个手,挽着他的手臂走在校园里,和我在他的老虎头上摸几下。其实,在我感觉中,他要的只是尊重他的存在,能尊重他的感受。
磊的故事在继续,今天他要减肥,在Q群里,让大家相信他能做到,因为他要扮女装。我担心的只是他活在他人的评价里和自己编的故事里,每天一惊一乍。我希望他活出他自己的开心,而不是在他人心目中的开心。下学期,我需要他慢慢离开我的视觉,消失在同学中间。
不知道,你的感想是啥?
【你说我说大家说】
你说我说大家说,海阔天高任驰骋,中华博大西洋精深共融合。
彭宪先生:@朱建芳 赞一个[强][强][强][爱心]首先我很不明白,磊既不是你的孩子需要你去亲热呵护,也不属于差生需要你重点帮教,为什么你花了如此那么多精力去关注他,而且关注得很仔细,近似于像母亲那般亲密?第二个不明白的,你如此用爱去感化他,设想把磊培养成一个怎样的孩子?也就是用你的话来说,宠爱磊的目的究竟何在?第三,你是否愿意对所有孩子都如此宠爱有加?而不是仅仅偏爱磊[偷笑]
朱建芳女士:他们愿意靠近我,我就都宠爱。因为他们需要我确认的眼神和行为。
彭宪先生:@朱建芳 也许你只有一个女儿,也许你渴望过一个男孩,也许这个磊又是英俊潇洒尽管有点淘气[偷笑]
朱建芳女士:我有亲生儿子,22岁。不会每一个学生都喜欢我的,三观不同,他就不会跟我。但每一个学生都愿被喜欢。
子云空亭先生:@朱建芳 所谓艺高人胆大。老师不是有求必应的菩萨,也不是万能的上帝。在一张看似涂满的纸上画画,真是不小的挑战。这点包括磊自己也非常清楚吧
又所谓爱美之心。你让他看到了一种内心从来怀疑有非常期待的生命的可能。
我猜你让他爱上了歌声。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最好的老师的兴趣、爱好,就是爱唱爱美爱生活的好学生吧 。
常乐女士:@朱建芳 有爱心,有耐心,有办法,为您点赞![强]
裘俭女士:@朱建芳 朱老师早上好( ^_^)/读了你的今日谈专栏文章,磊是幸运的遇到了你这样的好老师,愿他在你的指引下,做一个对社会有利无害的人。希望我们的孩子能遇见更多像你一样好老师
我想起我小学班主任老师徐老师,一位优雅的女士,经常穿着灰色的套装裙,微卷的短发梳得整整齐齐,说话温柔而坚定,给我一种母亲的感觉。小学毕业十几年后我在路上碰见了已退休的她,依然打扮得精致优雅,她居然还能叫出我的名字。小时候我就一直很崇拜她,想长大了也当像她一样的老师,虽然没有实现,但她在我心里的美好一直都保存着。
沁蕴女士:@朱建芳 老师的文章!摘录其中我很赞赏的句子“他要的只是尊重他的存在,能尊重他的感受。”
“我希望他活出他自己的开心,而不是在他人心目中的开心。”建芳 老师,细腻而有大爱的好老师!
朱建芳女士:欣赏着周边的美景,汲取着周边的好思想,然后调整自己。把内心的比较心理拿走,彻底拿走,安然的做自己。我们每一个人都是好样的,你也肯定是好样的。
今天我的文章,表现的是我现在的心态:欣赏所有人的美,感受他的感觉,随他自我调整。当然做到其实也很难,这是我努力的方向。以前,刚进这个学校时,(从师范学校转入现在的中职校)我是崩溃的,不知道世上竟然有那样的学生,课堂纪律,学业,整个都是糟糕的。就没发现过让我舒服的学生。现在,多年的学习和磨炼,调整了自己的位置,真的发现在我面前的每一条生命都是如此可爱,可恨也有充分的的理由。自从我调整了心态,在家的感觉也修整了,家庭也和谐了。儿子和我的每一场战争的不舒适感是最能教育我的,感恩孩子为争取自己的利益与我据理力争,点醒了愚笨的妈妈。也感恩学生们,出各种题目给我考试,刺激我思考为什么,刺激我学习成长。
老李:今天读了“今日谈”《被我宠坏了的学生成长记》ᅳ文,我想到“爱与同情心”的问题,我就在寻思通常我们说的“爱心”,或许就是这两者的混合概念。
写了基于“人是自利”的假设进行经济活动,被称为古典经济学不朽巨著《国富论》的亚当·斯密其实对于他的另ᅳ部被许多人忽视的著作《道德情操论》更加重视,进行了五次修改,构成了《道德情操论》的六个版本。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对哈奇森、休谟等人的情感主义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他以哈奇森的"道德感"学说和休谟的"同情"学说为基础,建立了一个以"同情"为基础的伦理学体系。在该书中,斯密用同情的基本原理来阐释正义、仁慈、克己等一切道德情操产生的根源。在亚当·斯密看来,同情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情感特质,而且每一个人都具备,无论是高洁的圣人或是卑劣的顽徒,它不仅是人与人之间建立联系的纽带,同时也制约着人们对个人财富和名声的过度追求。
亚当·斯密认为,同情具有目的性,它旨在让双方获得情感上的满足,并在此基础上,提高人与人之间对彼此的好感,从而引导和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流。
然而,亚当·斯密指出,这样的一种同情也必须建立在一致情感的基础上,只有彼此双方的情感一致,才能发挥同情的作用。比如一个人在悲伤、喜悦时,作为旁观者,能理解他的情感,并表现出与其一致的情感基调,那么他便能从中获得抚慰,从而获得满足。与此同时,自己的目的也达到了,自己的努力得到了认可。从这一点上说,自己也得到了满足。这便是同情在人类交往中所发挥的一个重要作用。
美国经济学家米尔顿·弗里德曼说:不读《国富论》不知道应该怎样才叫"利己",读了《道德情操论》才知道"利他"才是问心无愧的。
(以上有关《道德情操论》的介绍摘自“360百科”)
爱有许多种类,除了父母和儿女之间的爱是本能的,以“血浓于水”来运作爱;其它的诸如友爱、博爱等,都有赖于“同情”来奠基、来维持、来维护,没有“同情”的友爱、博爱是不牢靠的甚至是虚伪的。
因此,说ᅳ个人有“爱心”,其实是说他有“同情心”!
《家庭教育文化群》“今日谈”专栏集(一)【今日谈】(3)
1月23日
不放弃!(作者:莉莉)
今天我也想回忆一下。我的女儿璐璐,初中成绩很好,毕业时以年级前五的成绩保送到上海洋泾中学。洋泾中学是上海重点高中,聚集了各初中拔尖的优秀学生。
一开始,璐璐自信满满,因为以前她在初中名列前茅。所以到了高中,虽不像其它孩子那样频繁上课外补习,璐璐依旧没有放松自己,努力学习。但是每次大榜排名名次却不尽如意,一路下降。
虽然每次我都鼓励她,告诉她偶尔没发挥好,没考好没关系。我都跟她一起分析考题,查找失误,总结教训。而实际上,我也跟璐璐一样,信心一次又一次受挫,感觉无力前进。内心非常焦虑。
到了关键的高三,璐璐的大榜排名已经到了倒数,老师多次跟我沟通说让她放弃高考,参加其它的考试。说实话我心里没有自信璐璐能够考上,但是我想不到最后一刻不能放弃!不管是我还是璐璐,只有努力到最后才不会遗憾。所以我跟老师说,不管她是否能考上大学,参加高考是她人生一个阶段努力的见证。
高考的当天,老师让我不要抱太大的希望,这反倒让我有了不已物喜,不已己悲的平和心态。且不论结果,这次经历也是璐璐人生中难得的。高考之后,我立即带着璐璐出去旅游,非常轻松,因为我们已经极尽人事,剩下天命如何,不需要再去忧虑。就连成绩我们都没有去查……
就在游玩途中,我们接到了璐璐老师的电话,原来璐璐考入了211重点大学。老师在电话里激动惊诧不已,我却很平静:人生中没有白流的汗水,白费的努力。通过高考,我和璐璐最大的收获就是,无论多么艰难,不放弃就是最好的希望!
【你说我说大家说】
你说我说大家说,海阔天高任驰骋,中华博大西洋精深共融合。
子云空亭先生:等待也许漫长,但我们与孩子一生在一起有啥不能等的!我女儿在海外独自留学举目无亲,但压力再大她也告诉我们,我终归是你们的孩子,正如你们说,哪怕我啥都不是,还是你们的孩子!
相信孩子,因为我们在一起!
沁蕴女士:调整心态、不放弃、尽人事听天命。
裘俭女士:不放弃就是最好的希望!
彭宪先生: 不放弃,说说容易,这需要内心的十分强大;不放弃,首先是家长的不放弃,继续鼓励孩子,而指责孩子却是一般的大概率;其次是孩子自己的不放弃,更难,孩子要承受多少压力啊,我们体会不到,来自于同学的、老师的、家庭的、社会的,所以,持之以恒、一如既往、坚持到底,这些精神是需要为孩子们补课的,但是首先是我们家长要补好这一课!不放弃,赞一个[强]
莉莉女士:@彭宪 不放弃,说说容易,这需要内心十分强大;其实我内心也要崩溃了,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不放弃,首先是家长的不放弃,继续鼓励孩子:其实临近高考,我女儿和我都很轻松,每天我带她出去吃饭玩,回家就睡觉,放下所有,反而更轻松。
沁蕴女士:放下焦虑、轻松上阵是最难做到的高情商表现,很多时候劝别人容易,轮到自己去做没有把握的事情自然就紧张、焦虑放不下,…而你和你女儿却做到大事来临之际的轻松如常,很难得可贵的特质,我很佩服你这一点。
老李:今天“今日谈”的莉莉女士的“不放弃!”给了我启示,当你确立了目标后,不要轻易放弃!坚持和努力虽然不是一定能达到目标的充分条件,但却是要达到目标的必要条件。当然在坚持和努力的过程中受到挫折时,也可以权衡一下,计算一下机会成本,并且循着功利性方向和价值性方向重新检视一下自己的目标,是功利性的或是价值性的,抑或两者兼具且哪一方面权重大点。根据自我评价有所调整:如果是功利性较重的,可以弱化甚至放弃;如果是价值性较大的,则坚持和努力不会白费,终会有所收获。
《家庭教育文化群》“今日谈”专栏集(一)【今日谈】(2)
1月22日
我家有个中不溜秋的娃(作者:裘俭)
昨天,我们群的何家渭老师发给我一篇题为《我是怎样培养一个中不溜秋孩子的》文章,文中的孩子14岁在没有家长陪读的情况下,被送到美国读书,最后被纽约大学提前录取。说好的中不溜秋呢?这还是中不溜秋吗?这不就是别人家的牛娃嘛!
既然响应了彭宪老师“今日谈”专栏的倡议,那我就来说说我们家名副其实的中不溜秋的娃吧。从小学到高中,孩子拿回家的成绩单只有屈指可数的几次能让人欣喜若狂,大多时候是愁云一片,唉声叹息!看别人家的娃,学习轻松自在,成绩遥遥领先,我也很想当牛娃的妈,在有人问起孩子成绩时能骄傲地显摆显摆,可是他的成绩一直在中上游徘徊。而各种学习群、家长群又满屏都是绝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字眼,焦虑、烦躁、无奈曾经一直困扰着我。直到我参加了自闭症志愿者协会后,每一次星宝家庭的陪伴,让我毛塞渐开,如果孩子是健康的,如果孩子是快乐的,如果孩子走进社会后可以自食其力,如果没有违背自己的心意能在社会上做一个好分子,那么让他做一个善良的普通人又何妨呢?
我们都是普通的平凡之人,骨子里其实都有“望子成龙”、“光耀门楣”的观念在作祟,我们只看到别人家的牛娃怎样怎样厉害,却没有看到他们的父母在背后所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我同事的女儿,小学初中没有择校就近读的普通公办学校,高中考入上海四大名校之一的上海中学,后又自主招生进了复旦,今年大学毕业进了世界500强企业。她从来没有上过补习班,从小学一年级开始都是她的爸爸每天把她的试卷进行整理和分析,再通过各种渠道寻找其他学校的测验卷,根据孩子的弱势自己编习题集,针对性地加强练习,一直辅导到高三。当然不是每个牛娃的家长都能做到这样,但至少从小在孩子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好习惯的养成上,牛娃的家长肯定是花了不少心思的。反观一下自己,在培养孩子学习好习惯方面,有的是我没有能力所以做不到,有的是我忽略了所以没有做,也有的是我做了但做得不好,而我却拿自己没做好的事情在责怪孩子,孩子很冤啊!昨天第二次线下聚会时,朱建芳老师就说到,孩子出现了问题其实就是给家长一个认识错误学习成长的机会。是的,我们还有机会,现在我们和孩子在一起不断地学习不断地修正不断地成长,我相信我们都能活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放下对成绩的心魔,我发现我家那个中不溜秋的孩子身上其实也有很多优点,从幼儿园到高中,他的好朋友无数,亲戚朋友老师也都喜欢他,他喜欢骑行爱好音乐,观察能力强,能很快接受新鲜事物,独立外出生活可以完全自理,他是一个懂得关心和尊重他人、正直诚实的孩子。
每次做完志愿者回到家,我都会很有感触地拥抱我亲爱的孩子,感谢他那么健康努力地成长着,感谢他带给我们每一份的快乐和幸福。因为是他,真好!
【你说我说大家说】
你说我说大家说,海阔天高任驰骋,中华博大西洋精深共融合。
施燕华女士: 写的真好,身同感受。
彭宪先生:中不溜秋的孩子,其实大多数孩子就是这样的!为裘群主点赞,写自家孩子,写自己的感受,每一个孩子都有的闪光点,需要每一位家长去挖掘,去发现,去呵护,这才是最重要的!也许我们的孩子不可能成为“牛娃”,我们也不可能成为“虎爸”、“虎妈”,那么就沉下心来,以平凡人的眼光把孩子培养成合格的中不溜秋的平凡人。其实,也要让孩子明白,最终的成功不是分数,不是名校,而是走上社会后的作为!这个过程很漫长,也充满了甜酸苦辣,让我们做家长的一起去享受吧!
裘俭女士:@彭宪 谢谢彭老师 !承认自己平凡没问题,承认自己孩子普通平凡,内心纠结的过程,真如彭总说的各种滋味,放下,不容易啊。
姚忠先生:拜读了文章,我们最喜欢活出自己特色的那份精彩,中不溜秋中有善良,有阳光,有努力,有感动,那就是自我的一束光,真的好!
子云空亭先生:文如其人,面目可亲,孩子不断成长,我们自学成才。但有点想法分享:我觉得成绩不会带来心魔,考试就像一场游戏,最大的Boss(怪),怎么去打,打得过打不过,自己都不会认同自己是个怪的。我想学习里即使着魔,也是很可爱的,如果孩子废寝忘食,我们不是还会(内心有点得意的)让她们早点休息先吃饭吧。佩琪家就没有魔,来些捣蛋的,最后都是一家乐呵呵结束的,慢慢去磨吧。
如果中不溜秋当做孩子培养的目标,其实也容易产生歧义的,我的经验首先是帮孩子把刚性的知识缺漏补足,从负值到常态,然后观察了解她们上升的阶梯,做到心中有底,等她们需要成长值的时候,帮她们顺利进阶。心中有剑,手中无剑,水到渠成,从此无魔。
朱建芳女士: 认真阅读,你还提了我。昨天一路去老师家妈妈回家,完成周日的常规功课,儿子在家主持家务,饭后,我俩居然坐着聊了半天。令我惊讶的是,儿子的心里那么清明。大意是有的家庭主题是钱,这家就毁,家的主题是真正地爱生命,这才是他要的。经常不知他在忙啥,但他就是我的儿子,心心相通。
我的儿子也是中不溜湫的。他可以物理年级第二,英语倒数第二个。因为,物理是他喜欢的,英语是我强调的。因此,我的强调我错了。没有科学的方法,只有自己的渴望。
给他舒服和信任,看到他的成长值,这是我们该做的。
宁静致远先生: 感同身受!好孩子的成长一定离不开家庭小环境爱的营造,好孩子的身上一定有父母修行的影子,好孩子的培养也一定是科学理念的扎实落实。
常乐女士:当年我孩子上初中时数理化级部前三,但英语在班级后数。刚上初三的一次测验,他考了71分,在班级也是后十名的,新换的英语老师把他叫到教务室,孩子本以为要挨批评的,但他老师说“***,上次小考还不及格,没想到你进步这么大,加油,少年!”从此孩子自信满满,中考时英语考了112分(满分是120分)。无论家长、老师,多给孩子信心很重要!
当别人孩子取得优异成绩,经常听到有人这样说,“看人家孩子多省心”,其实,“省心”孩子的家长付出更多,他们更律己,更善于营造家庭环境。
丫伊Y来:看了今天的今日谈,感触天下父母的犊子之情。现在我真是越来越认同自己的平凡,孩子渐长成人,没有成为自己预想中的模样,但他是独立的个体,有爱心有孝心还有我最不喜欢的惰性。性格决定命运,父母不能陪孩子一直走下去,只是冥冥之中期望会有一天让他顿悟。我一直认为,不要把自己的价值观强加在孩子身上,他毕竟犹如父母,平凡甚至平庸,只要是他愿意的方式就可以了。
齐悦先生:作为一个接触过你儿子的人来说,我非常喜欢和他相处,如果他算中不溜湫娃,我也希望我女儿长大是这样的中不溜秋。
老李:以前在群里曾经讨论过,成绩排在班里第十位左右的同学,可能以后的发展会更好。
今天裘俭女士的“今日谈”《 我家有个中不溜秋的娃》引发了群里的热议,其原因可能是触动了父母内心里的集体无意识的疑惑:教育的意义究竟是什么?
教育是能让孩子成为“人上人”还是能让孩子普遍地可以幸福地成长为ー个普通人?
可能许多人的嘴上的回答是后者,可实际上心底深处的愿望是前者。
这是中国人心理结构上的其中ᅳ个重大矛盾,这与中国人传统的读书“做官论”和“状元观”有关,也与中国的无论是考场,还是职场、商场、官场、名人场的激烈竞争的现实有关。
要解决这个矛盾非常困难,有赖于ᅳ些前提条件的解决,例如,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的改变,更加合理、公正、平等的制度的建立和社会环境的形成。
不企求改变社会,但可改变自己,欲行之,先知之!
《家庭教育文化群》“今日谈”专栏集(一)【今日谈】(1)
1月21日
教育孩子学会规则 (作者:齐悦)
这是发生在2017年10月25日晚上的一件事情。
楚楚今天很认真地练完了古筝,复习完了英语,写完了字母。按照约定,我和她进入专属的“欢乐时光”。楚妈剪完头发回来,看到我们已经在玩“地产大亨”。也许是我的掷骰子运气比较好,不久后我的护照已经集满徽章的第一列,开始第二列。楚楚撅起了嘴,掷骰子,结果一下走到了“监狱”里。她跟我说:爸爸,这个不算,重来好吗?我没同意。她站了起来,说:我不玩了。我说:你想清楚了,如果真的不玩了,那我们今天就到这里,我们把棋收好。她哭了。我问:你可以告诉我为什么哭吗?她哭得更大声了。我问她:是不是你不想输?过了一会儿,她点了点头。我说:我们约定过的,要玩,就按照事先订好的规则,你如果需要想一想,我可以等你一会儿。过了一会儿,楚楚擦了眼泪,重新坐了下来,游戏继续。晚上8点27分,游戏结束。楚楚集齐了第二列徽章,反败为胜。我把她拉在怀里,做了以下总结:1、你希望赢,获得胜利,这很好。但游戏往往只有一个赢家,你赢了,也就代表别人会输。要赢得起,也要输得起。2、爸爸可以让你,因为你是我的女儿。但不是所有人都会让你,你要明白这一点。你想赢,别人也不喜欢输。如果赢了就开心,输了就哭,就不玩了。以后愿意陪你玩的人会越来越少。3、玩游戏要遵守规则,不耍赖地玩,这样输了也不丢人。4、你到最后还是赢了这一局,所以要记住:不到最后,不要轻易放弃。只要没有出现最终结果,一切都有可能。她点了点头(可能不一定全部听懂),收好了“地产大亨”的棋盘。
我也会想:对一个幼儿园大班的孩子讲这些,会不会太早?会不会太残忍?但我想:今天如果我没教她这些,等到社会来教她这些。也许,这对她会更残忍。
晚上发了朋友圈后,引发了一番讨论,摘录一些留言:
1、忽然让我想起孩子小学老师告诉我的一句话:君驰妈妈,笑到最后的人才是真正的赢家,所以,不到最后一刻不要轻易放弃。
2、注重细节的教育才是最贴切的。
3、现在的娃普遍缺乏受挫能力,也许每个家庭都经历过这个案例。
4、(一位医护人员的留言)嗯嗯~俺们这里小娃打针也是,爸妈心软,孩子不打针就得吸麻药,有的爸妈就狠狠心抓着她们打了,娃也就免了后面的苦。
5、应该这样从小教育孩子规律规则。不要让孩子以后自己去碰壁后再感悟。这样孩子会少走很多弯路。渐渐也会养成识大局的品质。
【你说我说大家说】
你说我说大家说,海阔天高任驰骋,中华博大西洋精深共融合。
彭宪先生:感谢你的第一篇“今日谈”,谈自己,谈自己的故事,谈自己的直接感受,栩栩如生地让大家受益良多!
《家庭教育文化群》“今日谈”专栏集(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