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应台说父女母子是不断地目送,但是“心断”孩子,如何相送?
爱是一种能量,往同一个方向输送,当这样的能量达到一定量的时候,这一事物、这一生命就从内容和形式上发生了巨大的改变,而这个能量就是爱。
————选自《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
有人说,爱是万物生长的法则,爱是孩子生命发展的源泉,生命因为爱而活着。今生可以拥有一个小天使是我们的幸运,他们的到来就是教会我们如何更好的去爱与被爱,如何更好的去付出,去记起最初爱的自由和信仰。我想说,爱无处不在,但是为什么表现出来却让我们如此的不能接受呢?
1
小的时候经常被说爸爸妈妈不要我了,而我对此毫无概念,也没有任何不愉快,我只是感觉很奇怪,别人家都是爸爸妈妈陪伴,而我只有姥姥陪伴,只有过年过年才会见到“父母”,就如同远房亲戚一般赠送礼物给我,但并没有任何爱的表达,或者说一种我不懂得爱的表达。
初中时候,跟爸爸妈妈回到城里生活,但是每次看到同学跟爸爸妈妈那种的自然亲密,我只有羡慕,因为我跟爸爸妈妈之间毫无感觉,虽然生活在一起但是真的如同旅馆一样,虽然他们会关注我的生活我的学习甚至我的未来。
大学和工作选择的地方一个比一个远离他们,打电话联系的频率看我自己的记性,如同应付一般。我内心也很苦恼、纠结,好像“父母”一词在我的世界里面就只是这样的两个字,他们给予我生命但是我却并未得到过一种属于亲子关系的亲密。你说他们不爱我吗?如果不爱又何必跑到远远的地方打工赚钱给我继续学业?如果不爱又何必搬到城里只为有重点学校?但是为什么我还一样会如此的不记得他们呢?
当读到《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里面关于联结的章节时候,我落泪了,也找到了问题的症结:因为与父母之间没有产生共频、共振、完全合二为一的联结,彼此之间感觉不到爱与被爱,只有互相外在的责任与义务,并没有亲人的那种亲密联系。因为缺少这种爱,自己一直缺乏安全感,自己也会放低姿态去迎合外在,只为了不被抛弃,但是往往事与愿违。
我相信可能还有很多跟我一样的留守儿童也存在这种心理情况,因为缺乏爱,就会想办法得到更多的爱,但是因为没有学会爱与被爱,生活里面会有各种不如意,相信内心一样的很痛苦无从排解。
既然找到症结,下一步要做的是如何跟父母建立有效联结,在《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中也写到要用心与心、完全没有障碍的、在内在生命里相遇。如果你跟我一样是留守儿童或者你们是留守儿童的父母,我希望大家要积极地进行面对面沟通,扫除隐藏在彼此相爱的人之间的障碍,让心贴近心。
2
有个远方亲戚因为受那个年代的限制就没有上过几年学,感觉自己低人一等,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于孩子身上。为了给予孩子最好的各方面,毅然决定背井离乡带着孩子在外漂泊。孩子也算是很争气,学习一直名列前茅,结果高考完之后,就听别人说得了抑郁症。一开始我以为是因为最后失误了,结果询问原因才知道考的分数远超一本线,重点大学是一点问题都没有,但是因为亲戚一直给孩子灌输一定要上清华、北大,这样才是光耀门楣,才可以让别人看得起自己,一查分数没有考上清华、北大就接受不了,开始各种撒泼,抑郁了。
亲戚因为怕自己被看不起就把所有的意志强加到了孩子身上,这种爱最后变成了一种伤害,现在孩子要求复读,但是到了学校就犯病,目前只能在家待着,并且时不时的就对着亲戚揍一顿,嘴里一直喊着“被你们坑了”。
亲戚现在肠子都悔青了,没有给予孩子应该有的自由,而是用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强加到了孩子身上。《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书中说过很多父母总是以自己认为的不应该、不可以、危险或者不适合限制孩子用自己的视角、自己的认知和感受去了解和感知周边的环境。孩子虽然外表看到的是行动自由,但是他们的感官经验、生活经验以及与其他人建立关系的经验都没有,全是父母的一言一行,没有一点自己的感觉,也不知道反抗,抑郁、暴力应该是之前所有隐藏的压抑的一次强烈爆发,孩子心理里面的阴影谁来救赎?如果父母现在再不采取措施阻止恶化,孩子一生也许真的就被自己毁了。
我不知道这样的两个真实的例子是不是也在你的身边发生过,最后的结局又是什么,是就一直这样了还是说父母孩子双方都进行了积极努力改善呢?
我很庆幸的是自己在困惑时候遇到了张娟老师的《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我一直困惑于自己与父母的关系,不知道真正的症结是什么,也不知道如何给自己的孩子在这方面做一个好榜样。我知道原生家庭对于一个孩子的重要,如果我对于自己的父母都是若即若离,孩子会感到困惑,也同样会影响到他对于父母与孩子关系的认知,进而影响到以后他对于亲子关系的理解。
我家孩子脾气很急并且执拗,平时我和先生上班由老人照看孩子,总是多多少少会有宠溺行为。上周周末休班在家陪他玩,可能是玩腻了玩具想看电视,我说可以但是我们只看十分钟可以吗,他答应了。快到时间我提醒他,一会需要关掉电视出去溜一圈了,因为正看的兴起,就说我把这一点看完好不好,当时不知道怎么想的我没李那个茬直接就把电视关掉了,他就“哇”一下哭了,喊我是个坏妈妈。
我突然一惊,是不是自己有点过分了,是限定时间但是因为节目并不长有始有终比较好,孩子也有说过看完那一点。但是转念又想限定是给予的规定并且也是答应过了,如果没有看完可以在下次时候继续观看。我走过去轻轻抱着他,安抚孩子的后背,孩子一个劲的喊妈妈,我都有些于心不忍,但是就跟张老师说的,规矩是为了让他更好并不是束缚。
孩子情绪稳定了一些,学习张娟老师在《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书中的方法,直视他的眼睛告诉他,妈妈没有不让你看,但是你是小小男子汉,说话要算话的,看不完我们可以下次继续看,如果因为这个看不到就哭鼻子,是不是有点不对呢?他好像也明白了,有些不好意思,说,妈妈我不哭了,哭没有用,我可以下次再看,我们一起出去玩吧。
我承认一开始做的时候有点太过于武断,如果换一个方式肯定更好一些,孩子不哭我也不会着急。孩子带给我的是一种不一样的成长,会让我们更懂得情绪发泄需要自由,言行也需要自由。
快节奏的工作、生活让我们都变浮躁、焦虑,总感觉“好孩子”在别人家,自己的都是熊孩子,其实真的如此吗,家长并没有真正的了解到孩子真实需求,特别是孩子的内心渴望,他们用自己笨拙的方式表达对于我们的爱,对于我们的关注,而我们却任由坏情绪冲向懵懂、天真的孩子,没有给孩子真正的自由,也没有跟孩子进行有效沟通形成稳定联结,甚至很多家长想改变却不知道自己怎么去改变但是《在生命深处与孩子相遇》却让我们遇到了一个不同的角度和方式去理解孩子,可以让我们的亲子关系更加紧密,也更懂得孩子行为背后的那些真正含义。
龙应台说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既然我们今生遇到了孩子,那就不留遗憾的把我们的爱淋漓的进行传承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