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窗 丝 语简书-新星专栏布 梭 别 苑

打得通的,便是好汉

2021-03-02  本文已影响0人  吉山比尔

今日继续品读曾国藩,在其《家训·纪鸿》篇章中,给出的行事之道,精准而自然,便是在朴素的言语,日常案例之中,将困知勉行之学问阐释的如此通透。此段共赏如下。

“余于凡事皆用困知勉行工夫,尔不可求名太骤,求效太捷也。困时切莫间断,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不特习字,凡事皆有极困极难之时,打得通的,便是好汉。“熬过此关,便可少进。再进再困,再熬再奋,自有亨通精进之日。”(《家训·纪鸿》)

曾国藩的这段话,没有一句高深之理论,没有一句之深奥之机理,但却是把一个困知勉行的功夫讲的透彻与清晰。不用去琢磨,不用去犹豫,便可按照其说其言去执行。他讲的皆是自己的实践与经验,他说的有方法,有步骤,有要点,只要按照如此去做,鲜有不得者。


困知勉行,学者之事也。当遇到困难之时,便要思考其中的规律与道理,获得学问以求解;对于明确的事情与规律,便要躬行验证。所以,事情不能单一求速度,求效率。要基于其根本,在关键处下功夫。

在行事前进过程中,遇到困难最坏的便是中断。要坚持下去,要有一种“熬”的精神,要有一种“忍”的姿态,熬过去,忍下去,便是定会有进步。再进再困,在熬再进。如此反复,如此循环,定是会有打通精进之日。

曾国藩讲了习字的案例。可能有一段时间,觉得练字已经到了瓶颈,如何的练习均是不见起色。这个时候,就要有“熬”的精神,坚持下去,不为眼前所局限,不为短线绩效所迷惑,过了一段时光,便会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惊喜。熬过之后,便突然发现自己的书法已经更上了一层楼。

所以,打得通这一层纸者,便是英雄。更多时候,这一层纸便迷醉了我们的眼睛,看不到希望便放弃,此为中道而废。于是便有了,成者愈成,止者愈止,最后变成了相差悬殊者也。

《中庸》曰:“或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也便是要告诉我们,行事遇有难,便要“勉强”自己一把,只要去做了,便有精进成功的收获。《淮南子》曰:“功可强成,名可强立。”事功,定是要勉强而为,坚强而行,方才可成;名声,亦是必须强行而为,方才可得。

曾国藩能够成就其功业,纵横朝野,却是没有丝毫取巧之心,均是一点一滴的积累,一步一步之徐行,一思一悟之精进,从其三十一岁那年定下了的日课十二条,一生坚持而贯彻,其便窥见一斑。日课十二条为:主敬、静坐、早起、读书不二、读史、谨言、养气、保身、日知所亡、月无亡所能、作字、夜不出门。其十二条,在其执行后,几无变动。

曾国藩练习书法,自幼开始,一直到老,未曾中断。终其一生,所写的日记、书信及奏稿数以千万字计,均为楷书或行书。这份耐心,这种毅力,真不是一般人可以做到的。

困知勉行以立身,下足功夫定精进。有些时候,勉强一下自己,坚强一下毅力,我们便打通了前方的阻障亦或一层纸,做把好汉亦豪爽。但好似我们现在的人们,就是委屈了别人,亦是不忍委屈自己;亦是在丝毫事情点滴之上,亦是不忍勉强自己吧。总是喊一嗓子:我的人生我做主,便是放弃与放纵了吧。自由了自己,自在了人生,却是没有了自律与勉强后的精彩。

正如曾国藩所说:‘天下事未有不从艰苦中得来,而可久可大者也。”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