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哪些城市最有发展潜力?个人如何抓住这场机遇?
最近看了一篇文章,虽然我认为他逻辑混乱,但是很有意思,值得拿来分析。
老人经公众号:jieduzh这个作者是四川省绵阳市江油市人,江油应该是个县级市,他春节回乡期间考察了当地的楼市,与朋友们畅谈,引发思考,写了篇文章。
作者的大意是虽然有很多人迁入绵阳市乃至各个辖区,虽然也有很多餐饮,消费场所入驻,虽然当地的楼价翻了几番。但是当地永远也不可能真正发展起来,理由是他发现当地的生意人言必谈官方。
内地哪些城市最有发展潜力?个人如何抓住这场机遇?换言之,市场空间被官方把控,难以形成自由经济,这就是当地与沿海地区根本的差异,这种差异得出了他的结论。
依我看来,作者陈述的只是一个现象,远远谈不上本质,从现象去预测未来就跟你用去年的股价预测明年的股价一样荒唐。
难道昨天下雨今天就必须下雨?昨天不下雨,今天就不能下雨么?
人类从农业文明、游牧文明走向海洋文明的本质是商业,商业的本质是流通。
你去观察下历史上早期富庶的地区是哪里?是农耕平原地区。
内地哪些城市最有发展潜力?个人如何抓住这场机遇?比如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前者兴起了关陇贵族集团,秦乃至唐,都是依托这个文明。
说白了,哪里土地肥沃,哪里经济发达。
内地哪些城市最有发展潜力?个人如何抓住这场机遇?待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打通南北运输的枢纽,漕运取代了陆运,使得政治文化中心可以不再靠近粮食产地。
北宋定都汴京,就是因为它是大运河的枢纽,南方的粮食运来的成本低。以至于北方沦陷,南宋定都临安,从此拉开了长三角开发的序幕。
到了明清,江南税负半天下,靠什么运到元大都?或者说今天的北京?靠的就是漕运。
所以经济就是沿着大运河展开,如果今天说沿海地区,那么明清说的就是沿运河地区。
运输使得一个地区商贸繁荣,人口密集,经济自然发达。
随着各种通商协议的签订,广州,上海成了中心,为什么呢?
是因为广州是最早对外开放的城市,所谓的十三行聚集地,而上海则是清末航运的中心。
沿海,沿海,它是运输诞生的优势,并不是很多人以为的思想开放。
我告诉你一个地区为啥思想开放?
运输便利会形成商贸枢纽,人来人往,各地的人交杂其中,思想自然开放。清末的广州就很开放,这不是清末广东巡抚的作用,这是持不同想法的人为了经商,汇聚交流自然而然形成的结果。
换个角度说,只要运输打通,只要四通八达,只要持有不同思想的人汇聚到一个地方持续的经商,那么这个地方迟早会变成思想活跃的地区。
比如近代的深圳。
这是全中国最活跃的地区,无它,全部都是外来文化,思想冲击之下,不活跃,不健康,都不可能。
而随着高铁的兴起,以及持续的建设道路,内陆地区的运输在持续的被打通。这就给产业迁移解决了基础问题。
我们可以看到,过去的两年里,电子类产业大量的往成都迁移,无它,地价便宜,运输便利。
而且事实上,高利润的电子产业,它不怎么需要海洋运输的低价。比如你卖芯片,谁会拿船去运呢?那东西就一丁点大,空运尚且嫌慢,运输费用所占比例非常小,而研发比例非常大,所以你把公司开办在哪个城市,运输这个维度上,并没有区别,房价,人力成本倒成了主要因素。
我们今天看到的沿海地区的优势,其实更多的是残留优势,是惯性而已。
就好比广州是清末第一个开放的都市,但它这种优势有一直维持么?不是的,深圳短短几十年就超越它了。
就好比上海曾经是远东第一都市,在我小时候,上海的国民产值甚至还是全国的1/8,可是今天呢?它的比例持续的下降了几十年。新兴的互联网选择了杭州,电子类产业选择了深圳,而上海更像北京一样,在依托传统的金融与传统的外企。
地区的兴衰,需要上百年的眼光去看。
马云经常说一句话,叫做懒的和原始人辩论,这种无力感,每个走在时代前面的人都会感同身受。
举一个8年前我创业时有过的思路。那时候我们在和E都市做合作伙伴,我就对公司里其它几个人说,如果咱们的平台能够做到结合虚拟现实,采用VR技术,身临其境的参观全球各个地方,甚至链接购物。那就真的太伟大了。
当然,我看到了未来,但这个未来不属于我们团队,因为我们没钱也没技术。
但我看到的未来并不是假的。
就在我提出想法的几年之后,我们去和阿里巴巴的某位副总谈合作,就看到他们已经展开了我们曾经的想法 —— 虚拟现实购物。
你戴上眼镜,就可以身临其境的在全球逛街,全球购物。
我们没钱的时候,看到的未来不一定就不会实现,而当时有钱的人,未必能够接受这种新思路。这事之所以能成在阿里的手中,是因为他们既有钱,也有眼光,每年可以砸上百亿去培养产业生态系统,所以他们有可能成为这个领域的先驱。
事实上,你仔细想想,人对一个地区的依赖究竟体现在哪里?
人类感知世界不就是用眼,用耳,用嘴么?
有传感器,有传输渠道,有全息采集系统,有后台数据支持,你只需要戴着一个随身的设备,你就可以感官层面瞬间漂移到全球的任何一个角落。
无论是金字塔的顶端,还是白宫的会议室。甚至彼此握手,都能让你感受如真。
这不是游戏里的场景,这就是不远的将来要普及,要进入千家万户的产品。
你和别人握手,能感受到温度,湿度,力度,这其实只是感觉而已。只要是感觉,都可以用数据量化,传输,再透过传感器让你的大脑收到。
换言之,你并不需要人在北京,人在纽约,你呆在撒哈拉沙漠里面,你就可以真的感觉你在北京,你在纽约。
人与人不再依赖于地域,可以任意的把全球两个地方的人,像身临其境一样链接起来,让他们如同见面一样拥抱,这已经做到了,只是商业普及需要一点时间而已。
很多时候,我们与未来的距离,只是一点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