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生活启示录理财之路

用一篇文章教会你,如何学会非暴力沟通

2018-11-21  本文已影响8人  长安行动派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在与别人沟通时,有不顺自己意思的时候就会变的急躁,

就像前几天,实验室,师弟要用搅拌机,因为首次使用,所以得需要知道操作流程,这个时候,同学小x就说

你用的时候,直接按总开关就行,不用按其他按钮。(仪器有两个控制按钮)。因为之前仪器使用不规范,所以我的手受伤了。听到她说这样的话,

我瞬间炸毛,就很严厉的说:

你怎么能这样,谁说不用按其他开关的。你要教就直接教正规操作。受伤了怎么办!

我说完这些话,停了两分钟,忽然意识到,在那一瞬间我不受自己控制。严厉到我都不认识自己。之后和小x温和的说出了我的想法。并且道歉。

很多时候,我们就像事后诸葛亮:要是当初这样讲,效果肯定好。我当时怎么能那样说话呢!

控制不住自己去嘲讽对方,去谩骂,去说教,去所以评论别人。

执子之手

01

微博上最近有个关于小孩的短视频,有一个片段是这样的:

丈夫加班晚上回家总是很迟,妻子语气很不好说:“你把这里当做家了吗,你只是把这里当做旅馆,你管过孩子吗!”

丈夫也是语气不好的做出回应:“我加班是为了什么,还不是为了这个家吗!”

孩子在旁边看着,夫妻俩吵架!

短视频中的夫妻最后又变的恩恩爱爱。一家和睦。但是现实生活中,这样的交谈只会带来更多的争吵。

丈夫喝酒,醉着回到家,有没有听到过妻子类似的话语:“喝、喝、喝,就知道喝,你怎么不喝死在外面”。

老师对成绩不好的学生说:“你怎么这么笨,我怎么才能教会你。”

上级对下级说:“你怎么老是迟到,用不用我送你个闹钟!”

随处可见这样的情绪暴力压迫,怎么样,听者什么感受。或者你什么感受。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情况,正是我们的沟通情况出现了问题,就是因为某些语言和表达方式虽致力于满足某种愿望,却忽视了对方的感受和需要,最终导致彼此的疏远和伤害。

02

尤其是在亲密关系中,我们总是把身边人进行比较

小时候:别人家孩子成了我们的噩梦。长大后,会听到:你为什么不如某某挣得多!

小时候淘气,父母说:“你要是不听我的,我再也不管你了。”

当成绩不好的时候:“宝贝,你这次考的不好,妈妈很难过。”

做出一个伤害他人行为时:“我不得不这样做,我别无选择。”

事情过后,我们再来反思,你的本意是把身边人与别人比较吗,你是想让他变的更好!孩子不听话,你真的不管了吗?成绩不好与你难不难过有必然关系吗?你是真的别无选择吗?

既然这些都不是自己的本意,为什么会说出这样伤害别人的话呢。

人性总是不经思考的说出一时让自己“爽”的话。发泄了自己情绪,伤害了别人,又不自知。就会出现之前说的那种表现,后悔,我怎么能那样说话。

03

要想改变这种情况

第一件事,就是区分事实与评论。

印度哲学家克里·希那穆提说过“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就像,领导对下级很生气说:“小张,你总是迟到!这可不行!”是不是觉得自己被冤枉,会做出应激反应,或许争吵,或许觉得受到委屈。

事实上是这样吗?根本不是,这是领导的评论,领导的本意是不是告诉你,希望你以后可以早点来,不要迟到!

真正的事实:“小张,我看了下考勤,你这周有三次迟到,是有什么事情吗?”

试想一下,如果有这样的领导你还会做出应激反应吗,你是不是会和领导进行沟通。

第二:体会和表达感受。

很不幸的是,有时候我们不太会表达自己感受,就像小时候摔倒了,大人们说:“起来起来,没有那么疼,这点小事,有什么哭的,你是男子汉,不能哭!”

看起来家长是关心我们,实际上,我就是疼,哭与不哭与性别无关。

从小到大我们被忽略了太多感受。如果丈夫回家晚,妻子应该直接说:“亲爱的,你这周有四天都回来的超过11点,我感到很孤独,很难过,我有点不开心。”

有没有发现,当这样说话的时候,双方的情绪都很稳定。

第三件事:讲出自己需求,越具体越好。

我们的需求与他人的看法会直接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因为不是圣人,所以做不到完全不在意别人看看法。

如果有人说:我从没有见过你这样自私的人。对于你来说可能会做出这几种反应

“a.自我对话:我确实没有考虑别人感受,我自私了

b.直接怼回去:你才自私,你有什么权利这样说。

c.内心受到伤害,怎么能这样说我

d.愤怒生气可能是因为他需要体贴和支持”

不管是你还是对方,在这种沟通模式下中,核心的一点就是需求没有得到满足。我们难以管理自己的情绪,《非暴力沟通》一书中说:一旦我们意识不到我们是自己的主人时,便成了危险人物!便会指责和批评他人。

像上面丈夫晚回家的例子中,妻子的需求是,希望丈夫可以回家早。

因此就需要说出自己的需求:”我希望你以后晚上可以11点前回来,陪陪我和孩子。“

你的要求一定要按具体!因为这样才更有可能得到有效的回应!

第四:体会对方的情绪

对方会出现激烈的情绪,一定是有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在美国有这样的一个例子:

一天晚上,一个看起来刚吸过毒的男人走进戒毒所,要求一个房间休息。值班的女士向他解释所有的房间都满了。那个男人闻言愤怒地将她摔到地上,拿刀威胁她。幸运的是,这位女士仍努力去倾听他的感受和需要。

“看起来,你真的很生气,你想有一个房间可以休息。”她说完这句话。

那个男人便忍不住抱怨了世人对他的不尊重。于是,她接着问,“得不到别人的尊重,你是不是很气愤?”

……不断的反映对方的情感

对话大概持续了半小时,最后男人没有伤害这位女士。因为在别人愤怒时候,正是需要帮助的时候!

人性就是这样,在生气时,会埋怨、批评、指责、挖苦、嘲笑他人,有时候甚至将这个做为自己的标签,告诉别人:我就是这样的性格。但这样你把自己的生活搞的乱糟糟!

非暴力沟通有据可循,希望每个人在开口前,可以给自己说,我又出现了××情绪。给自己说

“我观察到(事实)……我感觉(情绪)……是因为(需求)……我请求(具体帮助)……”

最后,请大家思考一个问题,在鲁思·贝本梅尔一首诗《我从未见过懒惰的人》中写到:

他是个懒惰的人,还是他的行为,被我们称为懒惰。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