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找不到工作的小硕士开始翻旧账
话说当年填志愿的时候,我的同桌跟我说她们家有个亲戚是做什么什么工作的,所以她要写某个志愿,方便以后工作,我当时还嗤之以鼻,怎么一点都没有自己的喜好。现在,才知道啥叫深谋远虑。这时候迁出了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到底读书有没有用,读大学有没有用。知识能不能改变命运,如果不能,读书的意义何在。
直到硕士毕业了,我才清醒的认识到,啊,原来我人生的目的是找一份好工作,前半生考好学校做实习是为了物色到好工作,后半生经营人际关系积攒工作经验是为了找一个更加好的工作。有了好工作,才能养起家人,又了好工作,才能有好的人际圈,才能遇见优秀的另一半,才能有实现自己价值,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快乐。
我很早就知道就业形势严峻,当时我心里想肯定是这些人不够优秀才会惶惶恐恐,因为不够优秀,才会找不到工作。而我只要努力做一个优秀的人,就一定能够找到好工作。当时我认为优秀的人也不过是考试取得好成绩,比别人成就优秀就行了,上一个好大学就行了。至于什么是好工作,我心里并不清晰,想着就是钱多的工作就是好工作了吧。
在这段理所当然的自大里,我犯了好多错误。首先,所谓优秀,是没有绝对的,除非是天才,随随便便能够甩开常人几条街,大部人的智商都是扎堆挤在一起的。从来没有人有绝对的优势,即使是社会上的成功范例,他们并不是优秀到天上有地下去,也只是比常人多努力一点,多坚持一点,甚至也许只是多幸运一点。而且,并不是你想要多优秀你就能够多优秀的,不得不说我认路的能力非常差,看到彩色的图片不能想象黑白的样子,看到立体的东西就不能在纸上画下来等等。就算我一味追求考试成绩,然而,我从来没有考到第一。所以,你永远不能指望着自己卓越到独孤求败,大部人大部分时候必须面对竞争,面对一个个和你一样“聪明能干”的对手。而且,很多卓越到孤独的人,也是一步步张成的。其次,所谓好工作,钱多肯定也是一个侧面。都说工作不分贵贱,但是对于有的工作,人才比较紧缺,有的工作,人才比较充足。紧缺,要么因为这个工作特别难,只有受过充分训练教育的人才能做,要么因为经济大发展,忽然出现了一个缺口,比如现在的互联网it码农。如果你足够聪明足够自信,就可以做难的工作。比较讨巧的就是找一个缺口大的。这个时候选专业,某种程度上意味着你是不是能在工作种类上赢在起跑线上。读对书才能改变命运。如果你所学的专业并不是社会上紧缺的人才,那么你就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竞争,很有可能你就被淘汰的大多数,你发现即使你读到了博士,仍然有很多很多和你一样的博士在竞争着一个工资并不高的职位。这时候,有人就会说,读书并不能改变命运。其实,说这个话的人,还停留在大锅饭的年代,那个时候,人人都有工作,只不过是国家给你安排的,有文凭的当然要比没文凭的工作好。甚至,还停留在封建时代,考取功名,就是鲤鱼跃龙门了。在那些年代里,没有自由市场,所有的工作都是为国家/君主,标准就是你写文章写好了,就能当大官。在自由市场里,供求关系才是王道,人才紧缺才能“卖得起价钱”,读“对”书才能改变命运。或者,自由市场里的另一条规则,胜者为王,所谓的行行出状元,你要做到状元的位置,才能享受到一览众山小。而大家也知道,正真的天才好像不读啥书也能秒杀众人。为什么这么说,对普通人来说,读书就是一个听别人的经验充实自己脑袋的过程。但很多时候,大道是要靠自己悟的。比如,我早就学过牛顿方程了,但我想我这一辈子都不会搞出理论力学那套东西。即使我学了理论力学,生活中的力学问题,我还是一知半解。为什么说对牛弹琴,因为很多时候,即使有真理名言在那里,由于我们是牛,即使我们听了,我们也不以为奇,毫不在意地错过。
另外,一般所谓读书改变命运,其实非常狭义,指的是目前教育体制下的优胜者。因为这些佼佼者们享受这这个制度所有的甜头,他们只要保持住自己佼佼者的位置就行了,他们并不觉得这个体制有什么不好。而在这个游戏规则里老是输的人,就开始“反思”这个规则是不是合理,如果不合理,那么所谓的读书改变命运不过是一句口号。而这些反思者们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寻找自己的出路,他们也许尝试的更多,他们想的更多,被拒绝的更多,而这些人没有堕入优等生的陷阱,早早的就开始成熟起来,而优等生们也许还在美滋滋的沉浸在自己很优秀的错觉里。
我说的其实都是我自己。我高中的时候成绩很好,老师都宝贝我,我甚至都不正眼瞧同学,觉得自己可以强大到孤独一人,仗剑走天涯,所谓的友情不过是浪费时间的八卦和无聊的互相傻笑。等我上了大学,我按着一样的思维,觉得所谓优秀就是考到全班第一,全系第一,各科第一。但是,大学的课程对我来说,很难,我不得不花我所有的时间去对付他们。我从来不知道,要是从大学毕业了,我到底要干什么,我又能干成什么。我现在知道了,我们到底要从大学里得到什么?讽刺的是,我在大最开始的时候,就又学长提出了这个问题,直到现在我才正真懂得其中的含义。
大学是从应试教育过度到现实社会。努力学习的品质应该延续,而你应该试着去思考这个社会需要什么,而你又能为此做什么,至少利用大学的四年时光将自己培养成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你至少可以看看贴出的招聘广告都是招哪些人。如果说这个太远,还有一个更加可行更加容易做到的,建立自己的人际圈。高中毕业的时候,老师说大学里要参加学生会,比较锻炼人。一进大学,我就报了各种招新。一开始的时候是院系里的活动,比如辩论队,比如学生会。辩论会,我去面试了,结果被刷下来了。现在想想也正常,毕竟我从来没有打过辩论,临场反应也差,又没有高颜值。然后我就觉得受挫了,本来自己也比较自卑,就对各种活动都不热衷了。学社会我倒是进去了。但是,里面仅仅是为举办各种活动的无止尽的讨论,借桌子借椅子借广播,这些事情都是无聊而琐碎的。然后,所有的社团学生会等等的学生课余活动在我心中都是浪费时间,因为借桌子根本不能锻炼能力啊。我认为锻炼能力的,比如辩论队又把我淘汰了。
确实,大学里的招新也是有门槛的,比如各种球队,首先考虑的肯定是有基础的,没基础里的也要挑身体素质好的,根本不是重在参与越多越好。没有门槛的社团有点骗钱的嫌疑,一开始每个社员交个一二十元,一整年也不见得有啥活动。所谓的活动也就是吃吃喝喝玩玩游戏。当时的我看到了这些再普通不过的现实后,觉得所有的热情的招新不过是一种欺骗,欺骗我们这种不明所以的大众都参加招新,以便他们从很多的人中掐几个尖尖头,愤世嫉俗的甩袖而去,觉得还是圣贤书才是大道。其实,内心深处,最最最秘密的是,我自卑。在人群中,我会害怕,害怕自我介绍,害怕展示自己,因为觉得真实的自己是丑陋的,我害怕与别人对话,尤其是异性。所以,愤世嫉俗是自卑和受挫的最好借口。
大学里,最最重要的是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如何建立,那就是平时的社团活动。即使很多活动真的很没有意思,关键是你能够通过这些活动去认识更多的人。认识一个人能给你带了的收获,几乎是任何书本无法给你的。古话说,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那我告诉你现实生活中,认识一个人就能赚到黄金屋,就能娶到颜如玉。跟人交流,看到别人的生活,听到别人的思想,你才能快速摆脱自己的自大无知,人脉在以后的工作生涯中也是无比重要。再深究下去,其实是因为我已经习惯优秀闪亮的自己,一旦走入了另一个领域,如果这个领域里的自己像个傻叉,我就害怕这个领域,害怕到落荒而逃,躲在自己熟悉的地方。我不能接受真实的像傻叉一样的自己,于是我就编造各种理由让自己能够得体的拒绝,终究心里是害怕的。其实,我隐隐约约知道人脉的重要的,我隐隐约约知道人生不能只是死读书,但是,只要“陌生人”在我旁边,我就会想逃,害怕人家觉得自己是个傻叉,害怕我的缺点暴露,害怕我会喜欢一个很优秀的人会有癞蛤蟆想吃天鹅肉的尴尬。紧紧地粘着我的室友,我就有了人生不孤独了不需要找朋友的错觉。我是错过了大学的。
因为室友曾经提起她想要出国,什么美国哈弗,斯坦福,mit这些我心中的圣地仿佛唾手可得一样,于是我开始了我的出国之旅。结果,我并没有发文章,托福gre也仅仅够用,勉勉强强靠着学校的合作项目去了法国工程师学校。其实,我仍然还没有想过就算去国外学习,还是终究要毕业的。我究竟是不是要留在国外呢?比如有些人对美国心驰神往。我出国的经历是不是对我毕业后找工作有帮助呢?如果说世界很大,我想去看看,那么我到底想收获什么呢?我曾经认为看一本书,坐在茅屋看和坐在哈弗的教室看有什么区别,有什么必要去交换项目。那时,我不懂,进哈弗不仅仅是看书,更是看人。加上父母也是普通工人,并没有那么多闲钱让我环游世界,所以我从来没有出过国,出国的兴奋掩盖了所有的暗礁。我不知深浅的踏入异国他乡。
其实,我自卑的毛病从来没有改变,在一个都是说中文的环境里,我都不能正常的融入交际圈,在另一个陌生的法语环境里,要融入对我来说更加不可能了。我仍然抱着“万般皆下品唯有圣贤书”的守旧信念。我以为,每天躲在小宿舍,多看看看不懂的课本就是我所有的困难了。但我真的觉得孤单啊,于是我想要努力找一个男朋友。结果,人家也爱答不理。我敏感的自尊心受到了毁灭性打击。从前,我只是隐约觉得自己不完美,但应该还是足够优秀的,结果对方直接的拒绝对我来说,就等于宣告我一点都没有吸引力,我为什么一直没有男朋友,并不是我不愿意寻找,而是没有人会爱我。而课程怎么跟都跟不上,于是我开始自我放弃,我就想刷电视剧,我不愿意面对这样的我,于是我也拒绝和别人交流,一旦和爸爸妈妈交心,我就会发现那个像酒鬼一样逃避现实的我。在留学的时光里,我并没有好好读书,也没有好好感受法国,也没有好好交朋友。这荒度的两年唯一教会我的是,原来我就是一个不堪一击的软蛋,原来就算有大好的时光放在我面前,我也会因为自己的胆小自卑自艾哀怨失去所有。原来,我曾经真的以为自己无所不能。
我收拾心情回国老老实实的开始找工作。才知道,原来招聘的都是码农,原来我这个专业毕业的人真的很难找到对口工作,如果找不限专业的工作,竞争的人真的有这么多。原来,所谓的能力,领导力(学生会主席)创造力(大学生创业比赛)研究能力(发表论文),我一样也没有,更加无法从简历里体现出来。我不过按部就班地让命运随波逐流着。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原来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