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那楸树繁花
今年清明节和泼水节仅间隔三天,想要回娘家呆的时间长一些,便计划中间三天就请假居家办公。所以,清明节后在娘家时间长达10天,很久没有在家里呆那么长时间了,就像这次“五一”,虽然有五天假期,但因为5月3日需要值班,所以也只能回去两天就匆匆折返。
清明节回家的十天,转瞬即逝,不像以前回家呆上三五天就开始和父母争嘴了,经常会把父母气得不轻,而当我成家生娃后,也许是养娃方知父母恩,慢慢地便不和他们争论了,也懂得了父母的艰辛,带娃和工作原因,回家的时间也不多,便越来越珍惜和他们相处的每一时刻,这就是时间带来自然而然的变化吧!
变化的不止是与父母的相处和对父母的认知,对故乡的理解也不一样了,甚至看故乡风景的角度也变化了许多。
清明节前后,是采春茶最紧要的时间段,我在居家完成工作任务之余,也带着两个孩子到最近的一块茶地里采茶,每天走的是一条路,看的是一样的风景,可是每天还是用心去感受着家乡的每一片茶山、每一处小草和每一棵树。
最令我印象深刻的还属楸木树,他们是那么令人惊艳,我非常惊讶,我的故乡竟然还有如此美丽的会开花的树,但一回想,这些楸木树一直都在,而且大部分都是古树,我更惊讶的是我工作以前为何从来没注意过他们开花,就像冬樱花一样,我知道冬樱树结的那诱人的黑果子是最苦的,但我竟不知道冬樱花绽放时是那么的浪漫和热烈。
我知道楸木树的叶子的是大的,比故乡的其他大部分树的叶子要大,小时候母亲叫我们捡的最多的落叶也是楸木叶,其他小叶子是他们去远一点的后山用竹编五齿钉耙扫的,而我们小孩则在家边捡一些大叶子来垫猪圈以产生农家肥。
我知道,楸树的果为长柱形,像细细的长豆角一样,成熟时2瓣开裂,果瓣薄而脆。儿时,我不止一次的捡起它的种子在手心端详,种子轻而细小,狭长椭圆形,长约1厘米,宽约2毫米,两端生有白色的长毛,像两头长白胡子的细小虫子,可以随风飘下而后落地生根,让我心生在《植物妈妈有办法》一文中新增一种植物妈妈办法的冲动。
我也知道,楸木树的树质很好,比杉木树和其他大部分木材的原木要好,所以经常被用来做做穿枓房的柱子、椽头等,特别是经过泥塘泡过的楸木木料,防虫防蛀,耐磨硬度也很好,后来一查才知道,原来楸树是名贵树种,作为紫葳科梓属的明星物种,楸树堪称自然界的矛盾大师——它以每年1.5米的生长速度疯狂拔节,速度是松柏的2倍,木质却致密如红木般坚硬。当"千年柏,万年杉,不及楸树一枝桠"的古老谚语掠过心头,方才惊觉这乔木早已将东方哲学写进年轮里:看似对立的速生与不朽,在它的木质部里达成奇妙和解。楸树木材称“木王”,古代专供皇室做棋盘(纹理细密防变形);梓树则称“木后”,因耐腐抗虫,常作棺材木,故有“桑梓故里”代表故乡。古人房前种桑,屋后植梓,讲究 "前榉后朴",而“梓”代表楸树、梓树,取 "千秋万代" 之意。
回想楸木在故乡的表现,“木王”实属当之无愧。楸木在北京的故宫、北海、颐和园、大觉寺等名胜古迹中会被作为风景树栽种,可在云南却少见于城市。我去过的地方不多,去过云南的八九个地州,我印象中也就德宏这边的农村有种植,尤其是回到梁河县大厂乡,途中都可看到故乡的房前屋后有种植。
虽然我一直知道楸木树在故乡很多,也许小时候在家里就只顾得走脚下的路了,我会留意地面如米一样微小的花朵,我会想象它们放大五倍、十倍的样子,却没有抬头留意过楸木树的花,花朵有我关注的微小野花的五倍十倍大小。
因楸木树干高大,抬头看不清花型。但每个花枝有十几朵同开,花儿们你争我抢,一起闪亮登场,压得树枝微微下垂,远看一簇簇的,满树繁花,在绿叶的衬托下热闹极了,有些是淡粉色,有些则是白色,部分偏紫,得看它扎根的那一片地的土质,从故乡的半山腰望去,有的三五棵,有的连成片,各具特色,但每一棵都灿如云霞,美不胜收,里头园那二十多户青灰色的瓦房,袅袅炊烟,与楸木花、核桃树等组成了一幅浪漫山乡,开启了一场暮春时节的盛大花事,风吹过,有淡淡的花香,不浓郁,是正好喜欢的味道,怎能不叫人留恋。
楸花容易掉落,所以花期并不长,风雨过后或者夜晚水汽凝结之后,就会看到树下那淡紫色装扮的的地面,捡起一朵掉落的楸花,细看淡红色,有些许黄色,花朵里面有紫红色条纹和斑点,花型伞状,像一席梦幻的公主裙,清秀小巧,捧在手心嫩嫩软软的,惹人心生怜惜,不一会儿就嫣了,掉落的花朵并不是完整的花朵,花蕊留在了枝头,其花粉靠蜂蝶传播,风吹并不会把花粉吹落,深得爱花却易犯鼻炎人的心。
我多么庆幸我在楸树花开的时候回了故乡,也庆幸自己不再似从前那般只会低头前行,终于在回乡时抬起头,看见了那满树繁花,对故乡的记忆,从此便又多了一抹色彩、多了一种香味;对故乡的感情,从此便又厚重了几分。亲爱的您,别再蹉跎,回乡感受那曾被自己视而不见的风景、被自己听而不闻的爱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