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7-11
2017-07-11 本文已影响24人
大饼变小了
昨天听了渔樵老师的写作分享课,简短精炼。我也一直觉得分享交流有必要,最重要的还是自身的实际行动。
渔樵老师,文学系毕业的专业作家,声音甜美的90后,虽然年轻,分享课上听到分享内容却觉得成熟稳重,有条不紊,也提到三点关于如何写作的专业内容,文字,逻辑,立意。好的作品大都不是一次成型,需要修改,包括以上的种种。可能有自由写作风,但终究不够有深度。
文字是说,积累文字词汇,要有简单词汇对应的高级词汇。老师提到自己在读书时会读的很慢,书的内容可以所差无几的复述出来。可以从文字功底深厚的作家作品那里学到好的词汇。在修改文章时,尽量用高级词汇来代替简单词汇。
今天也效仿了渔樵老师提到的读书方法-细读,选了梁实秋先生的散文集读了几篇。老先生用的词汇更是高级,好多字都不认识,一一翻阅字典,标注拼音和释义。老先生当然也是引经据典的,两篇散文都提到一本古代文集《琅嬛记》,可能是先生喜欢读的经典文集。
我以《散步》为例。文章结构合理,让人读起来舒服,而且内容也很丰富。首先引据经典,然后写自己清晨散步的景色,“东方既白,远山如黛……”还联系到城市的空气环境问题,散步时所见所闻,又联想到六朝时人服用五石散后,需要疾步行走,大汗淋漓,方畅快,而自己所提到的散步是怎样的状态,散步时还需要携带手杖,手杖的作用如何,等等如此。让人读来觉得像是像聊天一样畅快,却又有文学享受。先生对于古诗的应用也是信手拈来。有了积淀,等遇到特定的场景自然流露出情感,情不自禁脱口而出。先生学习经典,而今先生作品也成了我们学习的经典。多读读,积累多了,自然会好。
渔樵老师分享到的还有逻辑,和立意。虽然她提到的关键词很少,若全都做到那相当厉害了。慢慢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