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投稿(暂停使用,暂停投稿)

买房记

2018-01-13  本文已影响0人  莫邪家

挣扎、煎熬了近一年的买房,终于尘埃落定了。2017这大半年,我经历了人生很多的第一次,也终于明白了以前电视剧和小说中关于买房的疯狂确实存在。当我试着写下这段经历时,眼前的一幕幕犹如昨天……

在我们家房产并不是刚需品,却是奢侈品。双方父母和我们都有一套自住房屋,在孩子们出生后,我们在双方父母的帮助下又另置一套学区房,均无房贷。自家住的三套房子呈三角形分布,从任何一家到另一家距离都在步行10分钟之内,生活上很是方便。所以近些年,我们基本上与“买房”绝缘。其一是因为我们确实无钱支付首付了,其二是确实没有这个需求。我和老公两个人的收入需要支付两个孩子的教育费用、全家每年的旅游费用,还要经常出去吃饭看电影逛街购物,维持一定的生活品质,所以,没有余钱。

我们所处的是浙江的一座三线城市,虽然不是国际十八线大都市,也不是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但因为地处长三角,所以房价一直稳中上升,至少比股票、基金涨得快,也更保值。而近年随着本市行政中心的北移,城北的房价更是水涨船高。特别是地铁的开工建设,让地处地铁口的楼盘业主切切实实体会到了什么是买到就是赚到!

本来,这一切和我们无关。可是人算不如天算,年初,婆婆他们所在的小区要拆迁的消息不胫而走,本地的一家公众号也发布了城区旧房拆迁改造进度表,一时之间人心惶惶。

根据货币补偿的拆迁原则,政府的拆迁补偿款一般高于评估价(市价)20%左右,所以每家每户也可以大概计算出自己房子能有多少补偿款。可是,这中间有一个问题,待拆迁的房子都建造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平均面积都在六七十平方,而现在市面上的房子最小面积也有80多方,主流户型都是100平米以上的,甚至更大。拿着那些拆迁款怎么算都买不起这么大的房子。总不能再去买老小区的小户型房子吧,搞不好没住几年,又要拆了……

婆婆家所在的街区住的大都是老年人,拆了之后都不打算住得离原来的生活圈子太远,所以都想着就在附近重新买房子。可是从拆迁消息出来后,没几个月的时间,房价就噌噌噌地上涨了。时不我待,我们想在房价被拆迁推得更高之前把房子搞定。

从2017春天开始,我们开始了漫漫买房路。目标很明确,在我家附近选择目标小区,找中介看二手房,有合适的就买,能拎包入住最好,家人都没精力去装修了。两位老人对房子的要求很简单,也很难:1、楼层要低,因为老人家年纪越来越大,楼层太高爬楼梯会吃不消,而公公又拒绝有电梯的高层,怕电梯故障;2、冬天光照要足。这其实是一个悖论,楼层低的户型冬天光照时间肯定短,楼层高的户型冬天光照时间也相对较长。要同时满足这两个条件的,只有独门独院的排屋或者别墅了……在多方打听了解之后,有一个新开工的楼盘进入了我们的视线,我们暂且称它为A楼盘。A楼盘距离我家步行仅8分钟,北邻环城河和某文创园区,地理位置非常符合我们的要求。5月份的时候,老公先去看了工地,之后,我带着婆婆也去看了。当时该楼盘刚开工,还在进行整个小区的地下室挖掘建设。

看工地那天还碰到了一个人,也对A楼盘有兴趣,大家就聊了起来。那个人似乎掌握的信息比我们多,跟我们说了不少似真非真的信息:开盘时间可能在9月份,开盘均价受最近拆迁的影响,比大半年前开盘的其他楼盘要高四五千……A楼盘没有高层,除了排屋,就是最高6层的多层,这点公婆非常喜欢。大家意见达成一致,就是它了!

 关于如何从开发商手里买房,这是我们家人要补的一课。家里虽然买过几套房子,但都是二手房,根本没有直接从开发商手里买一手房的经验。而老公此前因为工作关系,一直在城东开发区处理违建,算是比我们这些无知妇孺更了解一点,所以我们全家那点可怜的买房常识,大都来自于他。

显然,等待A楼盘开盘的不在少数。老公一个同学也想买A楼盘的房子,打电话给老公想了解一些情况。其实我们并不比他知道多少,只是楼盘就在我们小区旁边,每天站在屋顶露台上能看见它的施工进度,仅此而已。老公一个要好的同事也想买,不是因为拆迁,只是看着一路飙升的房价想投资。

临近国庆节的时候,A楼盘的售楼处开了起来,楼盘的关注度也已达到白热化,160多套房子有800多户业主登记购买,而且还在增加中。我们一不小心蹭了本地楼市的一个热点。

我国一直有一个传统,当走正门把握不大的时候,后门就成了另一个角力的战场。我们坐不住了,等不了了。可以推测,不止我们家,其他意向业主也在四处找关系,暗流涌动。

A楼盘开发商属于官办企业,有政府资本。老公单位原来的一个老领导现在正好在市委分管这一块工作,于是国庆前,老公鼓起勇气发了一条短消息联系了这位领导。可是这短消息似乎石沉大海,一连三天没有回应。就在我们快要死心的时候,10月1日国庆节,领导直接电话打给了老公。简单寒暄之后,老公把短信里的情况又说了一遍。在电话里领导只说去了解一下情况,但这对我们来说就是希望,不过这希望只持续了几小时。领导非常有效率,过了几个小时,电话来回复了。领导说,他直接电话给了A楼盘开发商的老总,对方说,各方面到他那里说情托关系的人太多了,因为楼盘关注度太高,刚好碰到这么一个买房高峰,如果后门一开社会影响太坏,所以目前只能通过抽签摇号的方法公开出售了……

短短一天时间,我们的心情大起大落。事后也只能安慰自己,这是对大家都公平的方法,这至少说明社会在进步。而只有在分配拆迁安置房的时候才会有的抽签摇号,没想到有一天商品房也会用上。

大致抽签规则如下:

一般业主都会多花10万或者20万认筹2个名字,增加抽到前面选房号的概率,可就算1000除以2,还是有500多名业主抢购近200套房子,够呛。

与此同时,我一个朋友向我推荐了另一处楼盘,该楼盘暂时称之为B楼盘。两个楼盘同样位于城西,间隔不远。B楼盘已于今年8月开盘过一次了,当时开盘的是楼盘先行造好的4幢多层,开盘均价相对还不高。而年底开盘的是3幢17层的小高层,均价和8月份已经不能同日而语了。我实地去看过B楼盘,一个中型规模的小区,接近正方形,一共28幢楼房,1-18号楼是多层,从南向北分成5排整齐排列,小区最后两排的是19-28号楼的小高层,因为离环城河不远,所以不能像其他楼盘的小高层那样有二三十层甚至四十层,最高为17层 。

事后想想,当时我们的买房策略有点顾此失彼。一门心思放在A楼盘上,觉得等到抽签抽不中再转而去买B楼盘也来得及,反正B要到年底开盘。

A楼盘是在12月的某个周二开盘的,开盘前4天是认筹期,这四天里,从早到晚售楼处可谓门庭若市人流涌动,门口的小路上停满了汽车。那个周末,我刚好带着娃从售楼处附近散步经过,从售楼处出来的人聊的都是房子和钱。几幢几零几不错;那幢的西边套不能买,离什么太近了,东边套位置都很好,阳台得天独厚;最南面的两幢排屋不好,靠近公路桥,地段太差……火爆程度可见一斑。我们家一共认筹了两个号,一个以老公的名字登记认筹的,另一个是婆婆的名字。每个号交了10万的认筹金,这样做无非想增加一点被抽中的概率。

开盘前,我将售楼处公告栏里张贴的楼盘销售价目表(包含每套房的面积、套内面积、均价、总价等信息)、楼盘分布详图等文件扫描、打印了出来。和老公研究了2个晚上,列出了意向房屋。万一到时现场抽中了靠前的选房号有资格选房,我们只有3分钟,所以功课需要提前做好。而最不幸的情况是2个认筹号都没有拿到靠前的选房号……那也没办法,尽人事听天命吧。

选房那天是星期二,开发商选在了奥体中心的一处场馆开盘,要求7点半到现场。我们起了个大早,没来得在家吃早饭就出发了。来到开盘现场,发现早的不止我们一家,停车场已经接近饱和。我们迅速停好车子开始排队。正是一年中最冷的季节,大家穿着羽绒服带着全套保暖装备,神情淡定又内心焦虑地等待进入现场。没一会儿,我们后面就排了很多人了。过了几十分钟,会场的入口开始进人了。进入会场,还是一样的冷,空旷旷的场馆没有暖气,更让人奔溃的是主办方还发瓶装水,幸好我们三人各带了一只保温杯,希望抽签尽快结束,能回家。

现场真是火爆,让我深切体会到了一次一房难求,以前都是在电视剧和书本里看到开盘“盛况”,这次也亲身体会了一次。原以为马上就能抽签,没想到现场流程走得很慢,第一轮、第二轮,第三轮才是选房。第一轮是根据前四天去售楼处的认筹顺序号为先后上台去抽,每10人一组上台,有近一千人,我们家两个认筹顺序号依次为400多号和600多号,只能等……一开始大家都按照顺序坐在自己的位子上,等的时间长了,就和前后左右的人聊开了。我们还碰到了不少熟人,有住在同一个小区的,也有朋友和同学。坐在我们前面的一个中年男子,自称是炒房的,就想买顶楼的跃层,还跟前后左右的人分析起来房型的利弊,让我颇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感觉。不知不觉已经临近中午了,第一轮抽签也结束了。老公和婆婆分别抽中了700多号和12号,第二轮就根据这个顺序依次抽取最关键的选房顺序号。

在临近中午时第一轮抽签结束,可是午饭还不知道在哪里,开发商很“贴心”地送了每一个号一盒牛奶加几个软面包,冷……而保温杯里的热水也已经喝完了,更冷……

后来没法,大家纷纷派家属开车去市区买午饭。等我午饭买回来,婆婆已经抽好了第二轮的选房号了,400多号。大家哈哈一笑,基本上这个号就放弃了。才160多套的房子,只有抽到选房号在100以内的才有资格去选自己心仪的房子。选房号越靠后,好房子留下来的概率就越少。接下来只有老公手上这一次机会了。

在我们聊天的时候,不时有人离场,都是抽到了三位数的选房号,自觉买不到心仪的房子,放弃了。而当有人抽到个位数的选房号时,会场前排会响起“喔……”的起哄声,就像是谁中了头奖一样。有一个老头,选房号是2号,走路都是一股“春风得意马蹄疾”的架势。

渐渐地离老公上去抽号越来越近了,坐在旁边的某个男士建议,抽号前去洗个手,再用矿泉水冲冲手,会带来好运,他刚才就是这样做然后抽到了60多号。虽然知道是玩笑话,但老公还是照做了。

又是人算不如天算,老公抽到了500多号。当他在台上拿到那张巨额选房号后,非常苦涩地回过身冲我笑了一下,这时已经是下午2点多了。

乘兴而来、败兴而归就是我们那天最真实的写照。

接下来只有转投其他楼盘的怀抱了。下午回来后,我给B楼盘的售楼发了个微信,问她什么时候开盘。没想到售楼让我碰了个钉子,说因为上次电话邀请我去参加他们楼盘的活动我没参加,而且也没有进行先期认筹。所以正式开盘的时候买不了,要等开盘后有房子升,才可以买。言下之意,200多套房子,等那些先期认筹的400多个客户买剩了,如果还有房子剩下,我们才可以买。我听了售楼的回复之后,有点懵,怎么现在的开发商都这么牛气了,果然是卖方市场。把这件事告诉老公之后,他没有多说,让我不要急,他抽空去售楼处一趟,灵灵市面。

第二天下午,老公抽空去了一趟B楼盘的售楼处,接待他的是另一个售楼,聊了一些之后,售楼直接问老公:你有没有在政府机关有人认识,最好是公安、消防、建设系统这类机关的,如果职位带“长”的话,那肯定能买上房子了。

原来是可以这样子的。

回来后我们就按照售楼的“吩咐”又开始找关系托人了。老公找了一个建设系统的熟人,能和他们老总说上话的,没过几天就有消息来问,到底要买哪一套房子,最好详细到户号。老公把第一志愿想要的房子都报了过去,可是回复说,这些第一志愿的房子已经都被人捷足先登,名花有主了。接下来又报了其他户型和面积的房子,最后得到的回复是:这一幢都已经卖完了。尼玛,当时还没有开盘,整一幢楼的房子就都被后门开走了,贵圈真乱啊!

就在我们垂头丧气打退堂鼓的时候,老公认识的那个熟人可能觉得没帮上忙不好意思,又找了另一个和B楼盘开发商老总熟的人去说项。最后终于捡漏似的拿到了一套别人退掉的房子,虽然不是我们的“第一志愿”,可是楼层非常不错,也满足了,买吧!买了!

元旦前,老公去售楼处签了认购协议,支付了认购款,并买了一个车位。但让人不爽的是,房款不能用公积金贷款支付,开发商嫌弃公积金回款慢,规定贷款只能用银行的商业贷款,而且在哪几家银行办理贷款都是指定的。所以对于我们这样不能支付全款的购房者而言,除了听开发商的,还是听开发商的……

从签好认购协议到正式交钱,有十多天的时间,这期间是留给我们购房者准备钱的。周末去公婆家吃饭,家里都在谈钱,首付付多少,月供多少,利率多少……好在公婆赞助了我们不少,再加上我们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公积金,减轻了不少压力。

就在那几天,新闻联播和人民日报相继报道了一则新闻,指责一些楼盘不支持公积金贷款,只支持商业贷款的行为。听了报道之后,我们也都很有同感,觉得开发商太可恶了,为了自己的利益不给老百姓公积金贷款。可仔细想想,为什么开发商纷纷舍公积金贷款而选商业贷款呢?为什么公积金贷款不能做到和商业贷款一样的放款效率呢?一个是纯商业市场行为,一个是政府行为,难道政府行为在效率上和速度上不如市场行为有优势?这个……

    房子终归还是买了,不管是商贷还是公积金贷,进入楼市以后,大部分普通的买房者都只是一个被动的参与者,仅此而已!

上一篇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