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诗和远方

安居士/海滨:春柳

2021-03-05  本文已影响0人  海滨公园
安居士/海滨:春柳

在北方的荒漠之上,人们赞美胡杨的坚韧与顽强。

在人迹罕至之处,胡杨将根系深植于十几米甚至几十米的地下,汲取难得的水份和营养。

这种精神被跋涉千里、投身大漠的探险者讴歌。

从某种意义上说,胡杨成为逆境中创造传奇的典例。

安居士/海滨:春柳

而在更广袤的土地上,自古迄今在无数优美的诗文里被歌咏的却是随处可见的柳树。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千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习俗,柳者,留也,以此表达意欲挽留、依依惜别的真挚情谊。

安居士/海滨:春柳

童年的记忆里,一座寺庙改造而成的校园与我家只有一墙之隔。

这座三进的庙宇在解放前供奉着弥陀佛像,因此过去叫弥陀寺。

解放后,拆除了佛像,兴办了学校,破四旧树新风,东风中学应运而生。

围墙里的柳树却保留了下来,树干粗壮,需要两人才能合抱,枝叶婆娑,婀娜多姿。

安居士/海滨:春柳

每年春天,柳芽吐翠,柳枝柔曼,随风摇曳,早晚之间,柳如烟,绕墙而行,仿佛进入画境之中。

夏日里,枝繁叶密,柳成荫,蝉声四起,又是另一番热闹清凉之境。

有月亮的夜晚,邻近的孩子们喜欢在这里捉迷藏,追逐打闹,上高爬低。

偶尔也有正值青春的男女,在这里约会。

清风徐来,明月在天,别有一番浪漫温柔的情调。

安居士/海滨:春柳

而我从故乡一路求学,然后工作,渐行渐远,在十三朝古都生活。

柳树依然随处可见,在我上下班的路上,在曲江池畔。

少年时代,读《唐宋词一百首》的时候,是在故乡的柳荫下,其中有一首《望江南》至今还记得:

莫攀我,攀我太心偏,我是曲江池临池柳,这人折了那人攀,恩爱一时间。

安居士/海滨:春柳

彼时涉世尚浅,不知其中深意,约略猜测词中以唐朝青楼女子的口吻,表达一种沦落风尘的无奈与艾怨,却并不曾亲临曲江池畔,一睹池畔柳的真容。

后来在西安求学,去了曲江春晓园也就是后来的大唐芙蓉园和曲江池遗址公园。

感叹于柳树曼妙的千姿百态和无限风情,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人在牡丹亭里直呼柳梦梅。

毕业时领悟到柳永在《雨霖铃》中的“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离愁别绪。

安居士/海滨:春柳

如今,每年春天,“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春柳如烟似雾,丝丝缕缕,勾起了多少年的迎来送往和来去匆匆的悲欢记忆!

春柳,虽无北方大漠之上胡杨的坚韧与顽强,却也以极温柔的姿态慰藉过无数漂泊的游子的心灵。

随处可见的柳树,也是这人世间最美丽的春色。

回想起童年和少年时代,柳树下的人物和故事,是那样遥远而清晰。

而今走过的路和遇见的人,更让人回味着那些曾经吟诵过的文字。

安居士/海滨:春柳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