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出来的,不一定是你真正想要的
2020-05-18 本文已影响0人
鳗鱼说职场
小C面试了很多家公司,从去年到现在都不下20家了,可没有一家给他发出offer。
他感到很郁闷,也很烦躁:明明自己工作这么多年了,现在也担任一个部门经理,可偏偏在外面就不吃香了?
他跟我聊到:“我想变得有气场,因为已经有好几家公司评价我没有气场了,真心累。”
我说:“那好,你是想在今天的对话里找到变得有气场的方法吗?”
“对的。”
“那你对气场的定义是什么呢?”
“这个,我也不太清楚,就是一种感觉,很难描述清楚。”
朋友们,你们觉得小C身上有什么问题呢?
如何变得有气场?这个问题大家有答案吗?或许大家会急着给出建议:说话要简洁有力、眼神要坚定、肢体语言要丰富等等,其实,这里面还有两个疑问:小C真正想要的是有气场吗?他理解的气场是什么呢?
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他都自己说出来想变得有气场了,难道还不是他想要的吗?
答案是不一定。
后来聊着聊着,小C突然意识到,“有气场”只是一个加分项,自己更大的弱项在于沟通表达能力。因此,后来我们的讨论话题变成了“如何提升沟通表达能力”,这才是他在本次谈话中,真正想解决的问题。
再深一层看,小C最想达到的目标是“如何成功拿到心仪的offer”,只是这个问题有点太大了,对于有这么多年工作经验的他来说,不是一次两次谈话就能彻底解决的,多项能力短板也不是现阶段的他能够完全想明白的,需要一步步找出盲点,找到解决办法。
总而言之,人的语言是具有迷惑性的,既迷惑了自己,也迷惑了别人,通过教练式对话的高效提问,触发人内心深处的觉察和思考,激发他找到解决问题的资源和能力。同时,要想达到一个目标,必须把目标落实到视觉、听觉、感觉可具体描述的层面,不然目标是没法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