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长大

讲给多多的故事

2018-12-17  本文已影响80人  多多妈呀

我常讲给多多听的故事有四个:小猴下山,小马过河,小猫钓鱼,奶牛的故事。前三个故事是我念小学时的课文,最后那个故事是我根据多多的爱好自己创造的。

前三个故事也是有故事的。当时,我们学校的班级是复式的,也就是几个不同的年级同时在一个教室上课。我们那个教室里除了育红班,还有一二三年级。所以,低年级的同学是可以背诵高年级课文的。

我应该是在读育红班的时候,背下那些高年级的课文的,所以记忆如此深刻,以至于到现在都没有忘却。为什么记忆如此深刻?我想原因有三:第一,我是觉得好玩而自愿背诵的,那本就不是我的学习任务;第二,那是口耳相传的浪漫。那时的我还不认字,只是听高年级的学生读出来,然后跟着背了下来;第三,我因此受到了老师的表扬和同学们的羡慕。

今天讲这些故事给多多听,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投其所好。这些故事里面有多多最早认识,最早能说出名字的动物,比如马、猴猴,猫猫,鱼鱼,还有那些奶牛。所以,我一讲到这些故事,他就很开心,好像是听到了他的好朋友一样。

其实,我哪里会讲什么故事!前三个故事我就是按照记忆里的课文背诵给他听,第四个故事则每天都不一样,想到哪里讲到哪里,讲到哪里算哪里。

讲着讲着,我就发现问题了。什么问题?我天天讲一样的故事,连我自己都听烦了。就如同一个老师将一课书讲上好多遍,再讲上好多年的感觉吧!可是,多多不烦,看上去他每次都像听新故事一样。只要我一停下来,他就催促说,讲啊,妈妈,讲啊……

俗话说,孰能生巧,没错的!自从给多多讲了几十遍后,我的故事版本就多了起来。就比如小猴下山的故事。最初,小猴是遇到了桃子,西瓜和芝麻。慢慢地,小猴今天遇到了桃子,苹果和香蕉;明天遇到的是香蕉,橘子和大梨;后天就变成了袜袜,手套和帽子……总之,我们当前看到什么就是什么。这样做的好处有什么呢?第一,因为创新,我不再烦躁了,想到什么讲什么。第二,因为眼前全是道具的缘故,多多很快就能入戏,分明他就是那只小猴猴了。

四个故事里,多多最喜欢听小猴下山和奶牛的故事。他喜欢小猴下山的原因大概是这样的:在小猴下山的故事中,他可以当演员,随时随地参与,他觉得很有意思。至于喜欢奶牛的故事,可能和他喜欢喝奶有莫大的关系。不过,我确定的是那个奶牛的故事,我马上就编不下去了。最近两次已经变成了单纯数牛的故事了,从一数到十,再从十数到一。我多数一个,多多都不干,因为他只认一到十!

我愁的是奶牛的故事,爷爷愁的怕是猫狗结仇的故事吧!

爷爷的这个故事讲了近两个月了,而且一周要讲上三四回。这么一算,多多已经听了二百多遍了。当然,相应的,爷爷也就讲了二百多遍了。多多还在听着,爷爷还在讲着。不过,我也听出来了,爷爷最近讲的猫狗结仇内容和以前大不相同了。我想,爷爷也是在烦躁之后开始搞创新了吧!

十二月份,本来多多的故事要上新了。可是,无奈多多是个非常念旧的人。此话从何说起呢?新故事书被他撕的乱七八糟!看来,老故事还得继续讲下去了。

不知道,多多长大了,是否会对这段故事生活有点印象?模糊中会不会记得那听了几十遍,上百遍的小猴下山和猫狗结仇的故事呢?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