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杂记2

2019-11-24  本文已影响0人  从容先生

        梅岭脚下的湾里区街道,缓缓盘山而上,两旁高大的法国梧桐,在秋日阳光的照射下闪着炫目的金光。我喜欢漫步在这又蜿蜒转折的静静街道上,心底总是油然而生几分亲近感。

       我今天不经意的走进湾里工业文明纪念馆(以下简称:工业馆),发现了湾里与我出生、成长的那个新余市郊的矿山,还有更多的共同之处。

       走进工业馆院区,一列蒸汽机车静静的卧在铁轨上,这令我想起,童年时为数不多的出远门,每次也是从乘坐矿区到新余市的小火车开始。

        不知这列“梅岭”号是怎样结束它的最后一次发车,当年的乘客们是否有人保存下一张旧票根。

         时代依旧在奔腾,只是“梅岭”号不再发车,解放牌汽车和丰收拖拉机,也成为孩童们跃上跳下嘻戏的玩具。

昔日的车站成为了今天的工业馆主展厅。

身为70后的我对于墙上的标语还有几分记忆,但今天的青年人绝对是无感了!

走进工业馆展厅,从介绍、展品上,可以了解到湾里区的由来变迁。

        1964年,共和国领袖一声令下,建设大三线的战略决策出台。随着而来的是大大小小的工业企业,上千万人离开城市开始工业迁徙,湾里区由此而生。

        眼前的件件展品,对我们是夹在历史画册中的枚枚书签,对经历者可能是联系往昔岁月的情感纽带。

      今天的我们,回味这一切,应该更珍惜今天生活的美好,也不要忘记的是那些曾有过志在千里,四海为家的豪迈的年轻人,以及他们在偏僻的崇山峻岭中开山平地,安营扎寨的艰辛。正是这些在宏大的国家决策面前,渺小如沙粒的个体们,用青春与热血集结在一起,成为构筑今天共和国大厦的基石!

         大潮中的一叶浮萍,令人动容之处就在于它不可知不可测不可把握的前程。

          在时代的洪流前,每个普通人所能做的也许就是努力生活吧!

         最后,我要为创建这个纪念馆的决策者们点赞!

上一篇 下一篇

猜你喜欢

热点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