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记得你那年的高考故事吗?
我相信,高考对于大多数的人都有很深的记忆。
关于有关高考的记忆,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故事。
中国十年的文革,把中国的教育断送掉了,那十年是一篇荒芜,对于知识不再起作用。知道1977年,邓小平同志复出,中国的教育问题又提到了议程上来,首先提出“恢复高考的是武汉大学教授查全性先生”。有关那一代高考的日子,电影《高考1977》在20019年上映。
说起高考,我们都可能知道三次高考的故事,那就是创办新东方的俞敏洪和创办阿里巴巴的马云,他们都经历了三次高考,最终才高入了大学。
有关俞敏洪的故事,先不说他的三次高考,就说他的英语吧,当年俞敏洪第一次高考,英语只考了33分,而且第一次报考的是常熟师范学院,第二次高考,英语考了55分,报的也是常熟师范学院,第三次高考前,俞敏洪报了一个培训班,在那里学习了几个月,第三次考了95分,而且英语这一场,俞敏洪只用了40分钟就交卷,出来后,被老师抽了一耳光,在考试前,老师预估俞敏洪能考上北京大学,但他的行为让老师有些生气,以致后来分数出来考了387分,北大的分数线是380分,俞敏洪都没有勇气和信息填报志愿,他的志愿还是老师替他填的。果真被北京大学录取了。
后来据俞老师回忆,他去学校报到的那一天,村长把他送到常熟火车站,他从此就踏上了去北京大学的路,那一路,他站了36个小时,到达了北京大学。你可知道他以前是在开手扶拖拉机的,种地也很厉害。
现在看到的是俞敏洪创建了新东方教育科技公司,并在纽约上市。在回头看他走过的路,也是一团糟,学习不好,但经过努力还是做到了,这就是人的潜力,想做终究会做到。坚定一个目标,不断的积累,试错经过不断的努力,会得到回报的。
在电影《中国合伙人》当中,黄晓明饰演的成东青就是俞敏洪的角色,反映了他的求学经历以及创办公司所经历的一些曲折和磨难。
他们可以 的,你也可以,但从他们的故事来看,他们报考的都是英语,说明语言类的专业对于人们从事任何的工作都是有利的,它只是一个工具,也是一个专业,具有多面性的作用。
其实每一个人的成功背后都有很多的故事,每一个经历过高考的人都会知道高考的竞争多么的激烈,也会知道高考那一年给我们带来的心酸,让我们知道了那一年的艰苦努力没有白费,无论是走出去了还是剩下了,出息的人都大有人在。
我记得我们高考的那一年,给我的感觉就是没什么激动的,我看到很多的家人去送孩子上车,看着是有些难过,但也没什么,这只是一次人生中最小的一次考验而已,今后的人生路还很长呢。
我那一年高考,因为我们的学校在镇上,需要到县城里去参加考试,学校组织了很多的大巴车,带着我们去了县城,那时候,那时候正好是七月份,正热的时候,我们带着铺盖和书就去了,每一个人都是两个包,大巴车上大包小包的都是,而且我们学校还带着自家的厨子去的,当时学校的考虑是怕学生水土不服。就带着全校的家当都去了 。两天很快就过去了,就下来的就是回家,那时候也没地方去,只好在家老实呆着,干农活。
说起高考,觉得有些后悔,但那也是十多年前的事,都已经买入了黄土一大截了,就让他永存那里吧!
高考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在走出以后,还是剩下以后,是不是还在努力学习,不断的朝目标前进。
从这些人的高考故事,还有一些成功人士的故事可以看出,失败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你不上进,他们都不怕是怕,都是拼了命的朝着第一的方向前进,朝着最好的大学前进,我想那只是未来进入社会的一块敲门砖,但那是必不可少的,那样的话,也会把很多人挤掉。
我的总结是,不论你做什么,你要做到最好,做到第一才行。才有竞争力。